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沿海开发“三步走”,当好沿海发展主力军。谋求转型升级“四跨越”,实现层次品位大提升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方针,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是全省上下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苏北振兴、沿海开发和中西部发展服务,本刊记者采访了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华。
实施沿海开发“三步走”,当好沿海发展主力军
王建华说,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连云港将加快实施“三三五”“三步走”计划,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江苏沿海成为东部沿海新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第一步,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去年作为第一步的第一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财政总收入一年净增12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一年净增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年净增627亿元,港口集装箱运量逼近400万标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接近30%第二步,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为加快提升、大见成效阶段,秉承前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形成的发展惯性,努力实现一个几何变量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港口吞吐量确保2.5亿吨,集装箱运量确保800万标箱;第三,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为全面跨越、后发先至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间集团。
谋求转型升级“四跨越”,实现层次品位大提升
王建华表示,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苏南在转型升级,苏中在转型升级,苏北也在转型升级。虽然地处苏北,但并不代表着发展质量总是低下,也并不意味着发展阶段总是落后。近年来苏北地区的强劲发展态势表明,苏北将成为江苏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引擎,也将成为江苏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我们连云港将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着眼于发展层次和城市品位的提升,着力在转型升级上谋求“四个大跨越”。一是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谋求大跨越。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规划为引领,争取进入国家下一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使创新成为新一轮增长的主动力,把连云港加快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二是在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上谋求大跨越。长期以来,连云港之所以发展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离中心城市太远,与上海、南京、青岛的直线距离都在300公里以上;自己不成为中心,就会再度被边缘化。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寄予厚望,这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城市功能作配套,而且从现实上看,在青岛与上海之间的漫长海岸线上也确实需要打造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来带动腹地的发展。为此,我们立足连云港自身发展和服务腹地发展的双重需要,确立了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六大中心的目标,每个中心由一名市领导主抓,逐一落实责任部门扎实推进,争取早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在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上谋求大跨越。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和软实力的情况下,我们将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内涵,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文化旅游、创意动漫、影视制作等八大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园、文化生产创作基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将西游文化、陆桥文化、山海文化等特色文化彰显出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文化精彩纷呈的文化强市。四是在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打造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上谋求大跨越。考虑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连云港的重视,不仅在于连云港能够服务周边地区和中西部的发展,也在于连云港能够在全球战略以及在世界地缘经济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形势下,我们将以更高的眼光、更高的追求来谋划和定位连云港的发展,充分利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独特地理区位和新亚欧大陆桥架起的亚欧之间便捷的陆上交通,以及坐拥深水海港所形成的巨大物流优势,通过向国家争取、与日韩沟通、跟中亚对接三条线同步做工作,争取在连云港设立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保税港区等重大载体,不仅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注意力经济的亮点,更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沟通中西亚和东北亚、连接亚欧大陆和泛太平洋地区的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
服务区域发展“五重奏”,谱写区域协调新篇章
王建华说,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这座城市的本身,而是要为更大范围区域协调发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了把这种责任承担好,我们将加快建设大港口、构筑大园区、兴办大产业、发展大城市、推进大统筹,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载体和条件。一是建设大港口。继续实施“以港兴市”主战略,按照“提升主港、拓展两翼”的构想,建成主港区、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和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形成南北贯通的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在传统装卸、仓储、转运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商贸、物流、金融、临港产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争取徐圩、赣榆、灌河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实现港口由货物吞吐港向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进一步转型。二是构筑大园区。为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我们先后在盐田滩涂上辟建了市临港新兴产业区以及板桥、柘汪(海头)、燕尾港、堆沟港等临港产业区。为承载长期搬不动的重大基础产业,我们从2009年起,实施重兵压上、决战徐圩战略,强势启动徐圩新区开发,在一片盐碱地上迅速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成功签订和开工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可以支撑连云港今后20年的工业化进程。三是兴办大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优先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已经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用高新技术武装、力争实现IGCC闭合循环的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大型临港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光电光源、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石化、钢铁、装备制造6大千亿产业。四是发展大城市。深入推进“战略东进、拥抱大海”战略,大规模开展连云新城“填海造城”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将58平方公里的新城打造成为50万人口的全水景“东方威尼斯”,打造成为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的海滨城区,打造成为苏北最大的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国际性海滨城市皇冠上的明珠。与此同时,沿着“一心三极”空间布局,强化新海城区、东部城区、赣榆城区之间的相互连接,推动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融入主城区发展,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和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滨城市。五是推进大统筹。在一手抓工业、抓城市的同时,一手抓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四县力争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20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计划,每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高效农业占全市耕地比重达到45%。抓好康居示范村、农民居住点、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建设,使广大农村成为富有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戈尚迭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方针,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是全省上下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苏北振兴、沿海开发和中西部发展服务,本刊记者采访了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华。
实施沿海开发“三步走”,当好沿海发展主力军
王建华说,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连云港将加快实施“三三五”“三步走”计划,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江苏沿海成为东部沿海新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第一步,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去年作为第一步的第一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财政总收入一年净增12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一年净增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年净增627亿元,港口集装箱运量逼近400万标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接近30%第二步,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为加快提升、大见成效阶段,秉承前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形成的发展惯性,努力实现一个几何变量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港口吞吐量确保2.5亿吨,集装箱运量确保800万标箱;第三,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为全面跨越、后发先至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间集团。
谋求转型升级“四跨越”,实现层次品位大提升
王建华表示,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苏南在转型升级,苏中在转型升级,苏北也在转型升级。虽然地处苏北,但并不代表着发展质量总是低下,也并不意味着发展阶段总是落后。近年来苏北地区的强劲发展态势表明,苏北将成为江苏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引擎,也将成为江苏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我们连云港将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着眼于发展层次和城市品位的提升,着力在转型升级上谋求“四个大跨越”。一是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谋求大跨越。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规划为引领,争取进入国家下一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使创新成为新一轮增长的主动力,把连云港加快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二是在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上谋求大跨越。长期以来,连云港之所以发展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离中心城市太远,与上海、南京、青岛的直线距离都在300公里以上;自己不成为中心,就会再度被边缘化。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寄予厚望,这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城市功能作配套,而且从现实上看,在青岛与上海之间的漫长海岸线上也确实需要打造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来带动腹地的发展。为此,我们立足连云港自身发展和服务腹地发展的双重需要,确立了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六大中心的目标,每个中心由一名市领导主抓,逐一落实责任部门扎实推进,争取早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在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上谋求大跨越。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和软实力的情况下,我们将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内涵,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文化旅游、创意动漫、影视制作等八大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园、文化生产创作基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将西游文化、陆桥文化、山海文化等特色文化彰显出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文化精彩纷呈的文化强市。四是在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打造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上谋求大跨越。考虑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连云港的重视,不仅在于连云港能够服务周边地区和中西部的发展,也在于连云港能够在全球战略以及在世界地缘经济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形势下,我们将以更高的眼光、更高的追求来谋划和定位连云港的发展,充分利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独特地理区位和新亚欧大陆桥架起的亚欧之间便捷的陆上交通,以及坐拥深水海港所形成的巨大物流优势,通过向国家争取、与日韩沟通、跟中亚对接三条线同步做工作,争取在连云港设立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保税港区等重大载体,不仅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注意力经济的亮点,更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沟通中西亚和东北亚、连接亚欧大陆和泛太平洋地区的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
服务区域发展“五重奏”,谱写区域协调新篇章
王建华说,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这座城市的本身,而是要为更大范围区域协调发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了把这种责任承担好,我们将加快建设大港口、构筑大园区、兴办大产业、发展大城市、推进大统筹,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载体和条件。一是建设大港口。继续实施“以港兴市”主战略,按照“提升主港、拓展两翼”的构想,建成主港区、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和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形成南北贯通的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在传统装卸、仓储、转运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商贸、物流、金融、临港产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争取徐圩、赣榆、灌河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实现港口由货物吞吐港向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进一步转型。二是构筑大园区。为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我们先后在盐田滩涂上辟建了市临港新兴产业区以及板桥、柘汪(海头)、燕尾港、堆沟港等临港产业区。为承载长期搬不动的重大基础产业,我们从2009年起,实施重兵压上、决战徐圩战略,强势启动徐圩新区开发,在一片盐碱地上迅速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成功签订和开工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可以支撑连云港今后20年的工业化进程。三是兴办大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优先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已经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用高新技术武装、力争实现IGCC闭合循环的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大型临港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光电光源、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石化、钢铁、装备制造6大千亿产业。四是发展大城市。深入推进“战略东进、拥抱大海”战略,大规模开展连云新城“填海造城”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将58平方公里的新城打造成为50万人口的全水景“东方威尼斯”,打造成为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的海滨城区,打造成为苏北最大的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国际性海滨城市皇冠上的明珠。与此同时,沿着“一心三极”空间布局,强化新海城区、东部城区、赣榆城区之间的相互连接,推动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融入主城区发展,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和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滨城市。五是推进大统筹。在一手抓工业、抓城市的同时,一手抓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四县力争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20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计划,每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高效农业占全市耕地比重达到45%。抓好康居示范村、农民居住点、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建设,使广大农村成为富有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戈尚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