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设计的三大支点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语文缺少确定的教学内容,这既给了我们语文教学极大的自由空间,又让我们语文教师有时茫然无措。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抓住教学设计的支点。单就一般的阅读课来说,教学设计既要考虑阅读文本本身的特点,又要把握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重要的是运用能力,是创新实践的能力。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设计的三大支点——美点、难点、练点。
  一、美点——临去回眸那一转
  选入课本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具有独特的魅力,或是写景的优美,或是叙事的曲折,或是说理的深刻,无不引人入胜,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美感,努力开掘作品个性的特征,发现文本的魅力。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作品的这些“秘妙”,追求“言语智慧”的理解与掌握。初读《沁园春·长沙》,我们未必能领会其深远阔大的境界,但它的景物描写和人物论说却极富感染力,让我们心旌摇荡,顿生美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抓住这第一印象,把握文本魅力,读出美感,揣摩其中妙处,入情入境,心生共鸣。
  于是,在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上片写景,作者是怎样变换视角来观察描写的?整幅图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在思考分析后得出,整个湘江寒秋图由“看”字领起,立足“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湘江北去”,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整幅画面色彩绚丽,红碧辉映,对比鲜明;动静结合,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静,而湘江北去、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为动。另外一些字词锤炼精妙富有表现力,如“染”,写出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热力四射,十分壮美。“争”,活现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具有气势和力度,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采用拟物,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然,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所以,整幅画面是生机勃勃、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最后归结为“万类霜天竞自由”,感叹自然万物冲决一切的自由意志。
  接着,我就下片的美点设计了另一个主问题:下片论人,作者都写了“同学少年”的哪些方面?他们都是怎样的一群人?学生的具体品读分析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应该说,这样的设计是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兴奋点,他们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将理解引向了深入,较好地把握了诗词的美点。
  二、难点——山重水复疑无路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困惑之处。相反,如果我们只是讲一些一望而知的问题,学生怎么会提得起兴趣,陪你去浪费时间呢?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能存有一些疑难困惑的地方,有些理解不透有些疑惑不解有些莫名其妙,需要老师的点拨帮助。我们必须从学生困惑处出发,紧扣难点,循循善诱,突破贯通,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就《沁园春·长沙》来说,上下两片分开来看并不困难,难在弄清这二者有什么联系,究竟作者要表达怎样一种思想情感,这可能是学生不大容易理解和困惑的地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直面这样的难点,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于是,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上片写景与下片论人有联系吗?二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问题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热烈地展开讨论。很快,就有学生发现了二者的表层联系。作者此次独访橘子洲,故地重游,自然想起了往日和同学一起览胜畅谈,于是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至于深层联系,学生一时思考不出,不甚了了。于是我及时补充了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成立,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重游橘子洲,看到岳麓山火红的枫叶,见到澄碧的湘江水,感慨万千,提出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的疑问。此外,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上片景物特点,明白景和情是相互联系契合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接通了,领悟到诗人是触景生情,由物及人,明白了诗人的襟怀。上片由生机勃勃的秋景想到了人也应该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由凄寒深秋中生命的怒放想到了人的自由解放,想到了重整河山,谁来领导革命的问题,于是乎发出“谁主浮沉”的天问。下片则由回忆一代革命青年的壮志豪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巧妙回答,“同学少年”的答案尽在不言中。此外,“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立、看”明写江山壮丽和万类自由,“怅、问”则暗写反动派的飞揚跋扈,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忆、记”起同学少年,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而下片起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过片,在词中则起到承接过渡的作用,这样,由上片写景自然转到下片的抒情。
  三、练点——操千曲而后晓声
  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误区,就是我们教师教得过多,讲得过多,以不厌其烦的重复性的讲解代替了系统的阅读技能训练、语文表达的训练,结果出力不讨好。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中学语文重在语文运用能力,需要学生自主的实践与创造。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创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多样反复、喜闻乐见、关联有序、科学规范的语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与创造能力。只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只有在不断的模仿与创造中,才能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核心能力。《沁园春·长沙》在写景上很有特点,远近俯仰,用心灵的眼把全景构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画。其观察写景的方法很有典型性,值得我们模仿学习。
  于是,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写景练笔的环节。要求仿照《沁园春·长沙》,采用定点观察方法,通过多种视角来描写一处景观。根据教学时间情况,可以课后完成。下面是其中的一则范文。
  在这清晨5点多钟,太阳还没有出来,四围的群山还在云雾笼罩中,半睡半醒,恍如仙境。可能因为鸟鸣的缘故,似乎并不太凉。山涧溪流汇流成河,沿山坡迤逦而下,到处是茂林修竹,苍翠欲滴。山麓以下,是绿油油的稻田,一圈圈一层层,如同油彩画卷。三两村落掩映其间,还在美梦之中。抬眼望去,只见一些大点的鸟儿张开羽翼,在空中自由滑行,完全不费力气的样子。有些小点的鸟儿则成群地在空中扑腾,左旋又转,俯冲上窜,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一边飞舞还要一边唧唧不停,简直是忘乎所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更多的鸟鸣都是从哪来发出的呢?原来它们都眯在树丛之中,躲在浓密枝叶背后蹦蹦跳跳,引吭高歌。可是树冠太多,叶丛太密,只知道是在那一片片的树林之中,却不知具体在哪棵树上发出来的,真有点“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的意味。
  阅读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还很多,如课程目标、编者意图、教师个性等,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文本的特质与魅力,学生的心理与需求,所以我们提出设计的三大支点,就是要寻找到教学内容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真正促进学生的语文成长。但,就具体某一课来说,未必都要涉及,可能有所侧重,而且还可以有变式,进行自己的创新设计,成就一堂生香活意的语文课。
  [作者通联:安徽舒城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定核·理脉·构链”的尝试,为的是破解教学内容模糊化、课堂教学拼盘化和整体框架无序化的阅读教学窘境。  一、定核:探索一篇文本的核心教学点  所谓“定核”,就是从课程与教材的整体角度,定位一篇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寻找切入文本教学的路径。这样的“课核”既牵动着文本的解读,也决定着教学的创意,需要有深邃的潜在能量,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成为教学中可聚合又可辐射的深层内核。“定核”
一本长篇小说可以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众多角度进行阅读指导,选择哪些重要的内容开展阅读指导课是关键所在。当然,老师还要从长篇小说的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思考,同时结合学情,慎重地选择指导内容。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谈如何选择指导内容,从而读出《骆驼祥子》的“原汁原味”。  《骆驼祥子》不仅情节设置精巧别致、人物塑造精彩独特、环境描写北京风味十足,而且是老舍成熟期的作品,其炉火纯青的京味语言与深
中国古典诗歌名篇佳作灿若银河,诗歌圣手亦难以计数。但他们的名字,大多闪耀在文学诗集里,流传在平民读者的口诵心惟中,在皇族子弟篇章中间,很难阅览到他们的名字。但有一个人,是个例外。  他,就是白居易。  白居易逝于846年,这一年,对大唐王朝有中兴之功的宣宗皇帝李忱即位,惊闻白居易的仙逝,软笔一挥,写下了对白居易评价极高的悼亡诗——《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
安徽省2019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考题有了实质性的改变,题目如下: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阿基姆,难道你真的认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在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
【教学依据与思路】  一般而言,一篇散文都会有一个根本的思想或情感“链”。作家就是在这一“链”的牵引驱使下游走文字。有时这一“链”或是文本中的一句话,或是隐含于文中的数个词,这就启发人们:解读散文文本,读者可以通过“点击”这个能使作者产生创作冲动的触点,顺着那条勾连文本肌理的“链”,钻到作品的气韵精髓里去。具体而言,教学者可将其“链”整合成一个或数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从而以简驭繁,最终打通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千呼万唤中终于“面世”了。根据新版课标的“前言”所述,该次修订工作,是对2003年版课标的重新审视与完善,以为适应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新形势。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前者关乎语文“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关乎语文“需要怎么做”的问题。可以说,“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指明了一门学科的存在价值与实施意义。所以,当新课标拿到手后,我第一时
“借力打力”,作为太极拳法重要原则之一,其原意是不主动出击,而以反作用之力使进攻者受挫,而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则是指教师先不主动发问,而是借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产生的问题,或以学生彼此交流的内容为依托,一步步地将他们的思维引向纵深处,从而激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个体生命的发展。这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说法正相契合。   观摩特级教师李仁
2017年3月10日晚,著名特级教师刘祥应邀在《中学语文》读者群做了有关“三度语文”的专题讲座,当晚人气爆棚,参与研讨的老师非常积极,刘祥老师在推介自己语文教学追求的同时,也与老师们互动答疑,整个研讨气氛非常热烈,其乐融融。  刘老师首先介绍了自己对“三度语文”教学模式的孜孜探索,自2004年起步,经历13年的持续性建设,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框架、特定的教学理念和自成一格的教学理论体系,在
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学习这篇课文要特别重视朗读,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文章情感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把课文放声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段,可以随便选一段读,谁来读?   一生读第6自然段。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①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对言语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教学“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实现的策略,主要指建构出学生体验和评价作品的语言美和外形美、内容美和情感美,感悟和欣赏言语作品的美好形象,以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