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日趋成熟,这其中,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其自动化、微型化、高灵敏度、高通量、高特异性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此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细胞与组织在不同环境与状态下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因此在肿瘤、传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对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分类与其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作一总结。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肿瘤; 传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早期诊断
  The Latest Advanc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n Protein Chip Technology/XIE Lin-feng,XIANG Jun-bei,SUN Ya-n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3):154-15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biochip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mature.Among these,the protein chip technolog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teomics research for its advantages of automation,miniaturization,high sensitivity,high-throughput and high specificity.Meanwhile,because this technology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find the differenc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cells and tissu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state,it has enormous application potentialit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ancer,infectious disease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on the principle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tein chip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in its latest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otein chip; Tumor; Infectious diseases; Autoimmune diseases; Early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u 610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3.054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人类已经获得了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3173个物种的全部基因序列(Genome Online Database,http://www.genomesonline.org),这为学者提供了巨量的遗传信息资源,推动着生命科学向着更加个性化、精确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治疗疾病甚至改造生命奠定了基础。然而,基因只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由基因所表达出的蛋白质才具有执行生命活动的功能。因此,机体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蛋白质表达图谱的探究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在1994年,Wilkins等提出蛋白质组的概念,它是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在特定的环境或状态下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对蛋白质的研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而后,随着人们对蛋白质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规模、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成为必须,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明与完善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蛋白质芯片技术又叫蛋白质微阵列,它是一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等与生命科学结合的新兴技术。其作为蛋白质组研究工具时所表现出的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自动化、微型化等特点,具有比传统蛋白质组研究方法如二维凝胶电泳和酵母双杂交技术等更大的优越性[2]。如今,蛋白质芯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当中,特别是在临床医学中,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传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检测病原微生物与毒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与潜能[3]。本文对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分类与其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作一总结。
  1 蛋白质芯片的原理
  蛋白质芯片是把多种不同蛋白质高密度的固定在固相载体(玻璃、硝酸纤维素膜、硅片、PVDF膜等)的表面而形成的蛋白质微阵列。然后与酶、同位素或荧光素等活性物质标记的靶蛋白质分子进行杂交。待其结合到芯片表面介质后,通过质谱仪、电荷偶联照相系统及CCD扫描仪等检测芯片信号,然后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最后得到大量的信息[4]。该芯片技术是在基因芯片后发展而起的后基因组研究芯片技术,弥补了基因芯片运用上的局限性。
  2 蛋白质芯片的分类
  蛋白质芯片的分类标准很多,其中以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为标准可将其分为探针标记检测法芯片、无探针标记检测法芯片。荧光检测法属于探针标记检测法,因其具有安全、简易、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其次为非探针标记的检测方法。如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又称为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它的优点是防止蛋白质与探针相互结合后可能导致的某些蛋白质变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准确率高。在蛋白表型的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寻找、药物研发,特别是在临床上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3 蛋白质芯片在临床上的应用
  3.1 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前,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已经具有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比如生化检查、器械检查、免疫及遗传学检查等多种方法,然而对肿瘤早期的诊断以及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这些方法往往表现出敏感性与特异性不高的缺点。另据统计分析表明,35%的结肠癌、50%的乳腺癌与56%的前列腺癌在转移之前无法用以上方法检出。可喜的是,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正好弥补了以上技术的不足,因其能高灵敏度地寻找到新的肿瘤标记物,所以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治疗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临床医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技术之一。Lu等[6]利用SELDI-TOF-MS技术对胃癌患者与非胃癌人群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发现五个蛋白峰(m/z分别为 2046、3179、1817、1725和1929)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作为检测胃癌的最佳标志物。同时,单一的蛋白峰(m/z4665)的变化可以鉴别出一/二阶段的胃癌与三/四阶段的胃癌,其特异性达到91.6%,灵敏性达到95.4%;Wang等[7]利用蛋白芯片SELDI-TOF-MS技术对结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结肠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总细胞裂解物中,有4个蛋白峰(m/z分别为1142、3011、4035和4945)被检测到,在条件培养基中,两个蛋白峰(m/z为1368、1389)被检测到,这些蛋白质的改变在结肠癌微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Xu等[8]利用蛋白芯片SELDI-TOF-MS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大肠组织中蛋白质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发现,通过筛选不同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由15个蛋白峰(m/z分别为3850、3570、3651、5012、3338、6618、3904、5224、2909、5208、3645、5034、3451、8424和3628)建立的诊断组织模型诊断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达到100%,此技术有望成为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检测工具;Fan等[9]利用蛋白芯片SELDI-TOF-MS技术筛选出三个蛋白峰(m/z分别为6630、8139与8942)来构建高鉴别力的诊断模型用以诊断乳腺癌,其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达到96.45%与94.87%。Song等[10]建立了基于SELDI-TOF-MS技术的肺癌诊断模型,由4个蛋白峰(m/z分别为6445、9725、11 705与15 126)组成的诊断模型在鉴别肺癌患者与非肺癌者的灵敏度为93.3%(28/30),特异性为90.5%(57/63);Liu等[11]利用蛋白芯片技术鉴别特异性胰腺癌个体与健康个体,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为91.6%;Petricoin等[12]利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了非卵巢癌人群与卵巢癌患者的血清标本,结果发现其中五个蛋白质峰(m/z分别为534、989、2111、2251、2465)同时发生变化,与传统的卵巢癌标志物CA125相比,由它们组成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早期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提高到94%,特异性为95%,敏度达到100%。因此,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在传染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现如今,对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与检测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一种新开发出的优越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其在检测传染病病原体、研究其毒力、致病与耐药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感染HIV的患者,联合感染HBV或HCV的情况较为常见,传统的检测方法操作步骤较繁琐,敏感度较低。Xu等[13]开发出了一种蛋白质芯片,它能够同时检测感染者血清中的HBV、HCV、HDV、HEV与HGV的相应的抗体,大大减少了血清样品的用量,提高了检测敏感性。Quiel等[14]利用电蛋白质芯片技术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此方法比传统的SDS-PAG和Western immunoblotting检测方法更快速、更安全,灵敏度也更高。同时,Zhu等[15]开发出一种Epstein-Barr病毒(EBV)蛋白芯片鉴定EBV蛋白激酶BGLF4的底物,并证明BGLF4对EBV裂解周期的影响不仅通过EBV裂解DNA的磷酸化复制于病毒蛋白,同时受BGLF4的底物EBNA1的复制功能的干扰,使EBNA1成为潜在的治疗靶向。苏乃伦等[16]运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Vero细胞感染HSV-1后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发现19个蛋白表达差异峰,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田淑梅等[17]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100例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表明CagA阳性为55%,VacA阳性为29%,Ure阳性为16%,与ELISA与免疫印迹法相比,其检测更快速高效,灵敏度更高。
  3.3 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应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发病原理与诊断程序相当复杂,蛋白质芯片技术已成为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力工具。如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主要靠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检测。临床上传统的自身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斑点、免疫沉淀、免疫印迹法等[18]。然而这些方法分别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比如间接免疫荧光法,虽然其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但是其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很难推广到基层医院,又如酶联免疫吸附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特别的荧光仪器,但其假阳性产生较多。所以这些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人们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测需求[19]。庆幸的是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优越的方法。例如Long等[20]利用蛋白质芯片检测风湿病患者,其灵敏度达到87.5%,特异性达到96.7%,且与晚期风湿病组(病程>12个月)和健康组相比,蛋白峰(m/z分别为1014与1061)在早期风湿病组(病程<12个月)有显著上升,其结果比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有更高的灵敏度。Wright等[21]利用蛋白质芯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多种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取得良好效果。王国强等[22]开发出一种能同步检测12种常见自身抗体的蛋白质芯片诊断系统,临床研究表明此系统对这12种抗体的检测达到80%~96.3%的敏感度以及86.7%~100%的特异性,符合率高。   4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不足与展望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开发在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上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并且已经在生命科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有,且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展现出在蛋白质研究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相对于更完善的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相对滞后,表现在芯片的制作与应用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上还存在着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现在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方法无法满足蛋白质芯片系统的需求。同时,制作蛋白质芯片时须已知每个蛋白的性质,且必须用可溶性性蛋白,这样就限制了蛋白芯片的应用范围。第二,目前蛋白质结合到固定载体上的特异性还不够强,因此需要寻找更优化的材料表面的修饰方法,以使蛋白质更加特异的结合在载体上。第三,现在的蛋白质芯片技术仍需增强芯片结合更多蛋白质种类与数目的能力,收集更丰富的信息。第四,蛋白质芯片制作程序复杂,蛋白质容易变性,加之昂贵的检测设备与试剂阻碍了芯片的大规模使用。因此研制出快速、简洁、低价的制备与检测方法,在降低其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芯片检测的灵敏度,将成为往后蛋白质芯片开发的难点与重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蛋白质芯片技术的不断完善,其自动化、微型化、高灵敏度、高通量、高特异性等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并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发挥出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必将在各种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 Legrain P,Aebersold R,Archakov A,et al.The human proteome project: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direction[J].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2011,10(7):M111.009993.
  [2] Chandra H,Reddy P J,Srivastava S.Protein microarrays and novel detection platforms[J].Expert Review of Proteomics,2011,8(1):61-79.
  [3] Tabakman S M,Lau L,Robinson J T,et al.Plasmonic substrates for multiplexed protein microarrays with femtomolar sensitivity and broad dynamic range[J].Nature Communication,2011,13(2):466.
  [4] Hall D A,Ptacek J,Snyder M.Protein microarray technology[J].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2007,128(1):161-167.
  [5] Liu C.The application of SELDI-TOF-MS in clinical diagnosis of cancers[J].J Biomed Biotechnol,2011,2011(1110-7243),245 821.
  [6] Lu H B,Zhou J H,Ma Y Y,et al.Five serum proteins identified using SELDI-TOF-M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gastric cancer[J].Jpn J Clin Oncol,2010,40(4):336-342.
  [7] Wang Z H,Ding K F,Yu J K,et al.Prote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colon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using the SELDI-ProteinChip platform[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12,13(3):159-167.
  [8] Xu W,Chen Y,He W,et al.Protein fingerprint of colorectal cancer,adenomatous polyps,and normal mucosa using ProteinChip analysis on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ed cells[J].Discovery Medicine,2014,17(95):223-231.
  [9] Fan Y,Wang J,Yang Y,et al.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breast cancer[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10,136(8):1243-1254.
  [10] Song Q B,Hu W G,Wang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serum biomarkers for lung cancer using magnetic bead-based SELDI-TOF-MS[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1,32(12):1537-1542.
  [11] Liu D,Cao L,Yu J K,et al.Diagnosis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using protein chip technology[J].Pancreatology,2009,9(1-2):127-135.
  [12] Petricoin E F,Ardekami A M,Hitt B A,et al.Use of proteomic patterns in serum to identify ovarian cancer[J].Lancet,2002,359(9306):572-577.   [13] Xu R Z,Gan X X,Fang Y M,et al.A simple,rapid,and sensitive integrated protein microarray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of five human hepatitis viruses (HBV,HCV,HDV,HEV,and HGV)[J].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7,362(1):69-75.
  [14] Quiel A,Jurgen B,Piechotta G,et al.Electrical protein array chips for the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al virulence factors[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85(5):1619-1627.
  [15] Zhu J,Liao G,Shan L,et al.Protein array identification of substrates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protein kinase BGLF4[J].J Virol,2009,83(10):5219-5231.
  [16]苏乃伦,牟文凤,王斌.运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Vero细胞感染HSV-1后蛋白质的差异表达[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5-67.
  [17]田淑梅,张淑静,韩爽.生物微矩阵(芯片)方法检测100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102-103.
  [18] Feghali-Bostwick C A,Gadgil A S,Otterbein L E,et al.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177(2):156-163.
  [19] Ricci F,Adornetto G,Moscone D,et al.Quantitative,reagentless,single-step electro chemical detection of anti-DNA antibodies directly in blood serum[J].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10,46(10):1742-1744.
  [20] Long L,Li R,Li Y Z,et al.Pattern-based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serum proteins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proteomic fingerprinting[J].Rheumatol Int,2011,31(8):1069-1074.
  [21] Wright C,Sibani S,Trudgian D,et al.Detection of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using nucleic acid programmable protein arrays[J].Mol Cell Proteomics,2012,11(2):M9.00384.
  [22]王国强,高雪芹,韩金祥,等.自身抗体检测蛋白芯片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初步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24(8):1496-1504.
  (收稿日期:2015-04-28) (本文编辑:欧丽)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孤立肾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孤立肾肾结石患者,并同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排除随访时间不足一年者,记录并发症、二次手术及净石率,比较手术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判断肾功能的改变,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明确导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58例患者,其中男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安全、高效、持久的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方法:30只8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不均等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组5只)、海绵体神经损伤组(CN组25只)。无菌手术条件下经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成功后,下腹正中切口3 cm暴露前列腺,于前列腺后外侧找到双侧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行程,并用双极微电极电刺激诱发勃起确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术后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追踪随访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门诊因稽留流产行刮宫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抗菌素和生化片6 d;观察组除上述用药外加用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克龄蒙),术后当天开始服用,1片/d,无间断连用21 d。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内膜修复情况、组织残留和宫腔粘连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亚甲蓝在继发性甲旁亢手术中定位旁腺的作用。方法:分析25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SHPT患者,全组患者均进行术前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记录术中旁腺染色数目、染色程度等以判断亚甲蓝对旁腺的定位作用,同时监测分析手术前后PTH、生化指标、症状等变化情况以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本组25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甲状旁腺总数为101枚,病理均提示甲状旁腺增生,其中24例存在4枚增生旁腺,1例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联合尿hCG定量动态监测对早孕期阴道流血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3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接诊的早孕期阴道流血并要求保胎治疗的5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正常妊娠324例(A组)、自然流产162例(B组)、异位妊娠75例(C组)、葡萄胎28例(D组),四组进行了超声影像与临床观察的对比性研究。结果:A组及B组的子宫内可见孕囊,但发育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扶元乳膏穴位敷贴配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科在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扶元乳膏穴位敷贴,分别贴于大椎、至阳、关元、膻中四个穴位,1 g/穴,1次/d。观察组在给予扶元乳膏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同时观察10周。记录比较两组患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  12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潘立酮治疗,试验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硫辛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评分、胃运动X线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的胃脘胀满、早饱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报道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并对国内近10年来已报道的83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包块(70.2%,59/84),阴道出血(61.9%,52/84),腹痛、腹胀(34.5%,29/84)。无一例术前确诊。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和卵巢均为子宫内膜样癌者52例(61.9%),两种癌分期均为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被毒蛇咬伤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同时探索其优质的护理过程。方法:选取2013年  5月-2014年10月因被毒蛇咬伤而入住本院的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即: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现象时,可实施拔罐治疗和中药泻下法;当患者出现上肢明显肿胀现象时,可实施拔罐治疗,并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孕妇生殖道念珠菌感染对新生胎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围产期的保健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实施产前检查发现生殖道遭念珠菌感染的晚期产妇10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将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再抽取相同人数念珠菌检验呈阴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随访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027例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