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高效的教学,在课程中设置多元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借鉴历史经验,吸收教训,提升自己的素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多少文明,岁月如梭的时光流转中承载了多少的光荣与屈辱。历史像一面镜子,封存了沧桑的经历,又照进我们人类的未来和光明。历史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的构建,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思想,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因此,本文主要以高中历史为载体,并结合笔者亲身实践,对探究高中历史教学学科的素养教育实践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养教育;现状分析;教育实践
高中历史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教学前提,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历史品质。教师要构建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以及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历史学科具有一定背诵的特点,一些学生可能背诵识记的能力较差,在学习的时候效率较低。这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正确的背诵,不能将学科知识学得过于机械呆板,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高中历史教学学科素养教育实践
(一)教师要构建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声色俱佳,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教师要必须改变以往课堂的机械生硬,变生硬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如开展历史大讲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历史知识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时,笔者就构建了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找一些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以及圓明园内文物被拍卖的场景。也可以将当时的一些资料影视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展示“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长征路线以及长征途中的艰苦环境等。学生在对图片观看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同时还能够触动学生思想感情,让学生感悟到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性,从历史痕迹以及历史资料中挖掘学生的爱国情愫。
(二)教师要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增强学生思维
高中历史教师要化单调为多元,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合作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良好的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它是指由学生自由结组,然后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学习,教师提出合理问题进行思路引导,学生就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对历史的兴趣与热忱,小组之间的有效提问也使得学生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构建了合作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那时期经济萧条的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相关的历史史料。其次,教师运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思维。
(三)教师要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责任与荣辱感
高中历史教师要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可以进行历史剧的编排演绎,为学生播放经典的历史电影,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表演,还可以依据一些有争论性历史观点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丰富实践的课程就是要带学生应该走出教室,不仅要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在亲自走访、考察、参观等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和学生一起拜访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带领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根据地等参观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想与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唱红歌、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从真实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师要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设置逻辑导图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逻辑导图弥补了文字生硬、机械、抽象的缺点,使文字变得鲜活起来。逻辑导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按照人物、观点、流派等多种角度分类。导图中可以插入图片、符号,可以依据字号大小,是否加粗等区分重难点,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让学生真正理清知识脉络,熟悉整个过程。同时,我要求学生自己绘制逻辑导图,这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一课时,笔者就构建了逻辑化的历史课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的大致情况,但有时学习越多,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越容易混乱。所以绘制表格可以有效地将时间、国家、人物、航线予以对应和整合。我给出第一个例子: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非洲南岸大西洋→印度洋。我让学生依据范例进行逻辑导图构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记忆考点,将历史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归类。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使文科知识理科化,感性认知变理性思考,主观情感与客观知识相融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轻松记忆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晖龙.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情境化试题开发设计——基于合格性考试测量评价学业质量水平2层次目标的视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3(05):66-73.
[2]余伟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方式——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主线[J].课程.教材.教法,2012,40(10):21-25.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素养教育;现状分析;教育实践
高中历史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为教学前提,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历史品质。教师要构建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以及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历史学科具有一定背诵的特点,一些学生可能背诵识记的能力较差,在学习的时候效率较低。这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正确的背诵,不能将学科知识学得过于机械呆板,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高中历史教学学科素养教育实践
(一)教师要构建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声色俱佳,培养学生兴趣
高中历史教师要必须改变以往课堂的机械生硬,变生硬为生动,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如开展历史大讲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历史知识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解《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课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时,笔者就构建了多媒体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找一些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进行对比,以及圓明园内文物被拍卖的场景。也可以将当时的一些资料影视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展示“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长征路线以及长征途中的艰苦环境等。学生在对图片观看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同时还能够触动学生思想感情,让学生感悟到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性,从历史痕迹以及历史资料中挖掘学生的爱国情愫。
(二)教师要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增强学生思维
高中历史教师要化单调为多元,构建合作化的历史课堂。合作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良好的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它是指由学生自由结组,然后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学习,教师提出合理问题进行思路引导,学生就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对历史的兴趣与热忱,小组之间的有效提问也使得学生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构建了合作化的历史课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那时期经济萧条的相关历史资料,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对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相关的历史史料。其次,教师运用历史史料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氛围之中。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思维。
(三)教师要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责任与荣辱感
高中历史教师要构建实践化的历史课堂,可以进行历史剧的编排演绎,为学生播放经典的历史电影,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参与表演,还可以依据一些有争论性历史观点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丰富实践的课程就是要带学生应该走出教室,不仅要学习课本中的知识,更应该在亲自走访、考察、参观等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和学生一起拜访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带领学生到红色旅游景点、革命根据地等参观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想与素养。另外,教师还可以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唱红歌、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从真实的历史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教师要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运用技巧提升学生的记忆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逻辑化的历史课堂,设置逻辑导图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逻辑导图弥补了文字生硬、机械、抽象的缺点,使文字变得鲜活起来。逻辑导图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按照人物、观点、流派等多种角度分类。导图中可以插入图片、符号,可以依据字号大小,是否加粗等区分重难点,生动形象、内容丰富,让学生真正理清知识脉络,熟悉整个过程。同时,我要求学生自己绘制逻辑导图,这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一课时,笔者就构建了逻辑化的历史课堂。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等人的大致情况,但有时学习越多,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越容易混乱。所以绘制表格可以有效地将时间、国家、人物、航线予以对应和整合。我给出第一个例子: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非洲南岸大西洋→印度洋。我让学生依据范例进行逻辑导图构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记忆考点,将历史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归类。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使文科知识理科化,感性认知变理性思考,主观情感与客观知识相融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轻松记忆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晖龙.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情境化试题开发设计——基于合格性考试测量评价学业质量水平2层次目标的视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3(05):66-73.
[2]余伟民.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方式——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主线[J].课程.教材.教法,2012,40(10):21-25.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