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宁波大学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在教学、学习、实践等方面实施多元化的创新教育,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学模式:学生拥有成才选择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学习制度作为保障。宁波大学提出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学校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实施了“平台 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认定为办学特色项目。2001年起,该校打破原有按专业招生的做法,实行按学院或学科类别招生,这一改革不仅在省内是首家,在全国也开了先河。前不久,该校全面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力求达到通识教育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创新教育不断线。
宁波大学的这一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表示,在宁大读书,他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成为哪种人才完全由自己决定,比如他们有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跨学院选课等。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昕霖同学,因为同时喜欢国际贸易,就兼选了商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的两个专业学位论文都已顺利通过,将拿到日语和国际贸易的双学位。他说多一张文凭就等于多了一条出路。在宁大,毕业时拿到双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在宁波大学,“名师”给本科生上课不是什么稀罕事,有的学院特聘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的主要课程教学。教学中,宁大的教师更注重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从美国回来的特聘教授王骥给学生上课用的是美国教材,讲课方式也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与他争论;教育学生强调引导,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二、 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习充满激情
为较好地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宁波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
宁波大学许多学院都在探索教学创新之路。谈到自主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陶敏华同学说,老师在讲到某个章节时,会让学生分成三四人一组,每组一个负责人,分头去查资料、做PPT、上台讲;或者自己查资料、做调研,写出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研究型学习,把课堂设在科研最前沿。开展研究型学习,主要包括本科生进导师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横向课题;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如工学院的潘俏俏、陆文琼等同学,本科期间就在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实践型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释放能量。该校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搞调研、做村庄规划,经过实践训练,很多学生畢业后一两年,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徐波,现在已是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室的副主任。
三、 创新模式:良好的氛围成为创业沃土
在宁波大学去年新出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的认定,纳入学分制管理。
不久前,该校多位同学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他们说:“我们之所以获奖,是与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分不开的。”
该校除了经常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科竞赛。
学校有十来个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学生经过在基地的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他们频频在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中获奖,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走出的2000级的许明同学,参加工作一年半后,就被一家企业以20万元年薪聘为技术经理。
学校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制度、资金和教师指导等方面的保障,设立总额达100万元的“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来源:钱江晚报)
一、 教学模式:学生拥有成才选择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学习制度作为保障。宁波大学提出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学校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实施了“平台 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认定为办学特色项目。2001年起,该校打破原有按专业招生的做法,实行按学院或学科类别招生,这一改革不仅在省内是首家,在全国也开了先河。前不久,该校全面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力求达到通识教育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创新教育不断线。
宁波大学的这一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表示,在宁大读书,他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成为哪种人才完全由自己决定,比如他们有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跨学院选课等。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昕霖同学,因为同时喜欢国际贸易,就兼选了商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的两个专业学位论文都已顺利通过,将拿到日语和国际贸易的双学位。他说多一张文凭就等于多了一条出路。在宁大,毕业时拿到双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在宁波大学,“名师”给本科生上课不是什么稀罕事,有的学院特聘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的主要课程教学。教学中,宁大的教师更注重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从美国回来的特聘教授王骥给学生上课用的是美国教材,讲课方式也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与他争论;教育学生强调引导,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二、 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习充满激情
为较好地满足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宁波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
宁波大学许多学院都在探索教学创新之路。谈到自主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陶敏华同学说,老师在讲到某个章节时,会让学生分成三四人一组,每组一个负责人,分头去查资料、做PPT、上台讲;或者自己查资料、做调研,写出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研究型学习,把课堂设在科研最前沿。开展研究型学习,主要包括本科生进导师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横向课题;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如工学院的潘俏俏、陆文琼等同学,本科期间就在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实践型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释放能量。该校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建筑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搞调研、做村庄规划,经过实践训练,很多学生畢业后一两年,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徐波,现在已是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室的副主任。
三、 创新模式:良好的氛围成为创业沃土
在宁波大学去年新出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的认定,纳入学分制管理。
不久前,该校多位同学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他们说:“我们之所以获奖,是与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分不开的。”
该校除了经常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或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科竞赛。
学校有十来个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学生经过在基地的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他们频频在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中获奖,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走出的2000级的许明同学,参加工作一年半后,就被一家企业以20万元年薪聘为技术经理。
学校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制度、资金和教师指导等方面的保障,设立总额达100万元的“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