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其终身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让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并且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过度紧张,生活改善,摄取的热量过多等一系列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患病率大大提高,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意识;教学方法;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在高中期间打好身体基础,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自我体育意识,这样才能走好人生的终身体育这堂必修课,下面是我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浅析。
一、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应试教育下,高中生的课业越来越多,压力也逐渐加大,很多高中生认为体育课是用来休息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太累提不起她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打造专属学生喜欢的体育上課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我总结出这样的一个教学经验。教学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学习的要点,认识到学习的快乐。体育课也可以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体育竞技、体育活动等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大部分高中男生喜欢足球,在体育课上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赛踢球,通过比赛传授他们踢球技巧,更容易赢得比赛,这样学生会在比赛中爱上体育,体育与生命同在。教师也应当根据不同的性别去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体育老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探讨属于自己的体育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随着高中生课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差,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想要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就得让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大部分高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取消了学校的晨跑,学校可利用有效的时间,每天组织学生跑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以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锻炼身体,通过递增式的锻炼让学生们看到效果,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主要是靠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毅力,俗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高中学生每年的体测力度应该更加严格,只有年复一年严格的体测才会加大中学生的重视力度,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和健康的重要联系,了解体育运动的益处,当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了,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指日可待。
三、提高体育重视程度
高中体育不同于语数外等科目,体育课程本身具有的疲劳性质和高考成绩无体育成绩占比等原因让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大部分学生为高考奔波,无法顾忌体育课,也常常以没时间来推脱锻炼身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可以搜集体育存在重要性的相关史实给学生看,让学生重视体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应当提高体育的重视程度,如近些年来给每位同学的体育成绩划分等级等。
就重视体育这一点,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应当像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都有五公里体育测试,在这种重视程度下,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通过考核,进行了每天的训练,一年的训练过后,每个人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了终身体育意识,高中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应当提高。
四、组织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
高中生课业压力过大,面对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并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适当地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劳逸结合,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成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如乒乓球、足球、篮球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团体能力,学校可以利用有效的时间去组织学生活动。
高中学校应当支持学生组织球队,学校也可以组织适当的比赛,不应当以学业压力为借口去减少学生的锻炼时间,只有确保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精神,同时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政策要落实到位,而不是打着“减负”的幌子为学生增加负担,学校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体育兴趣班,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中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了,终身体育意识也会慢慢形成。
五、理论和实践结合式教学
要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应当从理论的方式去入手,如给学生教授锻炼身体时摔伤的应急措施、讲授锻炼身体与免疫力的联系等,通过讲解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课前准备是必须的,教师应当给学生讲清楚动作的构造和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完善和学习。终身体育意识要经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得以形成,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传达给学生。
实践教学说的是学生要不断地去执行教师的任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会慢慢被塑造起来。
学生的课业压力减少了,学生才会有时间去玩,才会积极地参与中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体育意识的养成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无论那个年龄阶段都不能忘记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延长每个人的寿命,同时也可以保持身心愉悦,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加强,高中生要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体育课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体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许宗祥.休闲: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人生价值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休闲体育[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1-4.
[3]任海.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1992,(5):20-23.
关键词:体育意识;教学方法;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在高中期间打好身体基础,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培养自我体育意识,这样才能走好人生的终身体育这堂必修课,下面是我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浅析。
一、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应试教育下,高中生的课业越来越多,压力也逐渐加大,很多高中生认为体育课是用来休息的,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太累提不起她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结合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素质,打造专属学生喜欢的体育上課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我总结出这样的一个教学经验。教学应当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学习的要点,认识到学习的快乐。体育课也可以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体育竞技、体育活动等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比如,大部分高中男生喜欢足球,在体育课上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比赛踢球,通过比赛传授他们踢球技巧,更容易赢得比赛,这样学生会在比赛中爱上体育,体育与生命同在。教师也应当根据不同的性别去研究不同的体育运动,体育老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探讨属于自己的体育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上课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
随着高中生课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差,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想要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就得让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大部分高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取消了学校的晨跑,学校可利用有效的时间,每天组织学生跑步,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以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锻炼身体,通过递增式的锻炼让学生们看到效果,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主要是靠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毅力,俗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高中学生每年的体测力度应该更加严格,只有年复一年严格的体测才会加大中学生的重视力度,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和健康的重要联系,了解体育运动的益处,当学生的锻炼意识提高了,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指日可待。
三、提高体育重视程度
高中体育不同于语数外等科目,体育课程本身具有的疲劳性质和高考成绩无体育成绩占比等原因让学生不重视体育课程,大部分学生为高考奔波,无法顾忌体育课,也常常以没时间来推脱锻炼身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可以搜集体育存在重要性的相关史实给学生看,让学生重视体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应当提高体育的重视程度,如近些年来给每位同学的体育成绩划分等级等。
就重视体育这一点,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应当像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大学的学生每年都有五公里体育测试,在这种重视程度下,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通过考核,进行了每天的训练,一年的训练过后,每个人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了终身体育意识,高中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应当提高。
四、组织体育运动,减轻学生课业压力
高中生课业压力过大,面对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并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学校可适当地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劳逸结合,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适量的体育运动成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如乒乓球、足球、篮球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团体能力,学校可以利用有效的时间去组织学生活动。
高中学校应当支持学生组织球队,学校也可以组织适当的比赛,不应当以学业压力为借口去减少学生的锻炼时间,只有确保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精神,同时教育部门出台的“减负”政策要落实到位,而不是打着“减负”的幌子为学生增加负担,学校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体育兴趣班,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中去,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了,终身体育意识也会慢慢形成。
五、理论和实践结合式教学
要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应当从理论的方式去入手,如给学生教授锻炼身体时摔伤的应急措施、讲授锻炼身体与免疫力的联系等,通过讲解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课前准备是必须的,教师应当给学生讲清楚动作的构造和意义,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去完善和学习。终身体育意识要经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才会得以形成,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传达给学生。
实践教学说的是学生要不断地去执行教师的任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才会慢慢被塑造起来。
学生的课业压力减少了,学生才会有时间去玩,才会积极地参与中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体育意识的养成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无论那个年龄阶段都不能忘记锻炼身体的必要性。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延长每个人的寿命,同时也可以保持身心愉悦,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加强,高中生要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体育课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体育社会学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许宗祥.休闲: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人生价值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休闲体育[J].广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1-4.
[3]任海.娱乐体育——中国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J].体育科学,1992,(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