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学语文特有的味道!
于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标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打着节拍,“平”声长,“仄”声短。于非群老师在“小小即兴演讲会”上,让学生面向不同的“听众”:“一年级小学生”“同班同学”“台下听课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将事情讲具体。即便是同一篇课内阅读文章,老师们的设计视角也是全然不同的,那些出其不意的细节,竟然可以演绎出无尽的精彩!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同样,刘广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牢牢地“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奇力量,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神竟都随之而前往。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极其认真地板书着,一笔一画,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可观,学生们看着看着便都抬起手指跟着一起描摹,让我感到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老师们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底蕴,这些灵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表现,哪里是仅仅预设就可以生成的呢?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怀着对执教老师崇敬的心情,在课后,我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出心中所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的于冬梅老师。她说:“我的朗诵和书写都是市教研员和我们的校长‘逼’出来的,就是关在房间里一直练,直到练好为止,特别严,不是天生就好的!”她还给我讲了怎么练习发音,怎样共鸣。
幸运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资深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他详细地给我分析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他说,看课,就看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师的技能和机智。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师特别欣赏的便是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教学的《螳螂捕蟬》、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以及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王娟老师的阅读推介课《与花婆婆相识》。通过他细致的指点,我无比深刻地领悟到,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而情趣盎然的课堂。
时间匆匆,感受多多。同样是青年教师,看着台上的精彩,思量自身的不足,这本身便是无穷的动力。再结合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收获便也是满满当当的了!专家们指出:
1. 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意识”。不能等同于“思品课”“科学课”,要实现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很强的文本意识”,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要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学语言,用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要体现语文的“情”,要有深情而真诚的爱。在《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古体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领会新“课标”精神,练就言语的灵敏力,明确语文的意识,站稳儿童的立场,找到教学的定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再语文一些。
2.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要体现儿童的自主学习,要“教得简约、学得丰富”。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学生的“学”却有待加强,老师的“牵”要再少一些!要努力让我们成为“巨大的推手”,成为“隐形的翅膀”,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远方。
3. 让预设下的生成再精彩一些。语文教学应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 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让语文教师的素养再丰厚一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最大潜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我们要努力建立语文课应有的尊严,要让教与不教不一样,学与不学不一样。
(作者单位: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十四节课,十四场精彩;十四位老师,十四种风格。各有各的独特,各有各的专长,令人倾羡,令人折服。
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章婧老师,她一上台,一说话,一笑,一语,瞬间便把学生们引入了“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中。那些天然的、活泼的、富有野趣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深深陶醉,连台下听课的老师们也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有着浓浓的文学色彩,也有着浓浓的儿童意韵,这应该就是小学语文特有的味道!
于冬梅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诗中的标点,读出古诗的节奏,打着节拍,“平”声长,“仄”声短。于非群老师在“小小即兴演讲会”上,让学生面向不同的“听众”:“一年级小学生”“同班同学”“台下听课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将事情讲具体。即便是同一篇课内阅读文章,老师们的设计视角也是全然不同的,那些出其不意的细节,竟然可以演绎出无尽的精彩!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
同样,刘广祥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牢牢地“栓”住了每一位听者的心灵,感受姥姥剪纸的神奇力量,在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心神竟都随之而前往。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极其认真地板书着,一笔一画,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可观,学生们看着看着便都抬起手指跟着一起描摹,让我感到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而且老师们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底蕴,这些灵动而富有情趣的课堂表现,哪里是仅仅预设就可以生成的呢?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
怀着对执教老师崇敬的心情,在课后,我走上前去,向他们问出心中所感。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徐州市公园巷小学的于冬梅老师。她说:“我的朗诵和书写都是市教研员和我们的校长‘逼’出来的,就是关在房间里一直练,直到练好为止,特别严,不是天生就好的!”她还给我讲了怎么练习发音,怎样共鸣。
幸运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便是一位资深的课堂教学研究者,他详细地给我分析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他说,看课,就看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师的技能和机智。从谈话中得知,这位老师特别欣赏的便是泰州姜堰市实验小学王芳老师教学的《螳螂捕蟬》、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以及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王娟老师的阅读推介课《与花婆婆相识》。通过他细致的指点,我无比深刻地领悟到,一节好课的生成,既要有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教师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才能实现高效而情趣盎然的课堂。
时间匆匆,感受多多。同样是青年教师,看着台上的精彩,思量自身的不足,这本身便是无穷的动力。再结合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收获便也是满满当当的了!专家们指出:
1. 语文课要有“浓厚的语文意识”。不能等同于“思品课”“科学课”,要实现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有“很强的文本意识”,关注文本的表达,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要有“很强的语用意识”,学语言,用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要体现语文的“情”,要有深情而真诚的爱。在《观书有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古体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语调,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因此,我们要不断地领会新“课标”精神,练就言语的灵敏力,明确语文的意识,站稳儿童的立场,找到教学的定位,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让语文课堂教学再语文一些。
2.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儿童立场”。要体现儿童的自主学习,要“教得简约、学得丰富”。现在的课堂上,老师的“教”已经很到位了,但是,学生的“学”却有待加强,老师的“牵”要再少一些!要努力让我们成为“巨大的推手”,成为“隐形的翅膀”,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远方。
3. 让预设下的生成再精彩一些。语文教学应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 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语文课堂的生机就在于巧妙处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教师只有进行艺术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动态生成,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让语文教师的素养再丰厚一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能诱发、引导学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最大潜能。因此,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我们要努力建立语文课应有的尊严,要让教与不教不一样,学与不学不一样。
(作者单位: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