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苏沿海开发先锋为区域协调发展服务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沿海开发“三步走”,当好沿海发展主力军。谋求转型升级“四跨越”,实现层次品位大提升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方针,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是全省上下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苏北振兴、沿海开发和中西部发展服务,本刊记者采访了连云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华。
  
  实施沿海开发“三步走”,当好沿海发展主力军
  
  王建华说,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机遇面前,连云港将加快实施“三三五”“三步走”计划,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助推江苏沿海成为东部沿海新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第一步,从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阶段,去年作为第一步的第一年,我们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财政总收入一年净增12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一年净增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年净增627亿元,港口集装箱运量逼近400万标箱,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接近30%第二步,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为加快提升、大见成效阶段,秉承前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形成的发展惯性,努力实现一个几何变量的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港口吞吐量确保2.5亿吨,集装箱运量确保800万标箱;第三,从2016年到2020年,这五年为全面跨越、后发先至阶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间集团。
  
  谋求转型升级“四跨越”,实现层次品位大提升
  
  王建华表示,为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苏南在转型升级,苏中在转型升级,苏北也在转型升级。虽然地处苏北,但并不代表着发展质量总是低下,也并不意味着发展阶段总是落后。近年来苏北地区的强劲发展态势表明,苏北将成为江苏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引擎,也将成为江苏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我们连云港将立足新的发展起点,着眼于发展层次和城市品位的提升,着力在转型升级上谋求“四个大跨越”。一是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上谋求大跨越。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浪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规划为引领,争取进入国家下一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使创新成为新一轮增长的主动力,把连云港加快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大、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为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二是在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增强中心城市功能上谋求大跨越。长期以来,连云港之所以发展滞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离中心城市太远,与上海、南京、青岛的直线距离都在300公里以上;自己不成为中心,就会再度被边缘化。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寄予厚望,这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城市功能作配套,而且从现实上看,在青岛与上海之间的漫长海岸线上也确实需要打造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来带动腹地的发展。为此,我们立足连云港自身发展和服务腹地发展的双重需要,确立了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六大中心的目标,每个中心由一名市领导主抓,逐一落实责任部门扎实推进,争取早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在建设文化强市、提升文化软实力上谋求大跨越。在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和软实力的情况下,我们将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内涵,力争通过3-5年努力,培育文化旅游、创意动漫、影视制作等八大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园、文化生产创作基地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将西游文化、陆桥文化、山海文化等特色文化彰显出来,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古今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文化精彩纷呈的文化强市。四是在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打造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上谋求大跨越。考虑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连云港的重视,不仅在于连云港能够服务周边地区和中西部的发展,也在于连云港能够在全球战略以及在世界地缘经济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形势下,我们将以更高的眼光、更高的追求来谋划和定位连云港的发展,充分利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独特地理区位和新亚欧大陆桥架起的亚欧之间便捷的陆上交通,以及坐拥深水海港所形成的巨大物流优势,通过向国家争取、与日韩沟通、跟中亚对接三条线同步做工作,争取在连云港设立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保税港区等重大载体,不仅把连云港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注意力经济的亮点,更把连云港建设成为沟通中西亚和东北亚、连接亚欧大陆和泛太平洋地区的世界注意力经济的亮点。
  
  服务区域发展“五重奏”,谱写区域协调新篇章
  
  王建华说,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区位,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这座城市的本身,而是要为更大范围区域协调发展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为了把这种责任承担好,我们将加快建设大港口、构筑大园区、兴办大产业、发展大城市、推进大统筹,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必要的载体和条件。一是建设大港口。继续实施“以港兴市”主战略,按照“提升主港、拓展两翼”的构想,建成主港区、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和赣榆港区5万吨级航道,形成南北贯通的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在传统装卸、仓储、转运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商贸、物流、金融、临港产业、信息服务等功能,争取徐圩、赣榆、灌河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口岸,实现港口由货物吞吐港向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发展带动港进一步转型。二是构筑大园区。为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我们先后在盐田滩涂上辟建了市临港新兴产业区以及板桥、柘汪(海头)、燕尾港、堆沟港等临港产业区。为承载长期搬不动的重大基础产业,我们从2009年起,实施重兵压上、决战徐圩战略,强势启动徐圩新区开发,在一片盐碱地上迅速拉开基础设施建设框架,成功签订和开工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工业园区全部建成后,可以支撑连云港今后20年的工业化进程。三是兴办大产业。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优先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已经形成明显竞争优势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用高新技术武装、力争实现IGCC闭合循环的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大型临港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光电光源、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形成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石化、钢铁、装备制造6大千亿产业。四是发展大城市。深入推进“战略东进、拥抱大海”战略,大规模开展连云新城“填海造城”工程,用5年左右时间,将58平方公里的新城打造成为50万人口的全水景“东方威尼斯”,打造成为以山为骨架、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的海滨城区,打造成为苏北最大的国际化商务中心和国际性海滨城市皇冠上的明珠。与此同时,沿着“一心三极”空间布局,强化新海城区、东部城区、赣榆城区之间的相互连接,推动东部城区北拓南延、新海城区互连东进、赣榆城区融入主城区发展,到201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50万人,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特大城市和富有魅力的国际性海滨城市。五是推进大统筹。在一手抓工业、抓城市的同时,一手抓城乡统筹和“三农”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四县力争整体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前20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计划,每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万亩,高效农业占全市耕地比重达到45%。抓好康居示范村、农民居住点、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建设,使广大农村成为富有现代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戈尚迭
其他文献
省委书记罗志军在“两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民生指标”,这一表述向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鲜明信号,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时期衡量干部科学发展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在于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建立民生改善的政绩。  把民生工程作为最大的政绩工程来抓,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把全
期刊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  “十二五”的发展,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鲜明导向的发展
期刊
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苏州作为江苏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以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为重点,努力先行先试,在探索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不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紧紧把握的工作重点,也是苏州发展的鲜明特色。上世纪80年代起,苏
期刊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富裕导向。2010年我省人均GDP达到了7700美元,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素成本也在大幅提升,这表明经济发展必须从投资导向进入创新导向。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编者:年底年初,安全生产之弦再度绷紧。回望已经过去的2011年,从2月苹果公司首度承认中国供应链致残员工,到7月甬温线动车追尾,再到年底甘肃庆阳、江苏徐州等地相继发生严重校车事故,单调的伤亡与失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离散和痛苦,也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责任的拷问。纵观各类事故的起因,或为天灾,或因人祸。天灾难以预测,但人祸的因素,可以消弭,也必须消弭。走出安全生产困境,必须从探寻安全底线失守的瓶颈起
期刊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自治主体虚化、自治意识淡化、自治能力弱化的问题。  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建设,是加强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通过自治建设让农村基层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有效管理农村基层各项公共事务,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维护和实现群众自身合法权利,是一个需要着力探索解决的
期刊
民生幸福,是刚刚结束的省“两会”的热门话题。李学勇省长在报告中强调:“民生是为政之本”!就业、住房、低保、医疗、教育、文化、交通、养老、助残、脱贫,政府报告中整整用了900字谈民生实事,字字关情。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是老百姓的生活琐事,是执政者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信心之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党的大事,更是我们职能部门的首要职责,2011年,我们的职能部门有哪些民
期刊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城市发展也是如此。具备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充满向上跃升的奋进动力,爆发出改革发展的巨大活力。  近年来,镇江在产业结构、城乡面貌、民生改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许多了解镇江的人都说,镇江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精神风貌。现在的镇江人,多了一种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锐气,多了一股团结拼搏、创新实干的劲头。这种精神风貌,才是镇江发展变化的最大原动力。  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基础条件等
期刊
省委书记罗志军要求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来把握工作定位,以时代眼光、全局眼光、长远眼光来谋划工作思路,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来推进工作落实,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加快自身繁荣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期刊
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法治江苏建设提升发展、向第二阶段目标迈进的启动之年。全省政法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