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拥有缓解压力,调整心情的魔力。比如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帮助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这种魔力。很多同学手中都有一台mp3或者mp3播放器,但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利用好这个小东西。你或许会反驳:“mp3嘛,不就是存一点喜欢的歌曲,随时随地拿出来听听嘛?”那么请问,什么时候听音乐是禁忌?听什么音乐折射出怎么样的性格?怎么用音乐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这些问题并不好回答。因此,我觉得一台mp3也可以用得有学问,用得科学,让我们受益匪浅。
了解听音乐的禁是
听音乐还有禁忌?不是想听就听嘛。你错了,听音乐是有禁忌的,了解一些禁忌,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播放列表时合理安排顺序。
空腹忌听进行曲。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很强烈,而进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铜管齐奏的效果,人们听了受步步向前的驱使,会进一步加剧饥饿感。
吃饭忌听打击乐。打击乐一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音量很大,吃饭时欣赏,会导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安,从而影响食欲,有碍食物消化。
生气忌听摇滚乐。人生气时情绪易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在怒气未消时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无疑会火上加油,助长人的怒气。
睡前忌听交响乐。交响乐气势宏大、起伏跌宕、激荡人心。睡前听此类音乐,会令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难以入睡。
从音乐看个性特点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贾森·伦特弗劳和塞缪尔·戈斯林的研究表明,如果想尽快摸清一个陌生人的脾气秉性。那该去和他聊聊音乐,依据音乐品味来揣测人的个性甚至往往比靠相片还准。
伦特弗劳和戈斯林在调查中发现。美国年轻人最爱谈论的话题是音乐——排在穿着、书籍、电影、电视节目和体育之前。于是两人找来74名美国大学生,调查记录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并让他们每人写出自己最爱听的10首乐曲。然后,两位研究者根据这些乐曲推断这些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在专业期刊《心理学》上撰文称,人类具有“对音乐偏好与个性间关联的直观理解力”。例如,爱听热情奔放的音乐的人性格外向,乡村音乐的爱好者老成持重,爵士乐乐迷机敏理智。他们认为,这种关联使人们可以从音乐品味入手,比较有把握地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听什么音乐是性情的流露,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被某个群体接纳。有些人会仅仅因为讨厌某人喜欢的音乐,就轻蔑地贬低那个人的品味。此外,还有人通过听与众不同的音乐来彰显个性。人的音乐品味受年龄、性别和社会环境左右。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人在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影响是孩子是否喜欢音乐和喜欢什么音乐的前提。音乐文化对年轻人的一大意义就在于突出他们与“老人家”的区别。从13岁到17岁,音乐对大多数年轻人都有重要作用,因为音乐是年轻人寻找自我、区别于他人的最佳工具。青春期结束后,情况又变了。人又有可能对任何一种音乐产生兴趣,不论他从前是喜欢听重金属还是嘻哈说唱,电子乐的乐迷在接触过古典音乐后也可能钟情于莫扎特。
发挥音乐神奇的效应
怎样用音乐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如果说前两个问题都是属于专家的研究结果,那么这个问题就完全是我自己的经验累积了。作为学校广播台的音乐主播,我自然对这个问题很是关注,希望我的建议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个年轻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会有一些区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希望寻找合适的音乐来凸显自己的个性。喜欢篮球运动的同学喜欢hip-hop,好静的同学喜欢轻音乐,心理压力大的同学会选择摇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就听流行。这些都无可厚非,只要能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得到慰藉就行。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两种方式来排解压抑。首先,听些节奏强烈的摇滚,比如linkinpark(林肯公园)、simpleplan(简单计划),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因为考得不理想会有些令自己很不愉快的理由,比如老师评卷有偏差,或者自己犯了很低级的错误,这都让我们很难接受,用节奏和呐喊排解压力,跟着节奏摇摆,忘记现实,暂时潜入音乐的世界中。不要多想什么,就让摇滚带着自己的思绪走。等到情绪发泄得差不多时,不妨来听一点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乐曲都可以,这些层次分明的交响乐的作用在于让我们感受人生的起伏。你也许会说听不懂交响曲,不要紧,你试着跟住一种乐器的声音,什么时候激昂,什么时候寂静,什么时候戛然而止,什么时候再现,你一定能够听出自己的感受来。你最好不要选择忧伤悲情的音乐陪伴低落的自己,有些人觉得听这些音乐是和一个共患难的朋友互诉心事,但其实这个效果是很难达到的。
如果感到紧张。那就听点轻音乐来放松。班得瑞乐队是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音乐一尘不染,是从瑞士森林采集而来的自然之声。对于好静的同学来说,在听轻音乐的同时静坐冥想会有更好的效果。闭上眼睛,放纵你的思路,任其信马由缰。不需要很久,15分钟,就抽出15分钟,在起床后或者睡觉前。就如著名的美国导演大卫·林奇一样,用静坐寻找灵感。现在又多了音乐的陪伴,静坐中的思路能更紧贴音乐的变化。假如你好动,听Hip-Hop也是不错的选择,痞子阿姆Eminem、Bowwow、Akon,会让你“鄙视”或者“无视”身边的一切,原本想到就头痛的事情突然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不就是个考试吗?我有什么理由拿不下的?”有这样的自信甚至自负在考前半小时或者考前一晚是很有用的,因为它可以让你心定。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考试结束后发现自己临考时的状态很可笑,有些人想抓紧一分一秒看书,想着考试时说不定就会出现自己正在看的题,且不说它的不切实际性,即便真碰上了,你一定会喜出望外,把记下的答案从脑子中复制出来,但很有可能就没注意到题干中的细微变化,比如换了个词或数据;有些人盲目紧张,不知所措,考前5分钟发现自己这个没带那个忘拿,甚至连笔都不好使了。考前的准备或许是够充分了,但是谁也预测不了考试中的意外情况。心定下来想想就知道可以求助监考老师,在不违背考场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的,所以注意力不要分散了,全部聚集在考卷上,剩下的交给老师就好。
音乐还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专注力。当我们带上耳机,听着声场宽阔的摇滚或是交响乐,如果能够透过人声或者主音乐器,听到容易被忽略的细小元素,掌握它出现的规律,准确预判它的下一次出现,这有利于提高我们做事的专注力,能够撇开纷繁的次要因素带来的干扰,始终保持对一个元素的高度关注。这样的状态不就是最有效率、最愉悦的学习状态吗?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因而听音乐时的感受也有抽象性。但是用心去感受时,我相信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生动的,我也相信大家会有更加深刻、更加个性的感受。不管是mp3还是mp4、mp5,每星期我们不妨抽出半小时更新歌曲库,在最需要慰藉和轻松时,让合适的音乐给我们洗脑,给我们充电。
(编校 魏 娜)
了解听音乐的禁是
听音乐还有禁忌?不是想听就听嘛。你错了,听音乐是有禁忌的,了解一些禁忌,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播放列表时合理安排顺序。
空腹忌听进行曲。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很强烈,而进行曲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铜管齐奏的效果,人们听了受步步向前的驱使,会进一步加剧饥饿感。
吃饭忌听打击乐。打击乐一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音量很大,吃饭时欣赏,会导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安,从而影响食欲,有碍食物消化。
生气忌听摇滚乐。人生气时情绪易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在怒气未消时听到疯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摇滚乐,无疑会火上加油,助长人的怒气。
睡前忌听交响乐。交响乐气势宏大、起伏跌宕、激荡人心。睡前听此类音乐,会令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难以入睡。
从音乐看个性特点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贾森·伦特弗劳和塞缪尔·戈斯林的研究表明,如果想尽快摸清一个陌生人的脾气秉性。那该去和他聊聊音乐,依据音乐品味来揣测人的个性甚至往往比靠相片还准。
伦特弗劳和戈斯林在调查中发现。美国年轻人最爱谈论的话题是音乐——排在穿着、书籍、电影、电视节目和体育之前。于是两人找来74名美国大学生,调查记录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并让他们每人写出自己最爱听的10首乐曲。然后,两位研究者根据这些乐曲推断这些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在专业期刊《心理学》上撰文称,人类具有“对音乐偏好与个性间关联的直观理解力”。例如,爱听热情奔放的音乐的人性格外向,乡村音乐的爱好者老成持重,爵士乐乐迷机敏理智。他们认为,这种关联使人们可以从音乐品味入手,比较有把握地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听什么音乐是性情的流露,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被某个群体接纳。有些人会仅仅因为讨厌某人喜欢的音乐,就轻蔑地贬低那个人的品味。此外,还有人通过听与众不同的音乐来彰显个性。人的音乐品味受年龄、性别和社会环境左右。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人在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家庭影响是孩子是否喜欢音乐和喜欢什么音乐的前提。音乐文化对年轻人的一大意义就在于突出他们与“老人家”的区别。从13岁到17岁,音乐对大多数年轻人都有重要作用,因为音乐是年轻人寻找自我、区别于他人的最佳工具。青春期结束后,情况又变了。人又有可能对任何一种音乐产生兴趣,不论他从前是喜欢听重金属还是嘻哈说唱,电子乐的乐迷在接触过古典音乐后也可能钟情于莫扎特。
发挥音乐神奇的效应
怎样用音乐来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如果说前两个问题都是属于专家的研究结果,那么这个问题就完全是我自己的经验累积了。作为学校广播台的音乐主播,我自然对这个问题很是关注,希望我的建议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每个年轻人喜欢的音乐类型会有一些区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家希望寻找合适的音乐来凸显自己的个性。喜欢篮球运动的同学喜欢hip-hop,好静的同学喜欢轻音乐,心理压力大的同学会选择摇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就听流行。这些都无可厚非,只要能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得到慰藉就行。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两种方式来排解压抑。首先,听些节奏强烈的摇滚,比如linkinpark(林肯公园)、simpleplan(简单计划),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因为考得不理想会有些令自己很不愉快的理由,比如老师评卷有偏差,或者自己犯了很低级的错误,这都让我们很难接受,用节奏和呐喊排解压力,跟着节奏摇摆,忘记现实,暂时潜入音乐的世界中。不要多想什么,就让摇滚带着自己的思绪走。等到情绪发泄得差不多时,不妨来听一点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的乐曲都可以,这些层次分明的交响乐的作用在于让我们感受人生的起伏。你也许会说听不懂交响曲,不要紧,你试着跟住一种乐器的声音,什么时候激昂,什么时候寂静,什么时候戛然而止,什么时候再现,你一定能够听出自己的感受来。你最好不要选择忧伤悲情的音乐陪伴低落的自己,有些人觉得听这些音乐是和一个共患难的朋友互诉心事,但其实这个效果是很难达到的。
如果感到紧张。那就听点轻音乐来放松。班得瑞乐队是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音乐一尘不染,是从瑞士森林采集而来的自然之声。对于好静的同学来说,在听轻音乐的同时静坐冥想会有更好的效果。闭上眼睛,放纵你的思路,任其信马由缰。不需要很久,15分钟,就抽出15分钟,在起床后或者睡觉前。就如著名的美国导演大卫·林奇一样,用静坐寻找灵感。现在又多了音乐的陪伴,静坐中的思路能更紧贴音乐的变化。假如你好动,听Hip-Hop也是不错的选择,痞子阿姆Eminem、Bowwow、Akon,会让你“鄙视”或者“无视”身边的一切,原本想到就头痛的事情突然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不就是个考试吗?我有什么理由拿不下的?”有这样的自信甚至自负在考前半小时或者考前一晚是很有用的,因为它可以让你心定。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考试结束后发现自己临考时的状态很可笑,有些人想抓紧一分一秒看书,想着考试时说不定就会出现自己正在看的题,且不说它的不切实际性,即便真碰上了,你一定会喜出望外,把记下的答案从脑子中复制出来,但很有可能就没注意到题干中的细微变化,比如换了个词或数据;有些人盲目紧张,不知所措,考前5分钟发现自己这个没带那个忘拿,甚至连笔都不好使了。考前的准备或许是够充分了,但是谁也预测不了考试中的意外情况。心定下来想想就知道可以求助监考老师,在不违背考场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大家的,所以注意力不要分散了,全部聚集在考卷上,剩下的交给老师就好。
音乐还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专注力。当我们带上耳机,听着声场宽阔的摇滚或是交响乐,如果能够透过人声或者主音乐器,听到容易被忽略的细小元素,掌握它出现的规律,准确预判它的下一次出现,这有利于提高我们做事的专注力,能够撇开纷繁的次要因素带来的干扰,始终保持对一个元素的高度关注。这样的状态不就是最有效率、最愉悦的学习状态吗?
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因而听音乐时的感受也有抽象性。但是用心去感受时,我相信这些感受都是真实生动的,我也相信大家会有更加深刻、更加个性的感受。不管是mp3还是mp4、mp5,每星期我们不妨抽出半小时更新歌曲库,在最需要慰藉和轻松时,让合适的音乐给我们洗脑,给我们充电。
(编校 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