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的报告因其所特有的权威性和即时性,每次发布时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发现进步和不足。那么,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这份最新的报告带来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又揭示了网络媒体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呢?
一、公信力偏低
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虽然在网民中对网络有3.9%的人持完全信任、48.3%的人持比较信任的看法,但还有39.3%的人半信半疑、7.9%的人不太信任、0.6%的人完全不信任;非网民中,有17.1%的人完全信任,36.1%的人比较信任,32.5%的人半信半疑,10.6%的人不太信任,3.7%的人完全不信,①们从中可以推导出:47%左右的社会公众不信,任或者不那么信任网络。将近一半的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持保留态度,也说明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偏低。
本次调查的另外一项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回答“用户选择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时,有43.8%的网民的选择使“提供内容真实权威”排在第一位。网民对内容真实性、权威性的渴求,从侧面说明了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心存疑虑,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并不高。
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印证,2003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网民都把互联网当成重要的信息来源,但相对而言,网民最信任的还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网络媒体当中,网民对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信任度又高于门户网站。
正如伦纳德·塞勒斯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的可信度是一种网络商品,它最宝贵,也最难确定。”②网络新闻业由于高度的竞争压力和对时效性的追求,使得新闻处理过程被一再简化,审核环节减少,加大了新闻发布出现纰漏的几率;一些商业网站的新闻编辑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网络新闻质量不够稳定;网络假新闻也层出不穷……的确,网络媒体在公信力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但是,一个公信力不高的媒体,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锻造公信力上狠下工夫。
网络媒体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有益做法,在新闻发布流程中,建立和完善采、编、审、播各环节的“把关”机制;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有效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努力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
二、“数字鸿沟”加深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③通俗一点说,就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此次CNNIC报告中的诸多数据都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从网民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的网民占了全国网民总数的56.4%,西部十省(区、市)只占16.8%。
从网民的普及率来看,北京和上海最高,分别为27.6%和25.8%,而普及率最低的两个省区是贵州和西藏,网民占本省人口比例分别为2.5%和2.6%,双方普及率相差超过10倍。
从域名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拥有的域名数占全国域名总数的72.3%,西部地区只占7.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和“WWW站点数地域分布”的情况来看,与上次调查相比,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所拥有的域名比例在增加,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域名比例在下降。而且,网民数最多和网民增长量最多的省份基本上都在东部,西部地区不但网民数少,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和上网设备,网民增长也比较缓慢,有的省份甚至略微下降,结果是西部地区的网民数所占的全国比例也在下降。
以上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数字鸿沟的扩大,将会导致网络媒体的内容和受众畸形分布,而这种分布结构上的不平衡,从长远来看,又将严重制约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区域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凭网络媒体一己之力也无法消除,应由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国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普遍服务政策”。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为此承担一定的义务。1996年以后,美国通过这一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因特网。④我国可以通过普遍服务政策或者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在西部地区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重点对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公共社区的基础设施使用进行补助,同时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能力,逐步缩小和消除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不良信息泛滥
此次调查显示,在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看法上,网民中,38.14%的人赞成此观点(7.0%的人非常赞成,31.4%比较赞成,14.9%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5.7%不太赞成,11.0%很不赞成),非网民中,34.2%的人赞成此观点(11.1%的人非常赞成,23.1%比较赞成,11.2%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9.9%不太赞成,23.7%很不赞成),超过1/3的社会公众都认为,使用互联网容易粳不良信息影响。
在对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后,哉们可以发现,作为切身体验者,网民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认同程度高于非网民。以上结果说明,网络媒体中的信息鱼龙混杂,不良信息的泛滥,污染了社会环境,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显示,部分家长甚至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而禁止孩子上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也曾告诫部分网络媒体,须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否则将无权登载新闻。
看来,网络媒体要充分认识到不良信息给自身的形象和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推进行业自律,用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来打造晶牌,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网络媒体良性、持久地发展。
当然,此次CNNIC报告也给我国网络躁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消息,如受众持续增长、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影响逐渐扩大、竞争力提高等,显示出网络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网络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妥善处理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公倌力,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媒体。
注 释:
①本文所引用的数据,除注明外,皆出自《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唐思:《自由而负责的网络媒体——论社会责任论在网络传择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题》,中国新闻研究冲心www.cddc.net。
③胡延平:《跨越数字鸿沟——面对第二次现代化的危机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④邵培仁、张健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编校:张红玲
一、公信力偏低
第十五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虽然在网民中对网络有3.9%的人持完全信任、48.3%的人持比较信任的看法,但还有39.3%的人半信半疑、7.9%的人不太信任、0.6%的人完全不信任;非网民中,有17.1%的人完全信任,36.1%的人比较信任,32.5%的人半信半疑,10.6%的人不太信任,3.7%的人完全不信,①们从中可以推导出:47%左右的社会公众不信,任或者不那么信任网络。将近一半的社会公众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持保留态度,也说明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还偏低。
本次调查的另外一项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回答“用户选择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时,有43.8%的网民的选择使“提供内容真实权威”排在第一位。网民对内容真实性、权威性的渴求,从侧面说明了网民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心存疑虑,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并不高。
与本次调查的结果相印证,2003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虽然绝大多数网民都把互联网当成重要的信息来源,但相对而言,网民最信任的还是国内电视新闻,其次是国内广播和报纸新闻,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网络媒体当中,网民对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信任度又高于门户网站。
正如伦纳德·塞勒斯所指出的那样:“互联网的可信度是一种网络商品,它最宝贵,也最难确定。”②网络新闻业由于高度的竞争压力和对时效性的追求,使得新闻处理过程被一再简化,审核环节减少,加大了新闻发布出现纰漏的几率;一些商业网站的新闻编辑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网络新闻质量不够稳定;网络假新闻也层出不穷……的确,网络媒体在公信力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但是,一个公信力不高的媒体,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在锻造公信力上狠下工夫。
网络媒体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有益做法,在新闻发布流程中,建立和完善采、编、审、播各环节的“把关”机制;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新闻专业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有效提高新闻发布的质量,努力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
二、“数字鸿沟”加深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③通俗一点说,就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此次CNNIC报告中的诸多数据都显示,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从网民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的网民占了全国网民总数的56.4%,西部十省(区、市)只占16.8%。
从网民的普及率来看,北京和上海最高,分别为27.6%和25.8%,而普及率最低的两个省区是贵州和西藏,网民占本省人口比例分别为2.5%和2.6%,双方普及率相差超过10倍。
从域名数量上来看,东部十省、市拥有的域名数占全国域名总数的72.3%,西部地区只占7.3%。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CN下注册域名地域分布”和“WWW站点数地域分布”的情况来看,与上次调查相比,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所拥有的域名比例在增加,而西南、西北地区的域名比例在下降。而且,网民数最多和网民增长量最多的省份基本上都在东部,西部地区不但网民数少,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和上网设备,网民增长也比较缓慢,有的省份甚至略微下降,结果是西部地区的网民数所占的全国比例也在下降。
以上一系列的数据都说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有扩大的趋势。数字鸿沟的扩大,将会导致网络媒体的内容和受众畸形分布,而这种分布结构上的不平衡,从长远来看,又将严重制约网络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数字鸿沟主要是由于区域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凭网络媒体一己之力也无法消除,应由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我国可以参考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普遍服务政策”。普遍服务政策就是为了促进落后的、偏远的、贫困的或欠发达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设计一套合理的集资办法,在透明、公正的条件下,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企业为此承担一定的义务。1996年以后,美国通过这一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因特网。④我国可以通过普遍服务政策或者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在西部地区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的条件下,重点对学校、图书馆和一些公共社区的基础设施使用进行补助,同时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提高西部地区利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和能力,逐步缩小和消除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网络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不良信息泛滥
此次调查显示,在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看法上,网民中,38.14%的人赞成此观点(7.0%的人非常赞成,31.4%比较赞成,14.9%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5.7%不太赞成,11.0%很不赞成),非网民中,34.2%的人赞成此观点(11.1%的人非常赞成,23.1%比较赞成,11.2%一半赞成一半反对,39.9%不太赞成,23.7%很不赞成),超过1/3的社会公众都认为,使用互联网容易粳不良信息影响。
在对数据作进一步分析后,哉们可以发现,作为切身体验者,网民对“使用互联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观点的认同程度高于非网民。以上结果说明,网络媒体中的信息鱼龙混杂,不良信息的泛滥,污染了社会环境,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影响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报告显示,部分家长甚至因为害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而禁止孩子上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也曾告诫部分网络媒体,须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否则将无权登载新闻。
看来,网络媒体要充分认识到不良信息给自身的形象和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推进行业自律,用健康的内容、优质的服务来打造晶牌,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网络媒体良性、持久地发展。
当然,此次CNNIC报告也给我国网络躁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消息,如受众持续增长、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影响逐渐扩大、竞争力提高等,显示出网络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网络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妥善处理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公倌力,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媒体。
注 释:
①本文所引用的数据,除注明外,皆出自《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唐思:《自由而负责的网络媒体——论社会责任论在网络传择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题》,中国新闻研究冲心www.cddc.net。
③胡延平:《跨越数字鸿沟——面对第二次现代化的危机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④邵培仁、张健康;《关于消除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