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1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要促进教学不断完善,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传输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教育是重要的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此为基础,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探析,分析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同时结合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对具体渗透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 渗透策略
  中华文化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接班人。在此过程中,初中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创新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
  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资料文献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对教师、学生分别进行调查问卷,统计相关结果,得出结论。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同时更是价值观,精神文化、民族信仰的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应试考试的机械性教学模式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具有优秀的文化品德,通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为其日后学习做基础。
  现有初中教材中,不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利用,增加传统文化的设置配比,在教材中不断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如古诗词、古文、文化典故、神话传说等,同时丰富文化内容,利用传统历史、传统艺术、传统科技等丰富学生的人文与知识储备。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奋发向上、乐观坚定的信念与精神。同时在初中教材中,去粗取精,不断更新,对选材精益求精,在兼顾时代特性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因此在初中教材中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从指导方针、教学材料等方面上都有极大的完善与升级。
  根据调查现状展现出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缺乏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在日常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渗透不足,同时受教育功利性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真实“实践”,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过于理性化、教条化、课本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导致传统文化的部分价值丧失。(2)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等导致传统文化教学与实际相脱离,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学生难以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兴趣,只停留在对传统文化的表象理解上,难以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由于教学方式、教学课时受限等原因,也导致传统文化难以展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3)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背景、历史、深层内涵的理解,同时受到学习任务的影响,学生难以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被削弱。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首先,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可强化传统文化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使得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时代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拓展其影响力。其次,利用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可大大丰富教育理论与内容,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展现中国的文化精神。同时以传统文化为指导,保证语文教育具有系统性的理论支持,为其注入人文主义思想精神。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整合相关资源,促进初中语文形成独特的、创新的、系统的理论。再次,通过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汉字的学习,有效改善“提笔忘字”等现象,促进相关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完善。
  除此之外,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步,加速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助于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人文性来丰富学生的人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其在濃郁的文化氛围中,锻炼语文运用能力,延承优秀文化精神,提升综合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脾气秉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古典文化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三、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整合资源,提升教材利用率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初中课本教材以儒家文化为主。鉴于此,教师可将教材中的资料进行整合,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组织开展专题班会,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儒家文化”。通过开展类似活动,加强学生对教材的了解,同时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儒家文化片段进行分类,通过此过程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小组为了在活动中表现突出,需要对与资料有关的内容进行查找,如此一来可大大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积累,为开展后续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做准备。
  (二)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文化渗透难点,应当重视培养初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转变其思想认知,以便更好的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对此,校方可组织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参与儒家文化讲座等,让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
  (三)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现代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初应当统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科学备课、合理安排传统文化教学方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基本知识,同时可通过组织观看文化类节目,定期举办书法、主题演讲比赛、诵读文化经典等形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时事热点,在教学时巧妙运用文人事迹、文化故事等宣扬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节日、气候等内容的利用,使学生记住有关诗词的同时,进一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得当,避免让学生有排斥或厌学之情。
  综上可知,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从生活、学习等各个角度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2]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北洋时期,中国新闻教育开始起步,新闻学研究社团出现,新闻学期刊、著作创刊和出版,一批带有启蒙性质的新闻学者脱颖而出,这些都代表了中国近代新闻学的诞生.纵观这一时期的新
网络时代,许多报纸推出了专门的网络版。网络版报纸在应对读者撤稿要求时会面临诸多难题,例如侵权、诽谤等法律风险以及刊物声誉和社会责任等。文章探讨了美国网络版报纸在应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介绍了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常见的引用参考文献易出现的5类错误:缺乏引用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献,所列引文文献是作者未真正查阅过的,引
《中原音韵》中宕开三庄与江开二知庄组阳声韵字的拟音存在分歧.从觉药铎韵的去向看,《中原音韵》的基础方言应该限定在冀鲁和北京官话内,而在这两大方言区中很难看到宕开三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通过科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技术变革,高校要充分发挥知识、人才、技术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送科技下乡,培训新型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报业对机制、体制的触动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索:由单纯的意识形态部门和事业单位,转变成同时具有产业属性的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单位,再到报业集团的成立;从报办集团到集团
问题意识是编辑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对推动和深化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编辑要重视问题意识,要建立反思、批判、创新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展开对问题的研究,即从本体论、价值论、方
以河北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为例,首先,介绍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该系统的建设背景;然后,从建设思路、架构设计和建设者角色三个方面,描述该系统建设相关的逻辑架构、应用架构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批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赞赏苏联影片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力挺左翼影片叙述“社会生活史”、批评某些影片缺乏阶级意识三个方面求证了左翼影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