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兴趣;表达能力;技巧;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5—0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讲,却忽视了对朗读的训练。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丰富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不要只局限于集体读和个别读,这种停留在形式上的读,不但达不到读的真正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和声情并茂地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和竞赛读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浓厚的朗读兴趣中读出感悟。另外,配乐朗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利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感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课前预习,教师不要做太多限制,让学生自由反复去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课文内容和情感。
二、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那么就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指导,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是一项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悲伤、喜悦、激动和愤怒等情感。如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语调的变化和停顿的讲究,这些都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来变化。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若指导学生变换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的标点去读,并进行比较,就能体会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瀑布在风中飞扬的美,更真切地感受瀑布的飘渺、朦胧。
四、教师要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学生去想象,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白桦林的低语》、《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读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丰富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多彩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75—0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讲,却忽视了对朗读的训练。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丰富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不要只局限于集体读和个别读,这种停留在形式上的读,不但达不到读的真正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朗读热情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和声情并茂地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和竞赛读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引导学生在浓厚的朗读兴趣中读出感悟。另外,配乐朗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利用音乐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形象,把学生带入特有的意境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感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课前预习,教师不要做太多限制,让学生自由反复去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课文内容和情感。
二、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那么就能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指导,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是一项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悲伤、喜悦、激动和愤怒等情感。如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语调的变化和停顿的讲究,这些都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来变化。如《瀑布》一文最后一句“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若指导学生变换顿号和逗号两种不同的标点去读,并进行比较,就能体会作者无限入神的样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瀑布在风中飞扬的美,更真切地感受瀑布的飘渺、朦胧。
四、教师要及时引导,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学生去想象,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白桦林的低语》、《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大自然的美。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读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丰富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多彩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