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使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此,激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良好的发挥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激发其的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的潜力,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激励不等于奖励,激励不仅要有具体有针对性,而且应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避免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激励。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但近年来,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和情感较脆弱,缺乏顽强刻苦,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畏首畏尾。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广大体育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一般性规定的考察
1. 什么是激励机制
在了解激励机制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激励的含义。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一种创设满足激励对象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由于激励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使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此,激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激励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它的核心机能就是构成这套制度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
2. 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诱导因素整合。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是建立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第二,行为导向制度。它是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行为导向一般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些观念都是为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服务的。第三,行为归化制度。行为归化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它包括对新成员在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合乎规范的行为方式、工作关系、特定的工作机能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符合组织风格和习惯的成员,从而具有一个合格的成员身份。
以上3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5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后四者起导向、规范和制约行为的作用。
3. 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
第一,融情式激励。每个学生都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第二,勉励式激励。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第三,期望式激励。我们都知道,在体育教学中,一般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因此,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批评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第四,宽容式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会经常产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同时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2]。
二、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因材施教,在某种程度上真正进行素质教学。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
1. 明确针对体育教学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到达良好的预期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导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于课中,通过提问、讨论、选讲故事、做游戏等不同的方式,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现在的基础上,诱导其对体育学习的需要,并通过融情式激励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效果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学生处于青少年期,自我表现欲较强,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竞赛激励法,在教学目标的统一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觉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都能起良好的激励作用。比如:集中注意力的比赛,有反应快慢的各种简单练习,队列变化等;接力性的比赛,有徒手接力、传球接力、传棒接力等;对抗性的比赛、有各种球类比赛,单脚跳等。所有的引进,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激励机制效能的良好发挥创造条件。
2.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的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的潜力
求知欲望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就能比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刺激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3]。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促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自身满足,真正认识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使他们懂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更是自身的需要。这样一来,激励机制的运用不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而且能培养其刻苦奋斗的上进心,使学生充分施展各自的长处,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恰当激励,以促进学生转化,形成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3. 合理地运用把握激励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的重要因素。我们都清楚,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体育学生,教师除了在生活上的帮助,更应在学习上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也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理论和教学动作的深入浅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或做得比较好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算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光荣感、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4 ]。
因此,在体育教学恰当地运用激励教学的机制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内心产生对体育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唤起渴望上体育课的强烈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最终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激励就是感染,就是启发,就是智慧,就是艺术。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应避免的误区
1. 激励不等于奖励,要明确区分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不同使用效果
目前国内教学界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观点,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从字面上看,激励有激发、鼓励、诱导、驱使之意。而在管理科学中,激励不等于奖励,更不等于单一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仅仅将激励狭义地从字面理解为正的鼓励,只强调利益引导一个方面是不准确的,用于指导实践则是有害的。激励机制,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时,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奖励的内涵,适当地结合处罚这一辅助手段,正反两方面来发挥奖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恰当使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激励。让物质激励与相应制度及公正结合起来,在制度的保障下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结合情感激励,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奖励的效果。
2. 激励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许多体育教师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学习的动机和心态,学习的手段和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天资。如果将全体学生简单地“一视同仁”,对他们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奖励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相反,这种没有新意的激励在那些有个性的体育学生的眼里根本不屑一顾,相反,还会对激励产生反感,失去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们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的前提必须是以对人的正确认识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情况,甚至在每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对激励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激励要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避免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发现,在运用起激励教学手段后,学生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原本是希望通过激励艺术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但是却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取得很多进步的学生的积极性。
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应当与教学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激励才能更有效。所以教师在激励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注意公平原则,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必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或不具有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简单地使用没有新意单一的激励手段会产生负面效应。
总之,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会带来良好的助长作用,对某种学生符合教学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并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教学方能很好找准学生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学生需要的措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郝辽钢,刘健西.激励理论研究的新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18.
[2]张小永.激励理论的综述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6):49-50.
[3]张莲舫.运用激励法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9):37.
[4]陈江虹.议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机制;物质激励;精神激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但近年来,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心理和情感较脆弱,缺乏顽强刻苦,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畏首畏尾。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广大体育老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激励机制一般性规定的考察
1. 什么是激励机制
在了解激励机制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激励的含义。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一种创设满足激励对象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由于激励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有趣、高效,获得成功和自信,使教师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此,激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激励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具有深刻的教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它的核心机能就是构成这套制度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
2. 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诱导因素整合。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对诱导因素的提取,是建立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然后根据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各种奖酬形式。第二,行为导向制度。它是组织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规定。行为导向一般强调全局观念、长远观念和集体观念,这些观念都是为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服务的。第三,行为归化制度。行为归化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它包括对新成员在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态度、合乎规范的行为方式、工作关系、特定的工作机能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符合组织风格和习惯的成员,从而具有一个合格的成员身份。
以上3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5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后四者起导向、规范和制约行为的作用。
3. 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
第一,融情式激励。每个学生都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第二,勉励式激励。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第三,期望式激励。我们都知道,在体育教学中,一般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都期望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因此,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批评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第四,宽容式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会经常产生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同时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2]。
二、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因材施教,在某种程度上真正进行素质教学。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
1. 明确针对体育教学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到达良好的预期教学目标,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导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于课中,通过提问、讨论、选讲故事、做游戏等不同的方式,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现在的基础上,诱导其对体育学习的需要,并通过融情式激励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效果的引导。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学生处于青少年期,自我表现欲较强,针对这种心理教师应把握时机,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利用竞赛激励法,在教学目标的统一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觉性,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都能起良好的激励作用。比如:集中注意力的比赛,有反应快慢的各种简单练习,队列变化等;接力性的比赛,有徒手接力、传球接力、传棒接力等;对抗性的比赛、有各种球类比赛,单脚跳等。所有的引进,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激励机制效能的良好发挥创造条件。
2.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的努力学习体育知识的潜力
求知欲望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就能比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求知欲的产生和培养与环境的刺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刺激会抑制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创设适宜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问题情境、情绪气氛)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 [3]。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促使其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自身满足,真正认识学习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使他们懂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更是自身的需要。这样一来,激励机制的运用不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而且能培养其刻苦奋斗的上进心,使学生充分施展各自的长处,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恰当激励,以促进学生转化,形成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3. 合理地运用把握激励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的重要因素。我们都清楚,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体育学生,教师除了在生活上的帮助,更应在学习上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也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理论和教学动作的深入浅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或做得比较好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算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有光荣感、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4 ]。
因此,在体育教学恰当地运用激励教学的机制作用,不仅能让学生内心产生对体育教师的好感和尊敬,唤起渴望上体育课的强烈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最终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激励就是感染,就是启发,就是智慧,就是艺术。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应避免的误区
1. 激励不等于奖励,要明确区分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不同使用效果
目前国内教学界存在着一种这样的观点,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从字面上看,激励有激发、鼓励、诱导、驱使之意。而在管理科学中,激励不等于奖励,更不等于单一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仅仅将激励狭义地从字面理解为正的鼓励,只强调利益引导一个方面是不准确的,用于指导实践则是有害的。激励机制,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时,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奖励的内涵,适当地结合处罚这一辅助手段,正反两方面来发挥奖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恰当使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激励。让物质激励与相应制度及公正结合起来,在制度的保障下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结合情感激励,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的教学奖励的效果。
2. 激励要有针对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许多体育教师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每个人学习的动机和心态,学习的手段和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天资。如果将全体学生简单地“一视同仁”,对他们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可想而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奖励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奋斗动力。相反,这种没有新意的激励在那些有个性的体育学生的眼里根本不屑一顾,相反,还会对激励产生反感,失去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们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的前提必须是以对人的正确认识为基础,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情况,甚至在每个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激励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对激励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激励要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避免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发现,在运用起激励教学手段后,学生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原本是希望通过激励艺术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但是却因为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取得很多进步的学生的积极性。
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应当与教学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激励才能更有效。所以教师在激励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建立在客观的评估之上,注意公平原则,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公平对待。另一方面必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或不具有实际情况的针对性,简单地使用没有新意单一的激励手段会产生负面效应。
总之,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会带来良好的助长作用,对某种学生符合教学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并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教学方能很好找准学生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学生需要的措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郝辽钢,刘健西.激励理论研究的新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18.
[2]张小永.激励理论的综述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6):49-50.
[3]张莲舫.运用激励法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9):37.
[4]陈江虹.议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