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课堂效率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这个转变,不仅是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在内容编排、呈现方式、培养目标上也都区别于以往的“应用题”教学。“解决问题”教学采用分散式进行内容编排,因此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呈现方式具有开放性,因此更加活泼;“解决问题”教学更关注教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呈现教材,激发提问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好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是不合理或不正确的,我也始终不批评,而是微笑着肯定他们大胆发言的态度,并鼓励和诱导他们提出正确的问题。整节课,学生围绕“百分数”多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不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二、分析数量,寻求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本质就是实现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第二个转化是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现行的课程教材比较注重第一个转化,经常提供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收集、整理、选择,并提出教学问题,但在完成第二个转化时,往往一带而过,显得十分单薄,有的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数量关系,解题能力得不到提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不到落实。“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决问题教学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而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通称“分析法”。前者是顺向思维,学生掌握较容易,但其缺点是学生只单纯地看前面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往往忽略了后面的已知条件,不能从全局考虑,计算的中间问题并不一定是解决最终问题所需要的;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是逆向思维,能让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求问题,提出所需条件,从而较正确的确定中间问题,我认为,开始教学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宜从条件入手,但是要逐步转化到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这对提高学生多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至于学生解题时采用哪种方法分析,不必加以限制。
  三、巩固学法,拓展思维
  学生掌握了学法,还要在不断的练习中深化理解。此时不但要安排一些基本训练,巩固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应当安排一些变式的,发展性的问题进行练习,这样对于克服简单的机械重复,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方法主要有:①改变叙述顺序、方式。如:“鸡有240只,它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鸭的只数”这样既可以防止学生死记“是、占、相当于”后面的就是单位“1”,从而加强分析数量关系。②增加多余条件。多余的条件,对于原来正常题目来说,是一种非本质的干扰,它能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已知条件和运算方法。③改变已知条件或问题,使其具有不同的解法。如:前面所提到的复习百分数问题时,我把原题“果园有桃树500棵,梨树800棵”的第二个条件变为“比梨树少300棵”,之后仍然让学生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使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原题和改变后的题目在解决方法上的异同,形成深刻印象。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須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问题,……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基于新课程标准“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解决问题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的认识周围的事物,理解并处理有关问题,真正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亦再用之于生活。
  总之,面对千姿百态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亲自获得体验。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从而享受思维的新奇,收获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南郑县大河坎镇中心小学 陕西】
其他文献
为什么学生作文有那么多学生腔?为什么学生动笔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咬钢笔头”?对身边世俗现实场景缺少自己的真切感受,缺少梦想和激情的原动力便是症结,那么,新课标下如何让学生主动有效地作文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产生畏惧心理——“怕作文”。一写作文就紧张,就有一种压抑感,产生为难情绪,常常是被动作文。作为教师可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这是现代教学的产物。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是在合作学习中运用相对较多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以探究为中心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其更是经常采用的、较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之一。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标志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新课程理念,培养小学生的团体合作以及竞争意识,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
自制体育器材是指由教师、幼儿、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现状与水平,有效地利用各种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制作出符合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器材。优化了幼儿园体育游戏,创造出一个资源再利用、活动创新异的全新的游戏新局面。它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和基本动作为目的,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幼儿在玩玩、学学、试试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运动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镜头缩放一:“老师,
一、小学数学教育应用导学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是:复习/练习—新授例题—对比训练重难点—巩固学习。导学式教学打破了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在课堂开始之前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将数学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二)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情境导入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在熟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有效性则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学的效益,不是看老师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而是看学生一节课后有没有收获,有没有主动去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摸索,对于如何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总结了四
期刊
幼儿年龄小,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数学活动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因此需要依靠良好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而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我们需要使用幼儿的天性—爱玩,爱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通过游戏培养
形象思维有广、狭义之分。狭义的形象思维是指以表象作为思维运动的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运动的驱动力,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形象体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方式主要有想象、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