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之误区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q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无论是在中心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践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已悄无声息地拉开大幕。然而一些教师在践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有:
  一是忽视世界眼光。当今世界一方面是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另一方面是地球虽如一村,但还是国家林立,国家之间还存在利益之分与竞争。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兼具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家国情怀教育是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家国情怀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家国情怀教育却忽视世界眼光。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阐释四大发明的影响仅止于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以学生对四大发明影响的理解就只停留在对欧洲和人类社会的贡献上。有学生就说要是四大发明没有传入欧洲就好了,这样西方就不会先于我们进入近代社会,就不会有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伤害了。假如教师能及时推出这段材料:
  材料一: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毫无疑问,四大发明对西方和人类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中国的贡献发展和繁荣了世界。但四大发明为什么没有能够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呢?四大发明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这一设问就可以把学生由单纯的对四大发明带来的对祖国的认同感上升到用世界眼光来理性思考四大发明的影响。从国际视野看,近代化在欧洲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四大发明与西方近代化潮流风云际会,所以能推动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也就是说,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学生也就理解要改变近代中国的屈辱命运应该重在改良中国的社会环境,而不是禁止科技的外传。
  二是思维僵化。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但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思维僵化的地方。如“落后就要挨打”几乎成为历史教学的定论。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时的中国真的落后吗?
  材料二:朱维铮认为从经济方面来看,鸦片战争前中国GDP还是世界第一,超过了西欧,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十二国的总和。从体制上来看,欧洲刚刚改制不久,他们也未必显得很强。中国在经济上面不落后,文明程度也不见得落后。
  ——摘编自《鸦片战争时清朝GDP世界第一,为何不落后也挨打》
  从材料二来看,至少当时的中国从经济实力、政治体制和文明程度看不见得落后。为此“落后就要挨打”的前提“落后”就值得商榷。
  从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中国的确落后于西方。但落后就一定挨打吗?细观当时历史,我们只能说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传统农业文明的冲击和碰撞是无可避免的。但這场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碰撞是不是只能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呢?英国叩关第一式是外交,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使华即是明证。叩关第二式是正当的商品贸易,叩关第三式是鸦片,第四式才是战争。由此可知,落后跟挨打没有必然关系,战争不是文明冲突解决的唯一形式。
  三是没有责任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强调责任担当,我们今天的教改也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作为必备的品格写进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然而翻开高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表述。如“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这段表述可以看出,我们对鸦片战争的反思重在强调外来侵略带来的伤害,这当然没有错。但对比一下日本对“黑船事件”的反思:
  材料三:1853年“黑船来航”,震惊了日本人,随即日本人认清了形势,从恐惧转向学习,开始了邦交和西学。每年7月,在佩里公园都要举行开国纪念活动——“黑船祭”,感恩佩里促使日本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1]
  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对“黑船事件”的反思不是重在抱怨美国的侵略给日本带来的伤害,而是从战败中吸取教训,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改革,从而使日本迅速崛起为资本主义强国。蒋廷黻曾说过:“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2]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中日双方反思的侧重角度不同,日本较于中国,更侧重强调本国的责任担当,所以日本能在战败后迅速崛起,而我们中国这头东方雄狮虽然从昏睡中醒来,但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在今天依然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四是复仇式爱国。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们今天铭记这段历史并不是要种下仇恨,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战争与苦难,保持对苦难的痛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比较年幼,爱国之心在热血冲动的催化下,开出了“同态复仇”之花,要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例如: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山《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面对上述材料,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你仇恨日本吗?如果有机会你会不会在日本也来个大屠杀?调查结果显示全班只有一位同学表示不仇恨日本,众口一词如果有机会必须百倍地回报日本,绝不介意来个东京大屠杀。甚至有同学跟我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孔子不也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吗?仇恨的种子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埋在孩子的心中,如果我们坐视不理,任其生根发芽成长,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假如我们在践行家国情怀教育中不能谨防各种误区,去垢存明,必与我们通过历史教育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注释】
  陈丽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1期 。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南北桥(国学)》2013年第12期,第7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7页。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报道,当地时间2014年10月13日21点51分,中美洲萨尔瓦多沿岸近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1并回答第1-2题。  1. 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A. 14日21点51分  B. 13日21点51分  C. 14日11点21分  D. 13日11点21分  2. 有关此次地震
【时文展示】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曹文轩  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人并不只是一个酒囊饭袋——肉体的滋长、
设计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是新课标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紧密围绕着三个核心话题予以展开:第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主要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领导人的认识角度突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第二个是分析和理解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逻辑。一是通过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演绎体现对旧体制的冲击,并推动对内改革的进程;二
有一些观点认为:历史是过时的政治,是“死的东西”,历史课让学生念念背背即可,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这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及重知识轻能力思想的再现,与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复盘与推演”策略,把历史课还给学生,让他们去“说”、“ 演”、“ 悟”、“ 思”,发散学生思维,深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真正
【考纲解读】  “有文采”,更要在文章主体部分得到体现。叙述类文章以写人记事为主,无论文中对人物的描写还是情节的安排都能很好地体现写作文采。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免也有议论和抒情,但其中事、理、情的有机统一也是文采的表现之一。论述类文章要有丰富的论据作支撑,论据的安排也要有条理。总之,主体部分叙事为基础,叙事为情、理服务;情、理是升华,情、理须有据,三者之间过渡自然,完美统一。此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多种表
一、考点定位  高考语用题部分,是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创新的试验田,它是落实高中语文课标关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达成“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目标的载体。“语用”即现代文语言运用。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语用”方面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写论述
高考备考一靠眼光,二靠过程。最敏锐和最有价值的眼光就是正确预测未来;最有效和最科学的过程就是素养成就能力,能力成就高分。眼光是基础,过程必须在正确眼光指导下才有价值。纵向研究高考真题,是锤炼正确眼光的必经之路。  一、试题命制呈现小稳定、大变化,回归阅读的特点  (一)小稳定:文本选择与试题布局稳定。  ①命题文本的选择稳定在宋明清史传类著作,难度偏易,字数不超700字。  近五年文言文阅读文本选
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投入使用,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步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随处可见火热的建设景象。  因产业而生,因产业而兴。从1992年在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潮中破土奠基,到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走过了近30年不平凡的历程,经开区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谱写出一曲曲经济和社会高質量发展的新乐章。高质
全国卷书面表达题,分值25分(广东实际为25*1.125=28.125分),在整个笔试卷中分值比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有幸参加了2017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的评卷工作,收获良多。下面选取几篇广东考场优秀作文加以点评,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高考真题  假定你是李華,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内容包括:  (1)时间和地点;  (2)内容:学
国家高考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的目标,坚持课程标准,体现培养目标是高考命题的根本要求。2016年是广东省使用全国卷(新课标I卷)的第一年,高考已经在老师和学生都很忐忑的状况下结束了,那么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