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音乐教学以及其特点,对当今时代,如何在音乐教学课堂中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多元化发展 创造力 合作意识
音乐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是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较为有效的途径。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因此,音乐课堂应当顺应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积极革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多元化发展。
一 音乐教学及其特点
音乐课的教学主要有六步:一是听觉,学生通过感受以及理解音乐而获得乐趣,二是演出,学生对音乐独立理解并且二次创作;三是指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创作,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种。五和六,分析以及评论,开阔思维,提升审美能力,从已知得以延伸与推广、综合。
音乐学科特点鲜明,一是实践性,学生必须参与实践才能够完成课堂任务,二是社会性,音乐来源于社会-三是复合性,音乐课融情感、技能、知识为一体,四是整体性,课堂内与课堂外、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五是阶梯性,根据学生具体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安排教学由易到难,六是差异性,个人音乐修为、地域、教学设施、性别等的不同。
二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1 提升道德修养
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音乐能够“正其身,广教化,美风俗”。可见,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可以用以下方式使学生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首先,欣赏不同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应的音乐作品,如《嘉陵江上》,利用多媒体展示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时代背景后,让学生体会解放前落后、贫穷的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状况,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使其形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其次,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流行音乐,通过正确的指引,使其具备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优秀作品熏陶下的学生才可以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以及思想,如《烛光里的妈妈》中的歌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以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再次,介绍传统的音乐相关文化,强化学生情意、思想道德素养。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结合学生成长背景,以本国音乐文化承载民族情感,提升其道德素养。
2 培养创新能力
其一,课堂中可以渗透乐器训练,使左、右手协调配合,右半脑对创造力有很大影响,因此,左手的参与必不可少。如用手模拟打击乐器的打击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欲,效果理想。
其二,发挥活动课的作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性以主动性高,鼓励他们创作歌、舞,也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以音乐童话等形式展现。这些措施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创造力。
其三,由音乐产生相应的画面感。音乐是情感与生命的融合,启发、诱导学生在欣赏并且理解音乐时,思考其相应的画面。由于音色、调式、旋律、速度、力度等的不同,音乐可以呈现不同感觉的画面,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中蕴藏的情绪,而内容并非具体,启发学生将内容与画面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大脑,激发创造力。
其四,创新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讨论法、情景教学、听力训练等方法,以多种教学现实,全面的开发学生大脑,让其在得到美好音乐的熏陶的同时,创造力得以提升。
3 形成健康心理
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缺乏主见,没有自信,依赖性强;有的自卑,悲观失望,学习热情一旦遇到困难就大打折扣-有的胆怯,畏难情绪较为严重,公开场合就会局促不安。种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心理阳光、健康发展。
首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卑感严重的学生制定较低的要求,积极予以肯定与表扬,使其通过一定能力可以达标。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如歌唱技巧,使其把握重难点,在一次次的完善与修正之后取得进步,增强信心。
其次,实现学生主体,消除依赖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演奏、唱歌、欣赏等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时间,让学生自己思索、体验、感悟。采取一定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验探索得出结论或者找到答案的满足,消除依赖感,逐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
再次,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解除胆怯。可以教学生对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士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其逐渐适应并且喜欢上公开表演,将其看作展现自身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对那些经历失败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谆谆教导,使其正视失败,勇于接受失败。让学生知道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踏踏实实的努力,克服困难,愈挫愈男。
4 培养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树立集体意识,首先,可以对班上学生根据一定的原则分为几个小组,在组织能力、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等方面科学搭配,使其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其次,把握恰当的时空环境,组织合作学习。课堂活动可以采取小组方式进行,尽量让小组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特别是学习困难者,应当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自信,在小组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有所收获。再次,教师应当及时把握小组内的动态,合理组织,正确协调,做学生的聆听者,参谋者,而非管家,多予以肯定,少否定。这样以来,学生更加喜欢将集体智慧融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合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参考文献
1 范映雪,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今日教育,2006,(09)
2 邓睿卓,创造音乐教学的新境界,黄钟一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
3 邓睿卓,通过音乐教育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4 宋东颖,在流行音乐背景下对古典音乐教学的思考
5 李双柱,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多元化发展 创造力 合作意识
音乐教育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是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较为有效的途径。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制约了学生多元化发展。因此,音乐课堂应当顺应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积极革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多元化发展。
一 音乐教学及其特点
音乐课的教学主要有六步:一是听觉,学生通过感受以及理解音乐而获得乐趣,二是演出,学生对音乐独立理解并且二次创作;三是指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创作,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种。五和六,分析以及评论,开阔思维,提升审美能力,从已知得以延伸与推广、综合。
音乐学科特点鲜明,一是实践性,学生必须参与实践才能够完成课堂任务,二是社会性,音乐来源于社会-三是复合性,音乐课融情感、技能、知识为一体,四是整体性,课堂内与课堂外、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五是阶梯性,根据学生具体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安排教学由易到难,六是差异性,个人音乐修为、地域、教学设施、性别等的不同。
二 在音乐课堂中培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1 提升道德修养
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音乐能够“正其身,广教化,美风俗”。可见,音乐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也可以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可以用以下方式使学生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首先,欣赏不同时代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对应的音乐作品,如《嘉陵江上》,利用多媒体展示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时代背景后,让学生体会解放前落后、贫穷的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状况,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爱国之情,使其形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其次,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流行音乐,通过正确的指引,使其具备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优秀作品熏陶下的学生才可以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以及思想,如《烛光里的妈妈》中的歌词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以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再次,介绍传统的音乐相关文化,强化学生情意、思想道德素养。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结合学生成长背景,以本国音乐文化承载民族情感,提升其道德素养。
2 培养创新能力
其一,课堂中可以渗透乐器训练,使左、右手协调配合,右半脑对创造力有很大影响,因此,左手的参与必不可少。如用手模拟打击乐器的打击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创作欲,效果理想。
其二,发挥活动课的作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积极性以主动性高,鼓励他们创作歌、舞,也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以音乐童话等形式展现。这些措施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创造力。
其三,由音乐产生相应的画面感。音乐是情感与生命的融合,启发、诱导学生在欣赏并且理解音乐时,思考其相应的画面。由于音色、调式、旋律、速度、力度等的不同,音乐可以呈现不同感觉的画面,学生可以感受音乐中蕴藏的情绪,而内容并非具体,启发学生将内容与画面有机结合,积极开发大脑,激发创造力。
其四,创新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讨论法、情景教学、听力训练等方法,以多种教学现实,全面的开发学生大脑,让其在得到美好音乐的熏陶的同时,创造力得以提升。
3 形成健康心理
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缺乏主见,没有自信,依赖性强;有的自卑,悲观失望,学习热情一旦遇到困难就大打折扣-有的胆怯,畏难情绪较为严重,公开场合就会局促不安。种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心理阳光、健康发展。
首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消除自卑。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卑感严重的学生制定较低的要求,积极予以肯定与表扬,使其通过一定能力可以达标。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如歌唱技巧,使其把握重难点,在一次次的完善与修正之后取得进步,增强信心。
其次,实现学生主体,消除依赖性。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演奏、唱歌、欣赏等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以及时间,让学生自己思索、体验、感悟。采取一定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验探索得出结论或者找到答案的满足,消除依赖感,逐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
再次,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解除胆怯。可以教学生对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士气;抓住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其逐渐适应并且喜欢上公开表演,将其看作展现自身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对那些经历失败的学生,老师应当予以谆谆教导,使其正视失败,勇于接受失败。让学生知道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踏踏实实的努力,克服困难,愈挫愈男。
4 培养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树立集体意识,首先,可以对班上学生根据一定的原则分为几个小组,在组织能力、个性、特长、学习能力等方面科学搭配,使其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其次,把握恰当的时空环境,组织合作学习。课堂活动可以采取小组方式进行,尽量让小组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尽情发挥,特别是学习困难者,应当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自信,在小组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取长补短,有所收获。再次,教师应当及时把握小组内的动态,合理组织,正确协调,做学生的聆听者,参谋者,而非管家,多予以肯定,少否定。这样以来,学生更加喜欢将集体智慧融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合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参考文献
1 范映雪,关于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思考,今日教育,2006,(09)
2 邓睿卓,创造音乐教学的新境界,黄钟一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
3 邓睿卓,通过音乐教育活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4 宋东颖,在流行音乐背景下对古典音乐教学的思考
5 李双柱,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