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强调“做中学、学中做”。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2
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毕业即就業、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二、各方面的需求
(一)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二)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三)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设置
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设置是依然是“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实施“现场教学”,另一方面要融入“理实一体”的理念,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手脑分离、指导无针对性等的问题。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实训的内容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要强化师傅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明确师傅的指导职责和考核要求;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二)要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模式。要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评价模式,研发一套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是)要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色教材。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要求,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将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整合,研发围绕企业需求而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教材。
四、推进学徒制的实践
在职业学校里,仅仅是双师素质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了,需要有一大批来自企业的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学校的教师也要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使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
一是结合当前经济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当前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解决双方的问题。校企“双方”的模式,如果以市场的角度,是“买、卖”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如果看作股权的话,可以理解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学校主导多一点,但企业是高度参与。这样的话,校企合作不再是传统的“友情合作”,而是上升为“买方”和“卖方”之间深层次合作的“契约关系” ,彼此之间才能够产生相互融合的“化学变化”。三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中校企之间契约关系的纽带是学生,核心也是学生。这当中既要有校、企、生三方的“自觉约定”,也要有制度性的保障。通过校企联合自主招生,从招生源头上确定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津贴、保险、劳动强度等合法权益;通过系统的学习周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紧密师徒关系。
五、存在的问题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半工半读、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深刻地认识,往往不愿意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就是要在课堂上上课,到企业实践就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学徒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目前,出台的一些有关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政策文件,但仍缺乏具体的推进策略和措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比较欠缺。因此,在政策上要明确激励措施和方法,包括经费支持、政策保障等方面都已经非常迫切,这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有效推进的关键。
有些企业对学生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存有顾虑,不能放手让学生到工作岗位上接受技能训练;有些企业选派的指导教师往往不是骨干员工,因为骨干员工承担着企业生产重任,通常没有时间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质量不高;同时,一个师傅往往带很多学生,学生不能与师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一些企业对学徒的培养、管理流于形式。
总之,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所以说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2-00-02
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毕业即就業、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情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
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学徒制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体验到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学徒制也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可以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
二、各方面的需求
(一)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二)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三)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设置
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的设置是依然是“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实施“现场教学”,另一方面要融入“理实一体”的理念,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手脑分离、指导无针对性等的问题。因此,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实训的内容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要强化师傅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明确师傅的指导职责和考核要求;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更新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二)要构建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模式。要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评价模式,研发一套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是)要开发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色教材。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要求,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将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培训整合,研发围绕企业需求而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教材。
四、推进学徒制的实践
在职业学校里,仅仅是双师素质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了,需要有一大批来自企业的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学校的教师也要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使学校的老师与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
一是结合当前经济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既要重点选择具有当前产业优势、岗位实践特征鲜明、适合企业化环境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也要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形态,采取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解决双方的问题。校企“双方”的模式,如果以市场的角度,是“买、卖”双主体的互动关系;如果看作股权的话,可以理解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学校主导多一点,但企业是高度参与。这样的话,校企合作不再是传统的“友情合作”,而是上升为“买方”和“卖方”之间深层次合作的“契约关系” ,彼此之间才能够产生相互融合的“化学变化”。三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中校企之间契约关系的纽带是学生,核心也是学生。这当中既要有校、企、生三方的“自觉约定”,也要有制度性的保障。通过校企联合自主招生,从招生源头上确定学生的准员工身份,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认同;保障学生学徒期间津贴、保险、劳动强度等合法权益;通过系统的学习周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建立紧密师徒关系。
五、存在的问题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半工半读、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深刻地认识,往往不愿意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学校就是要在课堂上上课,到企业实践就是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因此部分家长和学生对学徒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目前,出台的一些有关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政策文件,但仍缺乏具体的推进策略和措施,尤其是对于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比较欠缺。因此,在政策上要明确激励措施和方法,包括经费支持、政策保障等方面都已经非常迫切,这是保障现代学徒制实施、有效推进的关键。
有些企业对学生到企业实践积极性不高,存有顾虑,不能放手让学生到工作岗位上接受技能训练;有些企业选派的指导教师往往不是骨干员工,因为骨干员工承担着企业生产重任,通常没有时间对学生加以指导和训练,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质量不高;同时,一个师傅往往带很多学生,学生不能与师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一些企业对学徒的培养、管理流于形式。
总之,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职业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所以说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