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口头语言最方便、直接,交际的最高标准是准确得体,为了使交际得以顺畅进行,避免产生对峙及不愉快,就必须讲究礼貌的语用策略。体现礼貌原则的模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很好地弱化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在维护人际交往双方的面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口语交际;模糊语言
在所有的人际交往手段中,口头语言是最方便、最有效、最省钱的工具之一,一个人可能不识字,但只要有正常的语言器官,他就能说话,能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现代社会生活在开放化环境中的人们要生存,就必须交流,要交流,就必须要充分施展口语交际的魅力。好的口语表达可以给人增添许多助力,它能赢得友谊,它能给人排忧解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它能解除人的愁苦、悲观,使人更加美好快乐;它能取信于人甚至使人托付重任。然而,用同样的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效果是有差异的,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善于表达,让人如沐春风、愿意与之交往,而有的人却一开口就得罪人,造成差异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模糊语言的理解
1.模糊语言的概念
通常“模糊”一词往往带有贬义,人们讲到“模糊”的时候常常将它理解为“含糊不清”,但模糊语言的“模糊”却不含糊,模糊语言作为一个语言概念,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一类语言。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与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很多时候恰是指为表达准确而使用的意义模糊的词语。比如:“校运会上参赛选手奋力拼搏”一句,其中修饰“拼搏”的“奋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有模糊性,没有办法精确化。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参赛选手用十吨的力量拼搏,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因为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拼搏”是模糊的。所以使用模糊语言是对事物进行概括,正是对客观事物另一种形式的真实反映而且使表述有余地,更有灵活性。
语言要准确是表达的一般要求,实际语境中,很多时候却不能那么精确,这个时候模糊语言就是最适当的语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这里探讨的模糊语言不仅直指具体的词汇,还指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模糊,比如:“我漂亮吗?”“你的气质不错!”。其中的“气质不错”就是一个模糊的委婉表达,避免了直接表达“你不漂亮”,照顾了对方的情绪。
2.模糊语言举例
日常口语交际中常用的模糊语言,如:表示时间的,“近来、最近一个时期、过去的几十年、适时、一度、曾经”等;表示范围的,“有关、各、左右、上下、普遍、局部地方”等;表示程度的,“很、非常、一般、更加、极其、特别、基本上、大体上、略微、尽快、尽早、尽最大的力量”等;表示数量的,“许多、广大、几乎、所有、一些、某些、部分、少数、个别”等;表示频率的,“多次、屡次、经常、连续、不断、反复、一再、再三、三番五次”等;表示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符合一定条件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等。
二、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1.模糊语言运用基础分析
人际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人与人相处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说话不能那么直接,而需委婉、模糊,这就决定了模糊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存在,其使用是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模糊语言的存在和使用有其心理基础。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er)的“豪猪群居”的故事,说明了人类相处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不论亲疏远近,人际间均须保持适当的距离,人际间的和谐系于适度距离的“礼貌”。模糊与委婉就为保持这样一个适当的距离提供了方法。
其次,模糊语言的存在有其语言学基础,即礼貌原则。如前例“你的气质不错!”作为回答,说话人其实已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思“你不漂亮”,只是比较模糊、委婉,体现了表达中的礼貌,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语用原则。这一口语表达原则中包含有自己吃点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赞誉别人、贬低自己等含义。口语交际时在语言形式上采用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从而取悦对方。这一原则主张客气、赞誉和礼貌,反对分歧、直白、率真、粗鲁和无礼,而这很多时候只能用模糊语言来实现。
2.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原则
交际的最高标准是准确得体,为了使交际得以顺畅进行,避免产生对峙及不愉快,就必须讲究礼貌的语用策略。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其实就是在进行一项“面子”工程,人的面子是非常脆弱的,体现礼貌原则的模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很好地维护交流双方的面子,弱化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
人际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为了互相合作就要保留双方的面子。一个人在交流过程中,面子要靠对方保留或给予。由于面子在受到威胁的时侯,人们会设法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且在保留自己面子的同时又会威胁到别人的面子。所以在交流中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同时又给别人面子,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交流中使用礼貌性语言,比如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直接的模糊语言。
3.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实例分析
模糊语言应用于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模糊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了解产生这些模糊表达的深刻背景以及这些模糊语言中所体现的礼貌策略,从而进一步说明模糊语言对维护人际交往双方的面子上所起的积极意义。
(1)“你的这件事,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帮忙。”
这里“在可能的情况下”就是一个模糊的表达,既给说话人留下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解决”或者“不解决”都有可能,也让受话的对象做好“不能解决”的心理准备,避免了直接拒绝的尴尬,给要求帮忙的人留了面子。
(2)“这个人非常的精干。”
这句话是表达上的模糊,“非常的精干”既可以指业务、能力上的能干,也可能指个子不高、身体上的瘦削,所以在要求个头的情况下,当一个人身高确实不高的情况下,“这个人非常的精干。”就是一个模糊的表达,避免了身体缺陷的尴尬。
(3)“这条河有多深?”“这个人有多高?”“这车有多快?” ……
这三句话分别涉及到对“深浅、高矮、快慢”的谈论,深度、高度、速度本身具有相对性,是模糊的,很难衡量“多深才是深”、“多高才是高”、“多快才是快”,因此,也许河原本很浅、人原本很矮、车速原本很慢,但却不问“这条河有多浅?”“这个人有多矮?”“这车有多慢?”,就是从交际的角度说,“这条河有多深?”“这个人有多高?”“这车有多快?”的问法不至于刺激对方,为交流营造良好的基础。
(4)“局部地区有雨、局部地区有雾……”
天气预报中大家经常听到“局部地区有雨、局部地区有雾……”,其中“局部地区”恰是用模糊表达了最准确的意思。
如上所述,模糊语言作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可以顾全双方的面子,达到润滑交际过程的目的,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了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使用,在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模糊语言可以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冯冬琳.礼貌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教学与管理.2011(2):101—102
[2]冯晓英,王玉明.英汉委婉语的产生渊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6—119.
[3]刘丽迭,宋丽.从语用角度谈英语委婉语.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18.
[4]王劲松.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杨忠慧(1968年10月—):安徽天长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教学。
关键词:人际交往;口语交际;模糊语言
在所有的人际交往手段中,口头语言是最方便、最有效、最省钱的工具之一,一个人可能不识字,但只要有正常的语言器官,他就能说话,能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现代社会生活在开放化环境中的人们要生存,就必须交流,要交流,就必须要充分施展口语交际的魅力。好的口语表达可以给人增添许多助力,它能赢得友谊,它能给人排忧解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它能解除人的愁苦、悲观,使人更加美好快乐;它能取信于人甚至使人托付重任。然而,用同样的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效果是有差异的,日常人际交往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善于表达,让人如沐春风、愿意与之交往,而有的人却一开口就得罪人,造成差异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模糊语言的理解
1.模糊语言的概念
通常“模糊”一词往往带有贬义,人们讲到“模糊”的时候常常将它理解为“含糊不清”,但模糊语言的“模糊”却不含糊,模糊语言作为一个语言概念,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一类语言。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与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很多时候恰是指为表达准确而使用的意义模糊的词语。比如:“校运会上参赛选手奋力拼搏”一句,其中修饰“拼搏”的“奋力”,其本身在客体上就有模糊性,没有办法精确化。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参赛选手用十吨的力量拼搏,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因为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拼搏”是模糊的。所以使用模糊语言是对事物进行概括,正是对客观事物另一种形式的真实反映而且使表述有余地,更有灵活性。
语言要准确是表达的一般要求,实际语境中,很多时候却不能那么精确,这个时候模糊语言就是最适当的语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这里探讨的模糊语言不仅直指具体的词汇,还指特定语境中表达的模糊,比如:“我漂亮吗?”“你的气质不错!”。其中的“气质不错”就是一个模糊的委婉表达,避免了直接表达“你不漂亮”,照顾了对方的情绪。
2.模糊语言举例
日常口语交际中常用的模糊语言,如:表示时间的,“近来、最近一个时期、过去的几十年、适时、一度、曾经”等;表示范围的,“有关、各、左右、上下、普遍、局部地方”等;表示程度的,“很、非常、一般、更加、极其、特别、基本上、大体上、略微、尽快、尽早、尽最大的力量”等;表示数量的,“许多、广大、几乎、所有、一些、某些、部分、少数、个别”等;表示频率的,“多次、屡次、经常、连续、不断、反复、一再、再三、三番五次”等;表示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符合一定条件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等。
二、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1.模糊语言运用基础分析
人际交往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人与人相处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说话不能那么直接,而需委婉、模糊,这就决定了模糊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存在,其使用是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模糊语言的存在和使用有其心理基础。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er)的“豪猪群居”的故事,说明了人类相处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不论亲疏远近,人际间均须保持适当的距离,人际间的和谐系于适度距离的“礼貌”。模糊与委婉就为保持这样一个适当的距离提供了方法。
其次,模糊语言的存在有其语言学基础,即礼貌原则。如前例“你的气质不错!”作为回答,说话人其实已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思“你不漂亮”,只是比较模糊、委婉,体现了表达中的礼貌,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语用原则。这一口语表达原则中包含有自己吃点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赞誉别人、贬低自己等含义。口语交际时在语言形式上采用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从而取悦对方。这一原则主张客气、赞誉和礼貌,反对分歧、直白、率真、粗鲁和无礼,而这很多时候只能用模糊语言来实现。
2.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原则
交际的最高标准是准确得体,为了使交际得以顺畅进行,避免产生对峙及不愉快,就必须讲究礼貌的语用策略。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其实就是在进行一项“面子”工程,人的面子是非常脆弱的,体现礼貌原则的模糊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很好地维护交流双方的面子,弱化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
人际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为了互相合作就要保留双方的面子。一个人在交流过程中,面子要靠对方保留或给予。由于面子在受到威胁的时侯,人们会设法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且在保留自己面子的同时又会威胁到别人的面子。所以在交流中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同时又给别人面子,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交流中使用礼貌性语言,比如不要把话说得那么直接的模糊语言。
3.口语交际中模糊语言运用的实例分析
模糊语言应用于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模糊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了解产生这些模糊表达的深刻背景以及这些模糊语言中所体现的礼貌策略,从而进一步说明模糊语言对维护人际交往双方的面子上所起的积极意义。
(1)“你的这件事,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一定帮忙。”
这里“在可能的情况下”就是一个模糊的表达,既给说话人留下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解决”或者“不解决”都有可能,也让受话的对象做好“不能解决”的心理准备,避免了直接拒绝的尴尬,给要求帮忙的人留了面子。
(2)“这个人非常的精干。”
这句话是表达上的模糊,“非常的精干”既可以指业务、能力上的能干,也可能指个子不高、身体上的瘦削,所以在要求个头的情况下,当一个人身高确实不高的情况下,“这个人非常的精干。”就是一个模糊的表达,避免了身体缺陷的尴尬。
(3)“这条河有多深?”“这个人有多高?”“这车有多快?” ……
这三句话分别涉及到对“深浅、高矮、快慢”的谈论,深度、高度、速度本身具有相对性,是模糊的,很难衡量“多深才是深”、“多高才是高”、“多快才是快”,因此,也许河原本很浅、人原本很矮、车速原本很慢,但却不问“这条河有多浅?”“这个人有多矮?”“这车有多慢?”,就是从交际的角度说,“这条河有多深?”“这个人有多高?”“这车有多快?”的问法不至于刺激对方,为交流营造良好的基础。
(4)“局部地区有雨、局部地区有雾……”
天气预报中大家经常听到“局部地区有雨、局部地区有雾……”,其中“局部地区”恰是用模糊表达了最准确的意思。
如上所述,模糊语言作为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可以顾全双方的面子,达到润滑交际过程的目的,对于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的和睦、安宁,促进社会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了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使用,在口语交际中灵活运用模糊语言可以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冯冬琳.礼貌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教学与管理.2011(2):101—102
[2]冯晓英,王玉明.英汉委婉语的产生渊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6—119.
[3]刘丽迭,宋丽.从语用角度谈英语委婉语.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18.
[4]王劲松.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1.
作者简介:杨忠慧(1968年10月—):安徽天长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