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全面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28-03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便在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地建设着。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摸索新道路、探究新规律,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更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更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曾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课题做了鲜明的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之后,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又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而生动地探索并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再次突出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摸索与探究始终都是紧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特征来展开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不断持续稳定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切实际大搞平均主义的单一经济,更不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贫富悬殊的两极经济。在中国,要解决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人口的温饱问题,本身就是一项艰巨无比的历史任务。而在全社会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基础上,要再使广大人民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不断摸索与探究的过程中,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继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制度改革课题继续不断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在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进一步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做了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论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5}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进行摸索与探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历程艰辛、目标伟大,我们必须自觉维护、积极支持并倍加珍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高效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更不是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困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难题,邓小平同志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针对当时中国的发展现状,又做了精辟的阐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1992年发表的南方重要谈话,解放了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头脑的保守片面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认识。谈话中对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所做的精辟阐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常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把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推向了更高、更广、更深的历史阶段。
当前,我国完全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也已经相当有效地解决了因市场自发调节所产生的市场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问题,并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持续稳定中不断得到科学发展。
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必定是一种完善的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经济。我们所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纵观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以下结论:市场经济只有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发展;市场经济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运行,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良好环境中健康稳定地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和完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经济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法律部门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成就的重要体现。经济法在起到修正市场缺陷并补充市场不足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限制政府权力边界的作用,因此,经济法既是“补缺”之法,又是“控权”之法。{6}我们不仅要学习经济法,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经济法来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及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国家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有财政税收方面的,也有金融证券方面的,有市场竞争方面的,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法律体系强而有力的保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强劲、更加迅猛、更加健康的科学发展。
三、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不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曾深刻地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7}党的十五大也突出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党的十六大更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9}继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0}在我国改革发展到了关键阶段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对如何发展和繁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规划。反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虽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从本质意义上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其与思想腐朽、道德败坏、享乐主义盛行的堕落文化杂糅在一起,共同构成并支撑着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回顾党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并从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历程所进行的分析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从一开始起,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断发展并逐步得到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纵观20世纪的复杂态势,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史实阐释着这么一个道理:经济与社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个社会,如果常常处于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状态,必然要导致其经济的动荡;而反过来,其动荡的经济,也将必然会加速这个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冲突更加频繁,乃至最终走向崩溃。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曾语重心长地特别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这些精辟论述,为我们如何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起来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又进一步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的市场经济,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经济,它不是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动荡经济,更不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私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实践在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基本问题的不断探究与不断回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发展期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绩面前,倍受鼓舞;成绩面前,倍思进取。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渠道、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层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局面。要继续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有机地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注释: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9.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10.12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
{6}朱崇实.经济法(第三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
{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会报告.2002.11.8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1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1992.1.18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福建漳州 363000)(责编:若佳)
关键词:全面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经济规律
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10-028-03
自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便在中华大地上波澜壮阔地建设着。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摸索新道路、探究新规律,最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更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進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1}在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而要弄清楚这一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一般的市场经济,更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党的十五大曾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课题做了鲜明的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之后,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又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而生动地探索并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历史回顾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始,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再次突出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摸索与探究始终都是紧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的特征来展开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不断持续稳定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不切实际大搞平均主义的单一经济,更不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贫富悬殊的两极经济。在中国,要解决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4的人口的温饱问题,本身就是一项艰巨无比的历史任务。而在全社会温饱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基础上,要再使广大人民过上小康水平的生活,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消灭贫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不断摸索与探究的过程中,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继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对分配制度改革课题继续不断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在强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进一步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做了更为具体而深刻的论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5}
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进行摸索与探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历程艰辛、目标伟大,我们必须自觉维护、积极支持并倍加珍惜。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高效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更不是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经济。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困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大难题,邓小平同志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针对当时中国的发展现状,又做了精辟的阐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1992年发表的南方重要谈话,解放了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头脑的保守片面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认识。谈话中对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所做的精辟阐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常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而把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事业推向了更高、更广、更深的历史阶段。
当前,我国完全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也已经相当有效地解决了因市场自发调节所产生的市场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问题,并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持续稳定中不断得到科学发展。
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一种健康的市场经济,必定是一种完善的法治经济,同时也是一种公平的竞争经济。我们所要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有机统一的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纵观古今中外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以下结论:市场经济只有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规章制度下有条不紊地发展;市场经济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运行,才能确保其在一定的良好环境中健康稳定地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贪婪榨取上的垄断经济。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和完善法治经济、竞争经济,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经济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与其相应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经济法作为一个新兴法律部门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成就的重要体现。经济法在起到修正市场缺陷并补充市场不足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限制政府权力边界的作用,因此,经济法既是“补缺”之法,又是“控权”之法。{6}我们不仅要学习经济法,而且还要善于运用经济法来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及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国家紧紧围绕推进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有财政税收方面的,也有金融证券方面的,有市场竞争方面的,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丰富、应有尽有。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经济、竞争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可以预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特别是经济法律体系强而有力的保障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迎来更加强劲、更加迅猛、更加健康的科学发展。
三、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的市场经济,不是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曾深刻地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7}党的十五大也突出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党的十六大更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9}继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0}在我国改革发展到了关键阶段的历史时期,党带领人民继续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召开了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对如何发展和繁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规划。反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虽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曾在一定历史阶段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但从本质意义上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资本经济,其与思想腐朽、道德败坏、享乐主义盛行的堕落文化杂糅在一起,共同构成并支撑着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回顾党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并从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历程所进行的分析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从一开始起,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断发展并逐步得到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前进。
四、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中国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经济
纵观20世纪的复杂态势,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史实阐释着这么一个道理:经济与社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个社会,如果常常处于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状态,必然要导致其经济的动荡;而反过来,其动荡的经济,也将必然会加速这个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冲突更加频繁,乃至最终走向崩溃。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就曾语重心长地特别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1}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这些精辟论述,为我们如何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起来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期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又进一步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融合的市场经济,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经济,它不是矛盾激化、冲突频繁的动荡经济,更不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私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实践在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怎样的社会主义经济”以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大基本问题的不断探究与不断回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发展期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路,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绩面前,倍受鼓舞;成绩面前,倍思进取。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渠道、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层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局面。要继续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有机地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注释: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10.15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7.9.12
{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92.10.12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11.14
{6}朱崇实.经济法(第三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
{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10.20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会报告.2002.11.8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
{1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南方谈话”).1992.1.18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福建漳州 363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