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大“补” 衣冠禽兽

来源 :精品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补子还是在少年时代。一个收藏类电视节目里,专家们正在悠闲地品鉴着各种大香炉、大石头。待到一位女士登场,轻装上阵,施施然展开一片绣着怪鸟的方布头儿。专家们立刻“噌噌”起立围过去争问:“这补子从哪儿收的?”
  我才知道这丁点儿大的“布头”既不是手帕也不是补丁,而是“补子”。补子有些绣着鸟,有些绣着兽,能穿上它得有官阶。古时候赶上考试高中衣锦还乡,新官人敲锣打鼓夸官游街的时候,乡里老小便聚了来,羡慕地围观那官服上的鸟兽纹饰,连声称赞:“不得了喽,出人头地、衣冠禽兽啦!”
  所谓“衣冠禽兽”,正是衣冠之治在官服上的体现。衣服帽子上带了飞禽走兽,就不再是寻常百姓。那一尺见方的小小补子,包裹的是推动社会地位瞬间改变的十全大补丸。补上这颗绣着禽兽的丸药,儿时的顽皮、少时的倔犟就都成了大人当年的聪颖与执著。
  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
  补子是明清两代官服的固定制式,又称为“补”、“胸背”,缀于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花纹。明朝补子长、宽约40厘米,饰在官员上朝、办公穿的常服上;清朝官服补子基本沿袭明制,但尺寸略小,约30厘米见方。从形状上讲,补子不只有方的,也有圆的。自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起,在文武官员常服的胸前和背后缀一方补子成为定制。然而,补服级别执行得并不严格,不仅有斗牛和飞鱼等赐补,宫内和外间人等都常自行创制各种花花绿绿的补子,图案很有创意,而且屡禁不止。
  清代用顶戴花翎马蹄袖代替了明常服的乌纱帽团领衫,在顺治九年(1652年)后,也实行了官服的补子制式,对奇偶、大小和图案进行了修改,比较严格地执行了补服制度。补子规定由金丝彩线绣成,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明代文官饰飞禽为一对,清代则为一只。因是前开襟,清代官服前襟有两片补子,所以一件明常服共有两块补子,而清朝的则有三块。
  补子图案不仅与官职相对应,还具有丰富的道德含义。具体而言,文官一品为仙鹤,取其奏对天子之意;二品为锦鸡,谐音“金鸡”,取其高贵之仪;三品为孔雀,取其大德大贤;四品为云雁,取其飞行有序,佐天子四时;五品为白鹇,取行止娴雅、无为而治;六品为鹭鸶,取其延颈远望,以侍察;七品为鸳鸯,取其坚定、忠诚;八品为鹌鹑(明代为黄鹂),谐音“安”,取其平安乐业;九品为练雀(明代为鹌鹑),其尾羽似帝王绶带,取富贵之征。
  武官绣走兽也很有意思,多是猛兽,明清都是单只出现,或站或蹲,倒也和武官形象匹配。清代规定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彪就是小老虎。海马并非今日所讲的那种动物,有人认为补子上的“海马”实际上是马站在海中,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海马”应该是指体形较大的海象。这些猛兽或是传说中的神兽,或出深山,或潜大海,极具勇猛气势,正衬托了武官的威仪,也饱含着主上的期待。
  此外,亲王级别的补子饰以团龙,传世不多。御史、按察使、提法使等执法官员的补子均使用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兽,它是法律和正义的化身,“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代表公正执法。女服补子较小一些,多为诰命夫人所有,图案纹饰不取武官的猛兽。圆补一般只有贝子(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以上皇亲可用,普通文武官员都是方补。清代补子的背景纹饰设计也很大气,经常出现的海水、石崖背景带有江山永固之意。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穿着补服要遵守这套严格的品级,所谓“非其人,不得服其服”。补服制度带有不可逾越的权威性,其尺寸、图案规定甚严。皇室宗亲的补服、补子由杭州、南京、苏州三大织造局制作,官员可以自己找人做,但不可僭越。与雍正在历史戏说剧里纠缠不休的年羹尧,有一项罪名就是他的儿子穿了四团龙补服,这是极大的僭越。还有乾隆年间一位八旗都统,身兼武二品文二品,一时高兴,在补子的狮子尾巴上绣了一只锦鸡,为此落了个革职查办的下场。
  下面的人不能自己乱穿补子,但朝廷在赏赐补子的时候,有时却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清康熙帝曾把补子赏赐给一位喇嘛,喇嘛自然用不到,就把补子放在寺庙里供起来。到了清末,慈禧的赏赐更是看心情,“方寸大补”变成了“方寸大乱”。
  前几年,江南一户人家在自家找到了一 幅仙鹤补子。他们虽知祖上有过三品官员,却不解一品仙鹤何来。清代前期,江南制造局用金线绣补子,到清末换成了用普通彩线绣制,最后甚至成了画上去的。方寸之间,可见国运治乱。
  这些大小乱子无改补子的收藏价值。官制补子出身于皇家特许的织造衙门,那里汇聚着顶级的工匠、丝线、布料和最精湛的技术,出产的必然是上品。旧时官员去世有严格的礼制,高级官员的补子朝服往往照规从葬。这样,官员在黄泉下见到列祖列宗,才好报告自己光耀门楣、不辱先人,所以补子本身传世量很少。
  国外藏家比中国人更早地关注补子的收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前的在华使、领事馆官员常常会收集补子作为室内装饰品。现在在欧洲艺术品市场上,一般品相的补子报价即可达到2万美元,一些专事丝织品收藏的藏家甚至专门为补子举办拍卖会。
  在国内,很多中产阶层藏家开始专注于收藏补子,甚至致力于集齐九品十八级补子。也有些人把眼光放在制作、流传量都很小的补子上,比如皇帝、王爷级别的补子和女服补子。方寸之物忽然有了宽广天地。
  当年,补子上的禽兽象征着傲气的高低。如今,补子的品级可能会反过来幽你一默。那时最不好意思示人的八品、九品武官犀牛、海马补子存世太少,身价反超了二、三品的。方寸之“补”,药性已换。
  

其他文献
日本某媒体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575名接受调查的20~30岁的年轻人中,有47.3%的人表示“想生活在乡下”,显露出了对城市生活的疲态。  在中国,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正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地往城市里“挤”,即使也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日本的年轻人似乎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拥挤和压力,欲“逃离”城市的诉求明显。  很多日本年轻人认为,在乡村可以有宽敞的居住环境,可以亲近大自然,还可以自力更生地务
期刊
善意的火种  4月8日,“免费午餐”公益活动满一周岁,在北京首次公开“晒账”。截至3月31日,免费午餐基金共筹集善款2410万元,开餐学校137所,享受免费午餐学生16678人。全国1.5万余名孩子受益于“免费午餐”。  尽管邓飞一直在对“免费午餐”去邓飞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短的时间里,人们说起这事,不可能不提起邓飞,因为这件事,烙上了太深的他的个性化印记,这一切,皆缘起于他一闪念的感动——2
期刊
前段时间在华盛顿,一位总统和一名首相宣布了获胜的消息,尽管他们也承认遭遇了失败。美国和英国正从阿富汗撤军。而此番争先恐后的撤离正演变为一场竞赛。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说:“我们在那里待了10年,人们已经感到疲倦了。”这时,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插话说,“人们想结束这场战事。这个国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是阿富汗人的问题。”  卡梅伦过去往往避免谈及伦敦
期刊
随着智能手机风行,“黑客马拉松”逐渐成为插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一群高手云集一堂,在几十个小时内拿出作品,择优而录。去年美国举行了200多场“黑客马拉松”,它催生了许多新的创意,并发展为一个巨大产业——自2007年以来,单是围绕苹果iOS系统就开发出50多万个程序,为程序员带来30亿美元收入。而风投机构也蜂拥而来,寻找值得投资的目标。  还要干34个小时  德克·多·科克正在埋头苦干。这是一个地下室,
期刊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刊文称,美国排名前4名的精子银行已经控制了全球65%的市场,美国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精子出口国,每年创造的产值上亿。目前,“美国造精子”已经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  去美国“买”个宝宝  如果你想要布拉德·皮特的精子,那估计不太可能;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个金发碧眼、身高一米八,喜爱户外运动又信奉天主教的美国男人的精子,却并非难事。世界上最大的精子库就位于美国加州。无论顾客多挑剔,
期刊
对频繁的首脑会面,英国著名外交家哈罗德·尼科尔森曾有如下判断:尽管这种方式有时仓促、不精确、不严密,但它确能带来“讨论中的绝对坦白”。  只不过,当这种“绝对坦白”被麦克风无意间从私人交流转为庭堂之言时,由此引发的风波往往也令当事者始料未及。  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交流“悄悄话”时忘记关闭话筒,于是再次上演了麦克风“传输秘密”的外交戏码。  奥巴马成“失言大王”  大概
期刊
2012奥运倒计100天,伦敦喊出口号:“激励一代人”。此外,奥运纪念品店在伦敦开张——塞巴斯蒂安·科等奥组委官员,不仅为商店剪彩,更是带头购物。  三周前,去过一次伦敦。说真的,大街小巷,奥运的气息很少。走访了主赛场、非注册媒体中心,当时主赛场还是“工地”;而非注册中心的负责人马克,则一个劲向我们推荐独用“媒体空间”:一间约20平方米的工作室,租金5000英镑……一个感觉:英国人看重奥运,更注重
期刊
在小学母校,对我来说最有意义,也最温馨的地方就是合唱团。记得刚进合唱团的时候是一年级,老师发谱子带大家唱《小乌鸦爱妈妈》:“路边开满野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一个个绚丽多彩的音符汇成一条音乐的小路,汇成温暖、和煦的阳光,融化了我心中的陌生感。踏着这条音乐的小路,感受迎面的暖风,我在团里渐渐渐渐地成长、懂事。我迈入了一个音乐的殿堂,进入了一个我从未感受过的美妙世界。这里满是翩翩起舞的音符。它们欢快地
期刊
周末早上9点,你“啪”的一声制止了闹钟的嗡响,从床上懒洋洋爬起来。打开窗户,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喝了杯水,胡乱扒了几口早餐,走下楼。10点,你跟隔壁楼的邻居要去做义工——教小区里的十几个孩子学英文单词。十一点半下课,你获得了150个币值——只可在小区内消费的“薪酬”。路过小区里的咖啡馆,坐下来点了杯咖啡,花掉50个币。  这不是网游里的打怪通关赢金币,也非未来学家对于未来社区生活的畅想,而是如今正在
期刊
种树、守山,王小苗说自己30年就干了这两件事。他的面庞被高原的太阳炙烤得黝黑,双脚皲裂如树皮。村里人说,这老倌也要变成一棵老树了。  王小苗所在的云南省陆良县龙海乡树搭棚村,听上去满是绿意,下辖的自然村甚至还有“绿映塘”这样的名字。但实际上,这里属于喀斯特地貌,灰白的石头山上原本只有零星杂草。  当初,正值壮年的王小苗和7个“好兄弟”领着村民上山种树,在花木山辟出一片林场。后来,他们又完成了附近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