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中巧妙引导技巧的浅析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19896230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中的引导,就是让学生带着一颗心去读文章,把阅读教学引向佳境,使学生走向理解的新高度,进入理解的新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技巧;巧妙引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需要引导,需要把握引导时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巧妙的引导,能够把阅读教学引入佳境,使学生走向理解的新境界或新高度,使学生感到学习妙趣横生,启迪思维,发展智力。下面是本文关于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巧妙展开引导的几点看法。
  一、在理解出现问题时予以引导
  所谓理解出现问题,是指阅读时学生在理解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出现的偏差和可能忽视的内容等方面。这时就需要老师予以适当的引导。
  (一)学生在情感理解漠然时予以引导
  有的文章情感不容易把握,盲目阅读可能浪费时间,学生感受不到乐趣,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可能使学生厌倦阅读。这时就需要教师合适的引导。
  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有的学生可能感受不到儿子对母亲的那份感激之情。我通常引导学生指出最感人的段落,也指出关键词语,先提醒他们在这些地方用心体会。在“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她已入了土”这段文字,我要求学生依次指出如下词语或句子:“巨款”、“含泪”、“一夜不曾合眼”、“一串串的眼泪”、“手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挣扎”、“咬”、“扶”、“看”、“剩”、“拥挤不堪回到清炉冷灶的家”、“愣”、“叹”、“泪迷住了我的眼”、“孤独凄惨”等。学生才开始反复阅读,慢慢体会和感悟这份情感。最后学生理解了母亲的孤独贫苦和无助,也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有的学生还落下了眼泪。
  (二)学生在思想或形象把握茫然时予以引导
  有的文章主题隐藏在字里行间,或者寓意深刻、情感深刻和思想深刻等。有的文章使用这些材料的用意学生不甚理解。我们需要在阅读时给予引导。
  往往理解这类主题深刻的文章有难度,有些茫然,需要启发引导。我们在什么地方引导,什么时候引导,需要运用灵活机动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快速理解文章思想。我觉得要在学生对主题理解最关键之处引导,如过渡句、总结句、暗示句和照应句等就很关键。
  杜牧《阿房宫赋》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理解文章主旨的一个关键句,因为依靠它才引出“爱人”的主题。因此我引导学生阅读时思考和感悟“六国” 和“秦”为什么没有“爱人”,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六国”的摽掠,“秦”的奢侈就是不“爱人”的表现,也就是它们灭亡的原因,也就是作者要表达后人要以它们为鉴的主题。
  最后学生通过阅读,达到了感悟主题的目的,同时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铺陈手法所营造的阿房宫的奢侈豪华的目的,就是揭示秦朝和六国的剥削和贪婪,这些文字是为后面提出论点作铺垫。对这段文字的阅读思考,既学习了铺陈的写作技巧,也训练了语感,启迪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了说理能力,学到了以事实说话的论证方法。
  二、在文章独具特色处引导
  文章独具特色的内容,就是那些有利于培养语感,体验情感,把握主题,学习文采等方面的语段。在这些具有特色的内容上适当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文采优美处引导
  文采优美是指句子结构整齐,多用排比、对偶、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句子整散结合,显得错落有致;或者音韵优美,富有节奏感;或者营造了优美动人的意境;或者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等。但是这种语言之美,有时候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也有的需要老师予以引导,特别是需要体会思想情感和语言韵味时。
  莫泊桑的《项链》对罗瓦赛尔夫人的心理描写就很有文采,很生动,很细腻。我要求学生阅读和思考,从“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了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到处受人欢迎”这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文字为什么好,通过文字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这段文字表现的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这段文字采用铺陈的手法,生动细腻而巧妙地刻画主人公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心理,没有贴标签式的形容,而是用极其成功的心理描写,文段语言整齐又富于表现力。所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品味,在阅读中感悟语言和描写之妙,从而达到不用语言说明,学生就能够理解作品主题的作用;也学到了如何运用铺陈手法,如何运用排比修辞等语言能力。
  (二)在文体特色鲜明处引导
  文体就是指文章的风格、结构或体裁,在需要注意文体特色的时候,我们如果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觀地了解某一类文体的特点,从而学会怎样写作这类文体的文章。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它的文体色彩非常鲜明,先记游玩过程,再针对游玩发表议论,点出这次游玩的收获。这类文章以事明理,还可以让我们一览风光,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思索。
  我引导学生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阅读第三段,注意“于是予有叹焉”,思考这句话中“是”指什么?“叹”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学生很快找出“是”指的是游玩后洞时后悔跟随别人从洞中走出,没有竭尽全力,因而没有极尽游玩的快乐,以及仆碑的文字和华山之名;“叹”指的针对自己的游览经历发表议论。这样前后内容衔接起来,同时又感受到游记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同时自己也会写作这种文章。
  此外还有在艺术手法、方法特别处等加以引导,也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的妙处的。总之,阅读中的引导,就是让学生带着一颗心去读文章,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它具有目标明确,指向准确,把握迅速,效率明显等特点。这种用心读,比盲目的读和为读而读的方式更为有效,它训练了学生阅读、思考和对语言美感的感知的能力;训练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妙趣横生,又能够比较有效地做到启迪思维,发展智力。我们如果在阅读中适时引导,就能够把阅读教学引向佳境,使学生走向理解的新高度,进入理解的新境界。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机动车驾驶员体检不合格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41 331名机动车驾驶员进行身体条件检查,并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41 33
【摘要】随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教学手段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改变传统的过分依赖教材的授课方式和施教策略,拓宽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职业中专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归纳和总结了当前职业中专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课程;课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笔者阐述了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观察中积累、在活动中积累材料,使学生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在作
【摘要】城镇寄宿制中学是一个特殊群体,比城镇中学的教学条件差点,比乡下中学的教学条件好点,如何借助教育改革的有利形势,因势利导,将城镇寄宿制中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是所有在校语文教师的愿望。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愿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根据城镇寄宿制中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尝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城镇寄宿;中学语文
拼音教学“趣”字当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趣”字进行到底:实物图片激兴趣、自编自演享乐趣、趣味儿歌享情趣、创设情境显童趣。
【摘要】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是一本“活字典”。没有比学生提出专业问题,而自己一知半解,只能支支吾吾更加令人难堪了。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人格;思想;技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题海战术渐渐成为过去,如何充分利用好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摆在一线教师面前亟待深思的问题。具体到语
【摘要】情感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理念,是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独立健全的个性的培养以及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发展,通过语言、动作、暗示等手段来引导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爱戴、敬仰、喜悦等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