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州湾港口建设始于1898年,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和大规模的建设施工,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青岛港而百年前修建的街道、桥梁、下水道,如今也依然完好,在城市这个庞大繁忙的机器里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从开埠之初起,青岛一步步建设起了城市必需的基础设施。负责这些工程的是开埠初期的总督府工程管理局,其职能和分工涵盖了如今的市政公用、建设管理等部门的职责。
6年间,四任局长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借助不平等条约确立了宗主地位,随后就开始了对计划中的港口、铁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4月,设立负责全面管理租借地各项事务的总督府。总督府下设军政、民政、财政(经理)、工程管理(工务)四个局和一个参事会。其中工程管理局负责供水、道路、排水、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由政府出资的土木建筑工程。
从1898年至1 914年,德国胶澳总督府共任命了四任工程管理局局长:格奥姆施(1898—1903)、罗尔曼(1903—1907)、伯克曼(1907—1911)、莱克特(1911—1914)。受到建港顾问莱希特恩的派遣,格奥姆施在1898年5月1 6日来到青岛。次年,总督府出资为他建造了规格颇高的官邸(位于今广西路、中山路路口西北侧,1985年拆除)。要知道在当时的青岛还没有几座像样的住宅,连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总督,还栖身于城市东面的预制木房里。
港口成为建设重点
格奥姆施领导的工程管理局最初被划分为Ⅰ、Ⅱ处两个部门,他本人兼任负责人的|处担负着规划与设计港口的重任。从德国政府每年拨付的资金记载看,港口营建费用占去了相当大的比重。如1898年4月,国会即通过一个500万马克用于胶州湾港口建设的财政拨款,随后又追加了350万马克。
格奥姆施主持了大港的设计工作,这其中包括大防波堤和|、||号码头的规划。《胶澳发展备忘录》中使用了较大篇幅报告港口建设的各项进程,而港口配套的灯塔、桥梁、浮标等设施,也均由该处设计。1904年3月6日,大港|号码头举行竣工仪式,作为港口建设的总指挥,罗尔曼局长在交接之前做了简短的讲话。随后,||号码头、油码头和浮船坞专用码头也相继竣工。为了“纪念”和“表彰”格奥姆施和罗尔曼在任期间的成绩,总督府将位于小港的两条道路以他们来命名(即今宝山路和莘县路)。
道路施工逐年递增
工程管理局||处(建筑课)主要负责地面和地下建筑,如街道、桥梁、下水道,以及公共建筑等的建设,负责人是施特恩迈茨。1898年之后,随着房屋建筑的不断增加,街道路网逐年扩展。市区道路均采用欧洲的先进标准,如道路基础用花岗石及三合土填筑,地下安设排水管道,主要道路还铺装了沥青路面,并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隔,车行道设车轨石、沟沿石和雨水排泄口,人行道则铺设黄沙路面。||处还负责道路的维修、清洁、洒水防尘,以及在街道两边栽植行道树。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1898至1899年度,青岛与大鲍岛的道路总和只有5800米,而到1 908至1909年度,已经达到了607020米。下水道系统建了6年
青岛下水道系统自1903年开始营建,主要的施工工作均由来自汉堡阿尔托纳的施密特公司负责,整个建设用时长达6年。据记载,仅在1904至1 905年,就敷设了38550米的雨水下水道、300个街道污水槽,以及带有检查井和冲洗井的5800米污水管道。之后,还在发电厂附近(今广州路,原德式泵站已拆除)和青岛河河口(今太平路,泵站仍在使用)设了两处泵站,通过管道集中向远海排放污水。截至1909年10月,共设下水道341 88米,基本普及了青岛区,大鲍岛区的下水管网也在1911—1912年度完成。
房建部门作用凸显
早期的工程管理局||处还负责政府的地面建筑,虽然一些大型工程的施工均交由私人建筑公司完成,但工程局均会委派政府建筑师担任指导。如在1 899-1 901建造的伊尔蒂斯兵营由几家德国大财阀投资组成的胶澳及其腹地经济发展工业财团负责,工程局就委派了建筑师拉菲尔特对工程进行指导。随着1903至1904年,俾斯麦兵营、总督府等公共建筑开建,使得房建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房建仅是||处下属的部门,这让主管施特拉塞尔感到了束缚,他提出希望成立与港口建设、市政建设平行的部门。经过努力,终于得愿已偿。1905年4月,房建部门成为工程管理局|||处,施特拉塞尔也成为了负责人。此后,在施特拉塞尔的主持下,|||处陆续完成了总督官邸、毛奇兵营、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帝国高等法院、胶海关等项目的设计和工程指导。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除少数人因身体或年龄原因,工程管理局的德籍人员均被充实到防御部队或预备役和民兵,参与抵抗日本的围攻。11月7日,青岛失守,德方参战人员被陆续羁往设于日本的战俘营。被日本占领后,工程管理局的部分功能被军政署以及后来的民政署下属的土木课所取代。
6年间,四任局长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借助不平等条约确立了宗主地位,随后就开始了对计划中的港口、铁路,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4月,设立负责全面管理租借地各项事务的总督府。总督府下设军政、民政、财政(经理)、工程管理(工务)四个局和一个参事会。其中工程管理局负责供水、道路、排水、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由政府出资的土木建筑工程。
从1898年至1 914年,德国胶澳总督府共任命了四任工程管理局局长:格奥姆施(1898—1903)、罗尔曼(1903—1907)、伯克曼(1907—1911)、莱克特(1911—1914)。受到建港顾问莱希特恩的派遣,格奥姆施在1898年5月1 6日来到青岛。次年,总督府出资为他建造了规格颇高的官邸(位于今广西路、中山路路口西北侧,1985年拆除)。要知道在当时的青岛还没有几座像样的住宅,连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总督,还栖身于城市东面的预制木房里。
港口成为建设重点
格奥姆施领导的工程管理局最初被划分为Ⅰ、Ⅱ处两个部门,他本人兼任负责人的|处担负着规划与设计港口的重任。从德国政府每年拨付的资金记载看,港口营建费用占去了相当大的比重。如1898年4月,国会即通过一个500万马克用于胶州湾港口建设的财政拨款,随后又追加了350万马克。
格奥姆施主持了大港的设计工作,这其中包括大防波堤和|、||号码头的规划。《胶澳发展备忘录》中使用了较大篇幅报告港口建设的各项进程,而港口配套的灯塔、桥梁、浮标等设施,也均由该处设计。1904年3月6日,大港|号码头举行竣工仪式,作为港口建设的总指挥,罗尔曼局长在交接之前做了简短的讲话。随后,||号码头、油码头和浮船坞专用码头也相继竣工。为了“纪念”和“表彰”格奥姆施和罗尔曼在任期间的成绩,总督府将位于小港的两条道路以他们来命名(即今宝山路和莘县路)。
道路施工逐年递增
工程管理局||处(建筑课)主要负责地面和地下建筑,如街道、桥梁、下水道,以及公共建筑等的建设,负责人是施特恩迈茨。1898年之后,随着房屋建筑的不断增加,街道路网逐年扩展。市区道路均采用欧洲的先进标准,如道路基础用花岗石及三合土填筑,地下安设排水管道,主要道路还铺装了沥青路面,并将车行道与人行道分隔,车行道设车轨石、沟沿石和雨水排泄口,人行道则铺设黄沙路面。||处还负责道路的维修、清洁、洒水防尘,以及在街道两边栽植行道树。据《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1898至1899年度,青岛与大鲍岛的道路总和只有5800米,而到1 908至1909年度,已经达到了607020米。下水道系统建了6年
青岛下水道系统自1903年开始营建,主要的施工工作均由来自汉堡阿尔托纳的施密特公司负责,整个建设用时长达6年。据记载,仅在1904至1 905年,就敷设了38550米的雨水下水道、300个街道污水槽,以及带有检查井和冲洗井的5800米污水管道。之后,还在发电厂附近(今广州路,原德式泵站已拆除)和青岛河河口(今太平路,泵站仍在使用)设了两处泵站,通过管道集中向远海排放污水。截至1909年10月,共设下水道341 88米,基本普及了青岛区,大鲍岛区的下水管网也在1911—1912年度完成。
房建部门作用凸显
早期的工程管理局||处还负责政府的地面建筑,虽然一些大型工程的施工均交由私人建筑公司完成,但工程局均会委派政府建筑师担任指导。如在1 899-1 901建造的伊尔蒂斯兵营由几家德国大财阀投资组成的胶澳及其腹地经济发展工业财团负责,工程局就委派了建筑师拉菲尔特对工程进行指导。随着1903至1904年,俾斯麦兵营、总督府等公共建筑开建,使得房建部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房建仅是||处下属的部门,这让主管施特拉塞尔感到了束缚,他提出希望成立与港口建设、市政建设平行的部门。经过努力,终于得愿已偿。1905年4月,房建部门成为工程管理局|||处,施特拉塞尔也成为了负责人。此后,在施特拉塞尔的主持下,|||处陆续完成了总督官邸、毛奇兵营、青岛特别高等学堂、帝国高等法院、胶海关等项目的设计和工程指导。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除少数人因身体或年龄原因,工程管理局的德籍人员均被充实到防御部队或预备役和民兵,参与抵抗日本的围攻。11月7日,青岛失守,德方参战人员被陆续羁往设于日本的战俘营。被日本占领后,工程管理局的部分功能被军政署以及后来的民政署下属的土木课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