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各种文化的涌入以及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当前,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
大学生价值观是在大学生自我和外界事物及外界环境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客观事物、现象和对自我行为效果、自身价值进行认识、判斷的评价体系。大学生价值观由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三部分组成。
价值目标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是他们行为活动的动力源泉及最终目标。大学生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是一个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而最终达到总体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评价主要由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三部分组成。大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客观事物、自身行为以及事物满足自己需要的情况,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为价值评价。大学生只有掌握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各种事物、矛盾、关系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它具有决定、支配主体价值选择的作用,具有具体性和不稳定性,常与价值观发生矛盾。因此单从价值取向来看,很难判断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状态。
总之,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结构体系。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确立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并不断检查和纠正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在人生价值目标上,大学生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许多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亲眼看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大学生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不少大学生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希望以后能为社会作贡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2.在人生价值评价上,大学生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
调查发现,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大学生认识较为模糊。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采取双重标准,具有矛盾性,一方面认同为社会作贡献,而现实生活中又强调索取与奉献并重,比较注重实际,追求物质利益。这主要表现为当今大学生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所以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犯罪道路。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表现出来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是大学生自身实践、社会角色要求和年龄特征的综合反映,又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
3.在人生态度上,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反差。他们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但是缺乏把道德认知完全实践化。部分大学生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他们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有的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相互攀比,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些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和教育的思考
在意识形态范畴中,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具体反映,也是其行为的重要指针。大学生价值观对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均有重大影响。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维度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及其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政治属性是人的普遍属性”。政治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从一般意义上讲,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而且影响并决定着政治行为主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向,对价值系统中的其他价值观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用精神生活呼唤大学生对幸福的正确理解,使大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情感、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整体发挥作用,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其中的核心是将理性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人尊严和孕育真善美的依托,在多元价值比较中帮助大学生自由选择。为此,首先需要挖掘弘扬民族文化精粹,增加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体认,培育其爱国情怀;其次,引导大学生自己去梳理西方文化,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减少盲目崇拜;再次,在中外历史文化中寻找并借鉴生命价值理论成果,让他们把心打开,充分了解占有、奉献、创造、欲望约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让大学生懂得自我克制与创造对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用“职业陶冶伦理化”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内心的人格价值,增强对国家和现行社会制度的体认。职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成就他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其职业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伦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职业实践的成效。为此,应该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品德素养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缩短社会适应期,在有效履行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中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宋培培,李慧.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及教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4).
[2] 马艳芳.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3]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4] 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
大学生价值观是在大学生自我和外界事物及外界环境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客观事物、现象和对自我行为效果、自身价值进行认识、判斷的评价体系。大学生价值观由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三部分组成。
价值目标始终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是他们行为活动的动力源泉及最终目标。大学生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是一个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而最终达到总体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评价主要由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三部分组成。大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客观事物、自身行为以及事物满足自己需要的情况,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为价值评价。大学生只有掌握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面对和处理各种事物、矛盾、关系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它具有决定、支配主体价值选择的作用,具有具体性和不稳定性,常与价值观发生矛盾。因此单从价值取向来看,很难判断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状态。
总之,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大学生价值观结构体系。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确立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并不断检查和纠正他们的价值取向。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
1.在人生价值目标上,大学生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许多亲身经历和深刻感受,亲眼看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信心。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大学生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不少大学生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希望以后能为社会作贡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2.在人生价值评价上,大学生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
调查发现,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大学生认识较为模糊。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采取双重标准,具有矛盾性,一方面认同为社会作贡献,而现实生活中又强调索取与奉献并重,比较注重实际,追求物质利益。这主要表现为当今大学生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所以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犯罪道路。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上表现出来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是大学生自身实践、社会角色要求和年龄特征的综合反映,又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
3.在人生态度上,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态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反差。他们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但是缺乏把道德认知完全实践化。部分大学生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他们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有的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相互攀比,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些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和教育的思考
在意识形态范畴中,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具体反映,也是其行为的重要指针。大学生价值观对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均有重大影响。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维度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及其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政治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政治属性是人的普遍属性”。政治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包括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从一般意义上讲,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而且影响并决定着政治行为主体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向,对价值系统中的其他价值观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用精神生活呼唤大学生对幸福的正确理解,使大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情感、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整体发挥作用,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其中的核心是将理性精神的培育作为提升人尊严和孕育真善美的依托,在多元价值比较中帮助大学生自由选择。为此,首先需要挖掘弘扬民族文化精粹,增加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体认,培育其爱国情怀;其次,引导大学生自己去梳理西方文化,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减少盲目崇拜;再次,在中外历史文化中寻找并借鉴生命价值理论成果,让他们把心打开,充分了解占有、奉献、创造、欲望约束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让大学生懂得自我克制与创造对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用“职业陶冶伦理化”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大学生内心的人格价值,增强对国家和现行社会制度的体认。职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成就他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其职业价值观的正确与否、伦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职业实践的成效。为此,应该在职业行为、职业技能和职业品德素养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和有的放矢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缩短社会适应期,在有效履行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中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宋培培,李慧.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及教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2(4).
[2] 马艳芳.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3] 郭志新,马兴亚.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解析与教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
[4] 马向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