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道补子还是在少年时代。一个收藏类电视节目里,专家们正在悠闲地品鉴着各种大香炉、大石头。待到一位女士登场,轻装上阵,施施然展开一片绣着怪鸟的方布头儿。专家们立刻“噌噌”起立围过去争问:“这补子从哪儿收的?”
我才知道这丁点儿大的“布头”既不是手帕也不是补丁,而是“补子”。补子有些绣着鸟,有些绣着兽,能穿上它得有官阶。古时候赶上考试高中衣锦还乡,新官人敲锣打鼓夸官游街的时候,乡里老小便聚了来,羡慕地围观那官服上的鸟兽纹饰,连声称赞:“不得了喽,出人头地、衣冠禽兽啦!”
所谓“衣冠禽兽”,正是衣冠之治在官服上的体现。衣服帽子上带了飞禽走兽,就不再是寻常百姓。那一尺见方的小小补子,包裹的是推动社会地位瞬间改变的十全大补丸。补上这颗绣着禽兽的丸药,儿时的顽皮、少时的倔犟就都成了大人当年的聪颖与执著。
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
补子是明清两代官服的固定制式,又称为“补”、“胸背”,缀于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花纹。明朝补子长、宽约40厘米,饰在官员上朝、办公穿的常服上;清朝官服补子基本沿袭明制,但尺寸略小,约30厘米见方。从形状上讲,补子不只有方的,也有圆的。自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起,在文武官员常服的胸前和背后缀一方补子成为定制。然而,补服级别执行得并不严格,不仅有斗牛和飞鱼等赐补,宫内和外间人等都常自行创制各种花花绿绿的补子,图案很有创意,而且屡禁不止。
清代用顶戴花翎马蹄袖代替了明常服的乌纱帽团领衫,在顺治九年(1652年)后,也实行了官服的补子制式,对奇偶、大小和图案进行了修改,比较严格地执行了补服制度。补子规定由金丝彩线绣成,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明代文官饰飞禽为一对,清代则为一只。因是前开襟,清代官服前襟有两片补子,所以一件明常服共有两块补子,而清朝的则有三块。
补子图案不仅与官职相对应,还具有丰富的道德含义。具体而言,文官一品为仙鹤,取其奏对天子之意;二品为锦鸡,谐音“金鸡”,取其高贵之仪;三品为孔雀,取其大德大贤;四品为云雁,取其飞行有序,佐天子四时;五品为白鹇,取行止娴雅、无为而治;六品为鹭鸶,取其延颈远望,以侍察;七品为鸳鸯,取其坚定、忠诚;八品为鹌鹑(明代为黄鹂),谐音“安”,取其平安乐业;九品为练雀(明代为鹌鹑),其尾羽似帝王绶带,取富贵之征。
武官绣走兽也很有意思,多是猛兽,明清都是单只出现,或站或蹲,倒也和武官形象匹配。清代规定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彪就是小老虎。海马并非今日所讲的那种动物,有人认为补子上的“海马”实际上是马站在海中,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海马”应该是指体形较大的海象。这些猛兽或是传说中的神兽,或出深山,或潜大海,极具勇猛气势,正衬托了武官的威仪,也饱含着主上的期待。
此外,亲王级别的补子饰以团龙,传世不多。御史、按察使、提法使等执法官员的补子均使用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兽,它是法律和正义的化身,“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代表公正执法。女服补子较小一些,多为诰命夫人所有,图案纹饰不取武官的猛兽。圆补一般只有贝子(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以上皇亲可用,普通文武官员都是方补。清代补子的背景纹饰设计也很大气,经常出现的海水、石崖背景带有江山永固之意。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穿着补服要遵守这套严格的品级,所谓“非其人,不得服其服”。补服制度带有不可逾越的权威性,其尺寸、图案规定甚严。皇室宗亲的补服、补子由杭州、南京、苏州三大织造局制作,官员可以自己找人做,但不可僭越。与雍正在历史戏说剧里纠缠不休的年羹尧,有一项罪名就是他的儿子穿了四团龙补服,这是极大的僭越。还有乾隆年间一位八旗都统,身兼武二品文二品,一时高兴,在补子的狮子尾巴上绣了一只锦鸡,为此落了个革职查办的下场。
下面的人不能自己乱穿补子,但朝廷在赏赐补子的时候,有时却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清康熙帝曾把补子赏赐给一位喇嘛,喇嘛自然用不到,就把补子放在寺庙里供起来。到了清末,慈禧的赏赐更是看心情,“方寸大补”变成了“方寸大乱”。
前几年,江南一户人家在自家找到了一 幅仙鹤补子。他们虽知祖上有过三品官员,却不解一品仙鹤何来。清代前期,江南制造局用金线绣补子,到清末换成了用普通彩线绣制,最后甚至成了画上去的。方寸之间,可见国运治乱。
这些大小乱子无改补子的收藏价值。官制补子出身于皇家特许的织造衙门,那里汇聚着顶级的工匠、丝线、布料和最精湛的技术,出产的必然是上品。旧时官员去世有严格的礼制,高级官员的补子朝服往往照规从葬。这样,官员在黄泉下见到列祖列宗,才好报告自己光耀门楣、不辱先人,所以补子本身传世量很少。
国外藏家比中国人更早地关注补子的收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前的在华使、领事馆官员常常会收集补子作为室内装饰品。现在在欧洲艺术品市场上,一般品相的补子报价即可达到2万美元,一些专事丝织品收藏的藏家甚至专门为补子举办拍卖会。
在国内,很多中产阶层藏家开始专注于收藏补子,甚至致力于集齐九品十八级补子。也有些人把眼光放在制作、流传量都很小的补子上,比如皇帝、王爷级别的补子和女服补子。方寸之物忽然有了宽广天地。
当年,补子上的禽兽象征着傲气的高低。如今,补子的品级可能会反过来幽你一默。那时最不好意思示人的八品、九品武官犀牛、海马补子存世太少,身价反超了二、三品的。方寸之“补”,药性已换。
我才知道这丁点儿大的“布头”既不是手帕也不是补丁,而是“补子”。补子有些绣着鸟,有些绣着兽,能穿上它得有官阶。古时候赶上考试高中衣锦还乡,新官人敲锣打鼓夸官游街的时候,乡里老小便聚了来,羡慕地围观那官服上的鸟兽纹饰,连声称赞:“不得了喽,出人头地、衣冠禽兽啦!”
所谓“衣冠禽兽”,正是衣冠之治在官服上的体现。衣服帽子上带了飞禽走兽,就不再是寻常百姓。那一尺见方的小小补子,包裹的是推动社会地位瞬间改变的十全大补丸。补上这颗绣着禽兽的丸药,儿时的顽皮、少时的倔犟就都成了大人当年的聪颖与执著。
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
补子是明清两代官服的固定制式,又称为“补”、“胸背”,缀于官服的前胸和后背。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花纹。明朝补子长、宽约40厘米,饰在官员上朝、办公穿的常服上;清朝官服补子基本沿袭明制,但尺寸略小,约30厘米见方。从形状上讲,补子不只有方的,也有圆的。自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起,在文武官员常服的胸前和背后缀一方补子成为定制。然而,补服级别执行得并不严格,不仅有斗牛和飞鱼等赐补,宫内和外间人等都常自行创制各种花花绿绿的补子,图案很有创意,而且屡禁不止。
清代用顶戴花翎马蹄袖代替了明常服的乌纱帽团领衫,在顺治九年(1652年)后,也实行了官服的补子制式,对奇偶、大小和图案进行了修改,比较严格地执行了补服制度。补子规定由金丝彩线绣成,文官取飞禽,武官配走兽。明代文官饰飞禽为一对,清代则为一只。因是前开襟,清代官服前襟有两片补子,所以一件明常服共有两块补子,而清朝的则有三块。
补子图案不仅与官职相对应,还具有丰富的道德含义。具体而言,文官一品为仙鹤,取其奏对天子之意;二品为锦鸡,谐音“金鸡”,取其高贵之仪;三品为孔雀,取其大德大贤;四品为云雁,取其飞行有序,佐天子四时;五品为白鹇,取行止娴雅、无为而治;六品为鹭鸶,取其延颈远望,以侍察;七品为鸳鸯,取其坚定、忠诚;八品为鹌鹑(明代为黄鹂),谐音“安”,取其平安乐业;九品为练雀(明代为鹌鹑),其尾羽似帝王绶带,取富贵之征。
武官绣走兽也很有意思,多是猛兽,明清都是单只出现,或站或蹲,倒也和武官形象匹配。清代规定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子,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彪就是小老虎。海马并非今日所讲的那种动物,有人认为补子上的“海马”实际上是马站在海中,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海马”应该是指体形较大的海象。这些猛兽或是传说中的神兽,或出深山,或潜大海,极具勇猛气势,正衬托了武官的威仪,也饱含着主上的期待。
此外,亲王级别的补子饰以团龙,传世不多。御史、按察使、提法使等执法官员的补子均使用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兽,它是法律和正义的化身,“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代表公正执法。女服补子较小一些,多为诰命夫人所有,图案纹饰不取武官的猛兽。圆补一般只有贝子(清朝皇族爵位的一种)以上皇亲可用,普通文武官员都是方补。清代补子的背景纹饰设计也很大气,经常出现的海水、石崖背景带有江山永固之意。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
穿着补服要遵守这套严格的品级,所谓“非其人,不得服其服”。补服制度带有不可逾越的权威性,其尺寸、图案规定甚严。皇室宗亲的补服、补子由杭州、南京、苏州三大织造局制作,官员可以自己找人做,但不可僭越。与雍正在历史戏说剧里纠缠不休的年羹尧,有一项罪名就是他的儿子穿了四团龙补服,这是极大的僭越。还有乾隆年间一位八旗都统,身兼武二品文二品,一时高兴,在补子的狮子尾巴上绣了一只锦鸡,为此落了个革职查办的下场。
下面的人不能自己乱穿补子,但朝廷在赏赐补子的时候,有时却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清康熙帝曾把补子赏赐给一位喇嘛,喇嘛自然用不到,就把补子放在寺庙里供起来。到了清末,慈禧的赏赐更是看心情,“方寸大补”变成了“方寸大乱”。
前几年,江南一户人家在自家找到了一 幅仙鹤补子。他们虽知祖上有过三品官员,却不解一品仙鹤何来。清代前期,江南制造局用金线绣补子,到清末换成了用普通彩线绣制,最后甚至成了画上去的。方寸之间,可见国运治乱。
这些大小乱子无改补子的收藏价值。官制补子出身于皇家特许的织造衙门,那里汇聚着顶级的工匠、丝线、布料和最精湛的技术,出产的必然是上品。旧时官员去世有严格的礼制,高级官员的补子朝服往往照规从葬。这样,官员在黄泉下见到列祖列宗,才好报告自己光耀门楣、不辱先人,所以补子本身传世量很少。
国外藏家比中国人更早地关注补子的收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前的在华使、领事馆官员常常会收集补子作为室内装饰品。现在在欧洲艺术品市场上,一般品相的补子报价即可达到2万美元,一些专事丝织品收藏的藏家甚至专门为补子举办拍卖会。
在国内,很多中产阶层藏家开始专注于收藏补子,甚至致力于集齐九品十八级补子。也有些人把眼光放在制作、流传量都很小的补子上,比如皇帝、王爷级别的补子和女服补子。方寸之物忽然有了宽广天地。
当年,补子上的禽兽象征着傲气的高低。如今,补子的品级可能会反过来幽你一默。那时最不好意思示人的八品、九品武官犀牛、海马补子存世太少,身价反超了二、三品的。方寸之“补”,药性已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