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9月23日,是中国的第四个丰收节。这个首次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将抽象的“丰收”具象为实在的果实、愉快的欢庆,在年复一年的耕种与收获之中拥有了一颗坐标,标记荣誉与喜悦。
以各种形式赞美收获、表达欢欣,也不只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面对相似的丰收时节,人们总能以不同的方式为庆祝增添真实的纹路,和自然的回馈对话,与更美好的生活相逢。
独特物产
印象中的丰收节,大多是发生在收获多种农作物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秋天。但有趣的是,很多国家或地区举办的丰收节,都是为某种作物的收获“量身定制”的。
在瑞士的伯尔尼,洋葱节是当地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最受重视的一个—顾名思义,它的存在便是为了庆祝洋葱的丰收,通常在11月的第四个星期一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极为直观地感受到洋葱的丰收:集市上,颗颗饱满、新鲜的洋葱簇拥在一起。有的会被编成方便购买和计数的“洋葱串”,细心搭配好深浅不同色的洋葱,成了一条错落有致的秋日“时尚单品”。
除了售卖新鲜生洋葱,整座伯尔尼老城的餐馆,都会在这一天为顾客们准备好各式以洋葱为主角的特色菜肴。在洋葱集市上,商家也会就地取材,做起洋葱系列美食展示,洋葱汤、洋葱饼等悉数登场。
很多国家或地区举办的丰收节,都是为某种作物的收获“量身定制”的。
更有趣的是,人们还会依据洋葱圆滚滚的“身材”发挥一些艺术创意:贴上眼睛、圣诞帽与胡须,一颗颗洋葱就变身成圣诞老人的脸庞;用洋葱编辫子,戴在街头艺人的头上营造喜剧效果;串成发卡、项链,用丰收装点辛勤的人们;洋葱兔子、洋葱娃娃……各式创意一应俱全。
除了瑞士的洋葱节,在西班牙的布尼奥尔,人们还会为番茄举行专门的节庆。
布尼奥尔的番茄节,也是历史悠久的西班牙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举行。番茄节不是一天,而是会持续近一个星期。
有关番茄节的起源传说并不“斯文”。据说是在1945年,布尼奥尔小镇举行一次普通的秋日游行活动时,一个年轻人在人群中被推倒,他顺手拿起路边菜摊上刚刚采摘售卖的新鲜番茄砸向周围人—大家用番茄打成一片,并在此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
每到番茄节的日子,布尼奥尔的居民们都会在特定的广场展开“番茄大战”。随着宣布“开始”,大家用新鲜的番茄做武器,向身边的人身上砸过去。游戏规则要求番茄必须捏烂后才能当作“弹药”出手,于是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染着喜庆的红色。如今,砸番茄不再意味着不耐烦与愤怒,而是代表着类似泼水节的祝福与喜悦。
从发挥创意的洋葱节,到将祝福倾洒满怀的番茄节,“丰收”的快乐也不仅仅局限在欣赏果实,它们混合着传说与市井味道,让硕果的香气弥漫在整座城市。
以丰收的名义
从番茄节的狂欢,或能窥得有关丰收节的这样一隅:“丰收”只是一个时令与形式,真正重要的,是人们以丰收的名义度过或愉快或感恩的节庆,为疾驰的日常生活寻到一处可供停泊的码头。
在意大利,同样出现了和番茄节形式类似的丰收庆祝模式—伊芙蕾亚狂欢節。这个狂欢节还有一个更具象的名字:橙子狂欢节。
关于为何特别为橙子举办主题狂欢节,意大利有一个与丰收并无关联的传说:相传,在几世纪前,位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伊芙蕾亚镇被一名残暴的伯爵统治。他不仅作恶多端,让当地居民深受其害,还有一个令人不齿的癖好—一旦镇子上有女孩要出嫁,他就会派卫兵将其抢走强奸。终于,忍无可忍的小镇居民起义推翻了伯爵,将他的头砍下来示众,又用乱石将他的帮凶卫兵们打死。
从此,这种“投掷”便具有了终结黑暗、迎来胜利的意味。而到了21世纪,比传说更严酷的现实摆在意大利农民的面前:严格的欧盟农业政策限制,让“丰收”有时成了一种实在的苦恼。那些卖不出去、又会迅速腐坏的橙子,让辛苦的农民伤透脑筋。
于是,结合着传说中投掷的勇气,大家想出“橙子大战”的方式来庆祝丰收—这样,既能消耗卖不出去的橙子,又能够纪念历史、形成新的旅游休闲文化。
如今,会有游客特意在橙子狂欢节时来到小镇,参与这场互相投掷的狂欢。和番茄节一样,橙子也要尽量捏碎后使用才显得有趣。每年,有近万人参加这场神奇的狂欢,用掉数吨的橙子。
而在印尼西苏门答腊的米南加保人,会以丰收节的名义,将狂欢的权利让渡给辛苦一年的水牛。在当地,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收成情况意味着下一年的温饱。因此,人们对水稻丰收的庆祝真诚而繁复,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水牛冲浪”。 收割后的水稻田遍布烂泥,而农民就踩在一块木板上,由两只水牛拖着他在田地的烂泥间滑行。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展示水牛的力气,也是在今年丰收后的稻田上,“借”一份好运气给下一年的播种与收获。
以丰收的名义,人们在古老的传说与投掷间找到勇气面对此刻的生活。以丰收的名义,人们把舞台让给耕种的帮手,而最终的夙愿,依旧是希望丰收年年有、欢乐时时在。
人们以丰收的名义度过或愉快或感恩的节庆,为疾驰的日常生活寻到一处可供停泊的码头。
从“丰收”开始
事实上,当我们回溯各地形式各异的丰收节,会发现它们共有的痕迹:对自然赐予物产的盼望,对平安幸福的希冀。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丰收节依然遵循古老的、靠近宗教的严肃仪式,承载着人们的厚望。
在巴西,丰收节是“六月节”。这个节日可谓是巴西东北部地区民众最重视的节日之一。设置在6月,是因为这个地区常年干旱,除了安排节庆庆祝丰收,整个节日更重要的任务是祈祷自然垂爱,能够风调雨顺、作物长势良好、民众衣食无忧。有趣的是,这番祈祷带来的自然改变或许是微小的,但祈祷本身却意外地成为了当地一项极具地方特点的仪式,不断吸引着各国游客在“六月节”时前来观摩体验,间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经济,为民众带来了农业以外的新收入。
与巴西一样,在奥地利,也有安排在秋收前后,表达对上天感恩的传统仪式—丰收感恩节。最初,这个节日是为了感恩自然馈赠,祈祷未来顺遂,但随着农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这个具有宗教性质的“农业感恩节”逐渐演变成了农产品交易会。每年9月上旬开始,维也纳市中心会举办丰收节的“果实品鑒会”,成了人们逛街休闲、品尝时令的新风尚。
当丰收节逐渐成了“美食节”,唯有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巴巴多斯小岛,还在诚恳地延续着它略显沉重的意义。这里盛产甘蔗,又是旅游胜地,是世界著名的“甘蔗之国”。每年6月的最后三个星期到7月的第一个周末,是当地甘蔗的收获季。人们便会敲响铜锣,举办被称作“甘蔗节”的丰收节。
本来,他们或许也可以将“甘蔗节”演变成“番茄节”“橙子狂欢节”那样笑闹着的节日。但这场庆祝里不只有丰收—他们更是在庆祝17世纪后,岛上甘蔗园的奴隶奋起反抗英国殖民者、终获自由的艰难胜利。
百年后的今日,人们会在甘蔗收获的季节里,在脸上涂满庆祝的颜料、油彩,穿上插满羽毛的节日盛装,组成“来势汹汹”的方阵,伴着音乐边走边跳,展现海岛的热情,庆祝来之不易的自由。
与人类始终相伴的农业、与丰收有关的庆典,承载着的既是喜悦,也是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每一个收获的季节都弥足珍贵,除了以收获的名义,人们也着眼于清洗过去的荒唐或伤口,与未来在畅想中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