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现状
  
  1.使命意识不强,育人功能弱化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德行优劣的最基本标准。在现实中,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教师使命意识不强,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职责,放松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认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和政工干部的事,抱着与己无关的态度。片面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传授知识,只要搞好自己的科研、上好课就行了,其他事情就少管或尽量不管,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因而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漠不关心,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忘记了作为高校教师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育人功能明显弱化。
  
  2.敬业精神不高,理想信念淡化
  敬业奉献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爱岗敬业是乐教奉教的动力源泉。然而,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物质利益的索取,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是一种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而未把它看作是承担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崇高理想的一项事业。一些教师淡忘了自身的本职要求,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严重损害了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产生内在的工作动机,从而努力工作,勤奋探索,不断进取,作出良好的业绩。
  
  3.榜样作用不够,为人师表退化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教师的精神境界、信仰、品行及他们的知识见解、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人师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高尚品行来熏陶。当前,一些教师忽视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拘小节,不注意自身修养,在对学生“说教”时重言传轻身教,不能身体力行,远不能发挥表率作用。
  
  4.治学态度不浓,学术道德退化
  当今的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更新知识,对己严格要求,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形象和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带头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真正把教学和科研搞上去。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个人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或粗制滥造,随意拼凑;或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或雇“枪手”写论文,把社会上的一些庸俗之风,诸如关系风、吃喝风、送礼风带进学校。教师学术浮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学生心目中也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
  
  5.服务理念不佳,师生感情异化
  师生关系是教师面临的诸多社会关系中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为普遍、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教师动力的源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效应。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本,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尤其是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对于社会阅历较浅的在校大学生容易产生种种困惑和不解,特别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解惑释疑。
  
  二、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1.领导重视是关键
  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一方面,校领导要把师德建设当成一项事关学校全局的大事来抓,列入党委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领导责任制,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体系,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作用。一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领导必先做到,要求教职工不做的,领导必先不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示范。二要言传身教,秉公办事。自觉端正工作作风,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服务,通过自身的信用体系的建设取信于教职工,增强教职工对自己的信任。三要倡导奉献精神,以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倡导良好师德,把师德建设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业务中去,使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自我修养是基础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主体。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一定能够自觉地提高道德修养,而高尚师德的养成,恰恰是教师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教育的结果。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劳动,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师德觉悟和思想境界。高校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意识。师德修养是教师个人内在的自我道德教育,教师只有在理论上对师德建设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才会重视它,才能加强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增强自律,实现以德修身。教师要善于自检、自省、自律,不断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提高教师内在的约束能力,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三是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师德。一个教师光从理论上懂得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地把自身的师德素质转化为实践中师德行为,师德修养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和归宿。也只有把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结合起来,才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最佳途径,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
  
  3.教育引导是重点
  良好师德的形成,重在加强教育引导。为此,一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标准的鉴别能力,作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二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技巧,明确教师的责任、义务,树立敬教乐教意识。三是要进行师德规范教育,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育工作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师德规范和要求,做到以德修身,以身立教,以德从教。四要加强师德宣传。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表彰师德标兵,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4.制度建设是保证
  良好师德的形成不仅要靠教育,更要靠好的制度来保证。一是要建立起师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政策,指导检查各院系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师德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的培养、示范、激励、监督、评估等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议,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务评聘、评先评优、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努力营造除恶扬善、弘扬正气的校园舆论氛围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环境,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高校乃至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风尚。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导致人们的生活过于安逸而忘记关注饮食健康方面的问题,而饮食习惯是决定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
本文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理论,针对生产制造流程工艺,设计一套生产过程实时数据监测管理的系统方案.该方案应用边缘计算网关设备的分布式算法逻辑,感知生产设备实时工作状态信息
本文以机器人世界杯为背景,从实际应用出发,用ARM7作为核心的处理芯片,研究足球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本设计的研究对象是足球机器人,力图通过其设计研究足球机器人的运动特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是综合性的。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养成和发展
一、以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  教育内容为根本进行课程构建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依据目标其任务显然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有心理困扰和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自动柜员机(ATM)成为银行提高其工作效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ATM的安全接入认证就成为了银行卡使用中人们最为
针对TM710红外水分仪在检测不同牌号物料时需用不同参数,而现有水分仪不能根据不同叶组配方,自动调用不同参数,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TM710红外水分仪进行二次开发,扩展水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