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课堂,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入手,做到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处理《珍爱生命》的课堂导入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玉树地震”入手,播放“玉树地震”的相关视频。感人的画面和温总理激励人心的话语在视频中呈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情景创设生活化,进行课堂互动
“教材绘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教材作为一种文本的呈现,基于其学科知识的逻辑与编排,不免与学生的现实体验有一定差距。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将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必然导致教学与生活脱离,课堂枯燥与沉闷,缺少生气。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小课堂大生活”,从而激活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指导学生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从本地课程资源出发,布置小组分别收集广州本地的“建筑”、“戏曲”、“饮食”、“俗语”等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搜集来的广州传统文化的历史由来、时代变迁、当前发展等成果。这样的情景创设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密切联系课本知识,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课堂互动,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课堂氛围活跃。
三、问题设计生活化,提高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指路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切入点。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所提问题大多是纯知识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摘录式的回答,这样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所创设的情景,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既熟悉又新奇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讨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我首先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播放动漫“陨落”,接着设置以下问题:(1)动漫中哪些行为是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属于犯罪?(2)动漫中的未成年人由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说明了什么?(3)动漫告诉了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这一组问题是生活化的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情景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思想品德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样的问题设置,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寻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总结生活化,升华情感
同样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例,基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 “热爱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总结时我将吴克群的歌曲《将军令》作为结束升华,引导学生体味个中歌词,品味演唱者在歌曲中透露的文化自信:“我知道外国的月亮没比较圆,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节奏有不同的旋律,自己的文化要自己来说明”轻快的旋律, 熟知的RMB风格冲击学生时心灵,大家都深有感悟的点头表示赞同。生活是个大课堂,只有融于生活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保持时代特色。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坏境出发,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生活。
责任编辑 邱丽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入手,做到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处理《珍爱生命》的课堂导入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玉树地震”入手,播放“玉树地震”的相关视频。感人的画面和温总理激励人心的话语在视频中呈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情景创设生活化,进行课堂互动
“教材绘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教材作为一种文本的呈现,基于其学科知识的逻辑与编排,不免与学生的现实体验有一定差距。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将学科知识灌输给学生,必然导致教学与生活脱离,课堂枯燥与沉闷,缺少生气。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小课堂大生活”,从而激活学生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指导学生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从本地课程资源出发,布置小组分别收集广州本地的“建筑”、“戏曲”、“饮食”、“俗语”等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搜集来的广州传统文化的历史由来、时代变迁、当前发展等成果。这样的情景创设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密切联系课本知识,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课堂互动,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课堂氛围活跃。
三、问题设计生活化,提高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指路灯,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切入点。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所提问题大多是纯知识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摘录式的回答,这样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结合所创设的情景,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感觉既熟悉又新奇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讨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知识,再从知识到生活”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我首先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播放动漫“陨落”,接着设置以下问题:(1)动漫中哪些行为是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属于犯罪?(2)动漫中的未成年人由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说明了什么?(3)动漫告诉了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
这一组问题是生活化的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情景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思想品德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样的问题设置,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寻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总结生活化,升华情感
同样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例,基于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 “热爱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总结时我将吴克群的歌曲《将军令》作为结束升华,引导学生体味个中歌词,品味演唱者在歌曲中透露的文化自信:“我知道外国的月亮没比较圆,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节奏有不同的旋律,自己的文化要自己来说明”轻快的旋律, 熟知的RMB风格冲击学生时心灵,大家都深有感悟的点头表示赞同。生活是个大课堂,只有融于生活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保持时代特色。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因地制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坏境出发,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生活。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