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设计与文化是相融的。设计不仅能表达文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南京六合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在对南京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广场景观进行设计定位的,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其在文化元素的改造、空间文化的表达、景观的细部的运用等方面彰显出了新城市的文化特色,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文化品质,增强了城市活动。
关键词:文化;景观设计;城市广场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交往与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从而也引起了公共交往场所需求的大增。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城市在不断地改善,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及其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一)设计的内容
设计,包括以往的造物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而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这种创造行为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人本身精神需要的认识进行实践,这从哲学上来说就是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转换。
(二)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而言的人文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就要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三)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在表达文化观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创造。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依赖于文化的背景而产生,而它又反映着文化,是文化的缩影与见证。这是一个动态的、相辅相成的过程。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而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最终都要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以体现,所以说设计在为人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是在提供着文化。因此,作为设计师,要深刻意识到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改变,对其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
二、城市景观设计与文化内涵
(一)城市景观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可以说城市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民族意志凝聚的表现。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会将人们的生活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及某些情怀凝聚成基本的城市精神,于是城市往往是一个时代或地区社会的精神载体。
(二)六合文化广场的背景分析
广场就像一个城市的客厅,它是人们交流休闲的公共场所,它承载着城市的人文精神,传递着美的形象与节奏。近几年来,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广场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将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融入其中,重视公众参与,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
以南京六合新城文化广场为例。南京六合新城公共用地位于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中心补锅路与江北大道之间,总占地面积约20400平米。而景观规划中要将其设计为茉莉文化主题的城市广场,以此提升该地区城市形象,完善公园功能(图1)。
三、基于文化观念的设计策略
(一)城市广场设计的定位
在对六合广场进行设计前,应对其地域背景和文化底蕴有一定的了解。“六合”这一词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而六合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京辖域内最早的城邑和行政建制。它不仅有着秀丽宜人的景色,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六合”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还是蜚声世界的民歌经典《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生态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特色鲜明,近年来着力打造“南京江北现代化新市区”。
在对该城市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广场景观进行设计定位。以南京市江北副城发展要求和六合新城发展规划为依据,彰显新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打造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
设计中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文化,满足集会和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深化其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进而提升城市形象。
(二)广场设计的总体规划
广场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使广场设计与居民行为习惯相符,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
将该场地定位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广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规划的时候,按功能将广场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功能区均有提供人群驻足、交往的空间。以东西主轴线为分界,西面与东面为运动健身和家庭娱乐区,南面与北面以休闲文化体验为主,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见图2) 。
四、设计中的文化实践
(一)文化元素的改造
广场的文化设计,直接将文化要素照搬是很难体现时代性的,我们可以把文化元素进行简化、提炼,重塑成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符号,才能更好地揭示城市生活的本质和精神。比如六合广场以茉莉花为文化主题,中心广场雕塑在设计时可以简化其茉莉花形象,只是将花枝、花瓣、花蕊以简洁的形态组合起来,白色花瓣叠加重合,衬托出红色的花蕊,以朝向天空的姿态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通过具体到抽象的解构,产生视觉冲击和文化符号象征。
(二)空间文化的表达
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不单是简单的文化符号应用,还要有对文化内涵的生活感悟,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广场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交往与参与的场所,如果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人既能受到文化的感染,又能积极参与文化意义的认知和理解活动,广场则将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广场的文化性。在广场上开展各项活动时,将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引入广场中,集中不同人群在广场空间内进行活动。比如我们知道茉莉花的花期是6-10月,也就是说每年的暮春夏初,是赏花的最好时节,因此在广场的北面入口临水处设置茉莉花花房,供人们赏花色,闻花香。而在花房对面的临水茶室,人们可以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花曲,惬意休闲。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还可以在中心下沉广场举办小型的歌舞比赛,从而活跃茉莉花节的文化氛围。而另一方面还可在西南面入口处的文体活动区设置景墙、景亭等,增强文化体验,此外,小广场还可以进行小型画展或是练习水写书法,丰富文化活动。这些设计都是人们通过对广场的感受和参与所传递的一种文化氛围。
(三)景观细部的运用
此外,细部景观设计也要考虑人的参与,小型景观、小品的设计上注意采用近人尺度,以表达亲切、怡人的空间内涵。力求各景观点不仅可“观”,而且可“达”、可“感”,形成人景互动的空间场所。比如铺装设计在体现庄重、大方的特点同时,可在一些卵石步道运用茉莉花图案,雨花石花铺等来体现场所的文化性。标识牌选用石材会给人以简洁自然的感觉,石材上刻有茉莉花纹路,形成统一的文化表达。
五、结语
文化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而现代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城市广场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提高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也间接地鼓励人们建设城市的热情。只有用实践体现文化,用创新创造文化,才会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景观文化。
参考文献:
[1]陆佳桂,傅建伟.设计文化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祁嘉华,梁爽.城市品评—以西安为例看异化的城市记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赵巧香.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创意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6.
[4]韩旭.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作者简介:
潘千千,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城市景观设计、环境艺术。
关键词:文化;景观设计;城市广场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交往与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从而也引起了公共交往场所需求的大增。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城市在不断地改善,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及其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一)设计的内容
设计,包括以往的造物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而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这种创造行为来满足人类的需求。设计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人本身精神需要的认识进行实践,这从哲学上来说就是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转换。
(二)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而言的人文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就要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三)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在表达文化观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创造。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依赖于文化的背景而产生,而它又反映着文化,是文化的缩影与见证。这是一个动态的、相辅相成的过程。我们今天是在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而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最终都要在人的生活方式中得以体现,所以说设计在为人提供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是在提供着文化。因此,作为设计师,要深刻意识到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把握住社会生活的改变,对其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
二、城市景观设计与文化内涵
(一)城市景观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可以说城市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民族意志凝聚的表现。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往往会将人们的生活追求,对未来的向往及某些情怀凝聚成基本的城市精神,于是城市往往是一个时代或地区社会的精神载体。
(二)六合文化广场的背景分析
广场就像一个城市的客厅,它是人们交流休闲的公共场所,它承载着城市的人文精神,传递着美的形象与节奏。近几年来,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城市广场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将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融入其中,重视公众参与,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
以南京六合新城文化广场为例。南京六合新城公共用地位于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中心补锅路与江北大道之间,总占地面积约20400平米。而景观规划中要将其设计为茉莉文化主题的城市广场,以此提升该地区城市形象,完善公园功能(图1)。
三、基于文化观念的设计策略
(一)城市广场设计的定位
在对六合广场进行设计前,应对其地域背景和文化底蕴有一定的了解。“六合”这一词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而六合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京辖域内最早的城邑和行政建制。它不仅有着秀丽宜人的景色,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六合”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还是蜚声世界的民歌经典《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生态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农业特色鲜明,近年来着力打造“南京江北现代化新市区”。
在对该城市有一定人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广场景观进行设计定位。以南京市江北副城发展要求和六合新城发展规划为依据,彰显新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质,增强城市活力,打造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化广场。
设计中将广场定位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和场地文化,满足集会和市民休闲游憩、娱乐等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深化其历史文化和生态内涵,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进而提升城市形象。
(二)广场设计的总体规划
广场景观设计应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使广场设计与居民行为习惯相符,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的场所精神。
将该场地定位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广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体规划的时候,按功能将广场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功能区均有提供人群驻足、交往的空间。以东西主轴线为分界,西面与东面为运动健身和家庭娱乐区,南面与北面以休闲文化体验为主,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见图2) 。
四、设计中的文化实践
(一)文化元素的改造
广场的文化设计,直接将文化要素照搬是很难体现时代性的,我们可以把文化元素进行简化、提炼,重塑成具有更高层次的文化符号,才能更好地揭示城市生活的本质和精神。比如六合广场以茉莉花为文化主题,中心广场雕塑在设计时可以简化其茉莉花形象,只是将花枝、花瓣、花蕊以简洁的形态组合起来,白色花瓣叠加重合,衬托出红色的花蕊,以朝向天空的姿态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通过具体到抽象的解构,产生视觉冲击和文化符号象征。
(二)空间文化的表达
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不单是简单的文化符号应用,还要有对文化内涵的生活感悟,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广场是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交往与参与的场所,如果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那么人既能受到文化的感染,又能积极参与文化意义的认知和理解活动,广场则将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广场的文化性。在广场上开展各项活动时,将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引入广场中,集中不同人群在广场空间内进行活动。比如我们知道茉莉花的花期是6-10月,也就是说每年的暮春夏初,是赏花的最好时节,因此在广场的北面入口临水处设置茉莉花花房,供人们赏花色,闻花香。而在花房对面的临水茶室,人们可以品茉莉花茶,听茉莉花曲,惬意休闲。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还可以在中心下沉广场举办小型的歌舞比赛,从而活跃茉莉花节的文化氛围。而另一方面还可在西南面入口处的文体活动区设置景墙、景亭等,增强文化体验,此外,小广场还可以进行小型画展或是练习水写书法,丰富文化活动。这些设计都是人们通过对广场的感受和参与所传递的一种文化氛围。
(三)景观细部的运用
此外,细部景观设计也要考虑人的参与,小型景观、小品的设计上注意采用近人尺度,以表达亲切、怡人的空间内涵。力求各景观点不仅可“观”,而且可“达”、可“感”,形成人景互动的空间场所。比如铺装设计在体现庄重、大方的特点同时,可在一些卵石步道运用茉莉花图案,雨花石花铺等来体现场所的文化性。标识牌选用石材会给人以简洁自然的感觉,石材上刻有茉莉花纹路,形成统一的文化表达。
五、结语
文化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而现代景观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城市广场景观的文化内涵能够提高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也间接地鼓励人们建设城市的热情。只有用实践体现文化,用创新创造文化,才会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景观文化。
参考文献:
[1]陆佳桂,傅建伟.设计文化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祁嘉华,梁爽.城市品评—以西安为例看异化的城市记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赵巧香.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创意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6.
[4]韩旭.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表达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作者简介:
潘千千,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城市景观设计、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