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形结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103—01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因为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直观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一、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指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意义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伊始,笔者就创设了下面的问题情境:9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正方形的过程。
生1:用9除以4,就可以得出结果.
师:结合图我们能说出这题除法算式的商吗?
生2:可以搭两个正方形,搭完后还有多出1根小棒。
(教师板书:9÷4=2……1,讲解算理。)
……
通过搭建正方形,学生的头脑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沟通了图、横式和竖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有了表象的支撑,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也比较透彻。
二、数形结合,理清解题思路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如,教学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知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个数减少几,另一个数减少到几才能使剩下的量是第一个量的几倍。如果没有图形只给出数量关系,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将图形与数量结合呈现,就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可以一边借助图形一边思考,进而获得解题思路。
三、数形结合,打好函数基础
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地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如,“确定位置”中,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上的点,让学生明白:点的平移引起了数对的变化,而数对变化也对应了不同的点。此外,教学六年级第二册“比例”一节中,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只要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画在坐标图中就是一条直线,从而体会到图形与函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数形结合,防止死搬硬套
运用数形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有这样一道题: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底和高各为9分米的等腰三角形。现在有一块长72分米,宽18分米的白布,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有些学生列出了算式:72×18÷(9×9÷2),但有些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了示意图,列出72÷9×2×(18÷9)等几种算式。
在上面这个教学案例中,数形结合很好地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生搬硬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103—01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的本质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精髓。因为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直观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一、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习并非指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意义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上课伊始,笔者就创设了下面的问题情境:9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正方形的过程。
生1:用9除以4,就可以得出结果.
师:结合图我们能说出这题除法算式的商吗?
生2:可以搭两个正方形,搭完后还有多出1根小棒。
(教师板书:9÷4=2……1,讲解算理。)
……
通过搭建正方形,学生的头脑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时,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沟通了图、横式和竖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有了表象的支撑,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也比较透彻。
二、数形结合,理清解题思路
合理运用数形结合,可以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如,教学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知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个数减少几,另一个数减少到几才能使剩下的量是第一个量的几倍。如果没有图形只给出数量关系,二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将图形与数量结合呈现,就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学生可以一边借助图形一边思考,进而获得解题思路。
三、数形结合,打好函数基础
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地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如,“确定位置”中,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上的点,让学生明白:点的平移引起了数对的变化,而数对变化也对应了不同的点。此外,教学六年级第二册“比例”一节中,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只要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画在坐标图中就是一条直线,从而体会到图形与函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数形结合,防止死搬硬套
运用数形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有这样一道题: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底和高各为9分米的等腰三角形。现在有一块长72分米,宽18分米的白布,最多可以做这样的三角巾多少块?有些学生列出了算式:72×18÷(9×9÷2),但有些学生根据题意画出了示意图,列出72÷9×2×(18÷9)等几种算式。
在上面这个教学案例中,数形结合很好地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生搬硬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率地学好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