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6月30日到7月6日,湖北武汉降雨达到560毫米,相当于一周下了半年的雨。然而,这场持续数周的特大暴雨,袭击的并不仅仅只是湖北,还有很多其他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比如江苏、江西、安徽等,各地都开启“看海”模式。
今年的汛情到底有多严重?这次的洪水怎么那么厉害?这是人们一直在关系的问题。尤其在今年第1号强热带风暴“尼伯特”加强为超强台风的作用下,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可能形成“四碰头”局面,目前国家防总已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当前防汛形势仍然严峻。
“当前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查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说,入汛以来,南方出现2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洪水来势猛,目前全国32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是近5年同期最多,一些城市发生内涝。
截至7月6日,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干支流超警堤段长9321公里。太湖7月3日达到保证水位,7日12时涨至4.84米,超过保证水位0.19米,周边河网地区42个水文站超警,其中22站超保。
“当前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汛情总体可控,但当前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张家团表示,自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各类堤防共发生险情973处,其中长江干堤5处,洞庭湖、鄱阳湖区堤防126处,其他堤防842处。经各地全力抢险,长江干支流堤防各类险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强降雨特点包括雨区覆盖范围广、过程累计雨量大、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等特点。降雨区域覆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和69万平方公里。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江苏南部超过20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黄冈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介绍,与历史同期相比,6月份长江流域降雨偏多近两成,7月上旬长江下游干流区和洞庭湖水系降雨分别偏多2.4倍、1倍。7月中下旬期间长江流域仍将有4次较明显强降雨过程;13日到16日,长江流域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到暴雨的强降雨过程,主雨区又将位于三峡区间及长江中下游干流、两湖水系中北部等地区。另外,预计长江流域7至9月降雨总体上偏多,多雨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四川东北部等地区,上述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多两成以上。
陈敏说,本次洪水过程汉口站最高水位达到28.37米,位列1870年以来第五位;但统计汉口站由高到低排位前25位年份的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后发现,历史上大多数年份高水位均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本次汉口站高水位出现时间是最早的,但未必是今年的最高水位。综合以上分析,同时考虑到“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是长江流域暴雨洪水传统的高发期,因此长江流域后期仍存在很大的防汛压力,防汛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台风给防汛带来挑战
今年第1号强热带风暴“尼伯特”加强为超强台风,国家防总7月6日连夜会商,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6个工作组。
防御“尼伯特”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可能形成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四碰头”局面,不利因素相互叠加。“尼伯特”势头猛、风力强,30小时完成从热带风暴到超强台风的4级跳,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9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可达12至14级。二是台风登陆后北上,带来的降雨将导致太湖水位快速上涨,加之风浪作用,加大太湖流域的防洪压力。三是河湖底水高,水库蓄水多,土壤饱和度大。台风深入内陆后,局部超强降雨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四是暑期旅游流动人口多,台风登陆时恰逢周末,转移避险任务重。
Ⅱ级应急响应意味着什么?张家团说,国家防总Ⅱ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有关流域防总、省市防指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相关部门强化监测预报,及时向社会公告防风避险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开展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增加抢险救援力量,及时处置突发险情。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丁留谦说,我国防汛抗旱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国家防总是主要指挥决策机构,七大流域机构设立防总、防办,负责流域内防洪管理;各省、市、县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从中央到地方,责任逐级明晰。“按照各级防汛预案,什么时候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如何调度,怎么防御,都有章可循、有序应对。”
全力做好汛期地灾防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7月8日在2016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全力做好汛期地灾防治。
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成工作组先后到湖北、湖南等12个重点省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联合国家气象局启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目前全国已有3000名应急专家在各地分区指导和驻守。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43起,避免人员伤亡3497人。
今年受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极端天气频现。入汛以来已经出现22轮强降雨过程,降雨量为1954年以来最大,降雨区范围广、强度大,导致部分省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232起,造成191人死亡失踪,比去年同期增加75%。
王广华说,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精度、广度、深度不够,隐患认识不清、判断不准。部分企业、施工单位对防灾重视不够,工作中还存在灾情险情分析判断不够准确、报告不及时、防灾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防灾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县(市、区),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地方防灾经费没有得到落实,对如何主动防灾研究不够,对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重视不够,防灾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王广华称,做好临灾应急避险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对威胁10人以上的隐患点,必须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一旦监测和预警信息显示有险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避险转移的要求通知到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撤离路线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并且坚决防止群众在转移后再擅自进入危险区。
今年的汛情到底有多严重?这次的洪水怎么那么厉害?这是人们一直在关系的问题。尤其在今年第1号强热带风暴“尼伯特”加强为超强台风的作用下,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可能形成“四碰头”局面,目前国家防总已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当前防汛形势仍然严峻。
“当前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查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说,入汛以来,南方出现2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洪水来势猛,目前全国32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是近5年同期最多,一些城市发生内涝。
截至7月6日,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干支流超警堤段长9321公里。太湖7月3日达到保证水位,7日12时涨至4.84米,超过保证水位0.19米,周边河网地区42个水文站超警,其中22站超保。
“当前大江大河、重要堤防汛情总体可控,但当前防汛形势仍不容乐观。”张家团表示,自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五省各类堤防共发生险情973处,其中长江干堤5处,洞庭湖、鄱阳湖区堤防126处,其他堤防842处。经各地全力抢险,长江干支流堤防各类险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此次强降雨特点包括雨区覆盖范围广、过程累计雨量大、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等特点。降雨区域覆盖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和69万平方公里。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江苏南部超过20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黄冈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陈敏介绍,与历史同期相比,6月份长江流域降雨偏多近两成,7月上旬长江下游干流区和洞庭湖水系降雨分别偏多2.4倍、1倍。7月中下旬期间长江流域仍将有4次较明显强降雨过程;13日到16日,长江流域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到暴雨的强降雨过程,主雨区又将位于三峡区间及长江中下游干流、两湖水系中北部等地区。另外,预计长江流域7至9月降雨总体上偏多,多雨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四川东北部等地区,上述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多两成以上。
陈敏说,本次洪水过程汉口站最高水位达到28.37米,位列1870年以来第五位;但统计汉口站由高到低排位前25位年份的最高水位出现时间后发现,历史上大多数年份高水位均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本次汉口站高水位出现时间是最早的,但未必是今年的最高水位。综合以上分析,同时考虑到“七下八上”(7月下旬8月上旬)是长江流域暴雨洪水传统的高发期,因此长江流域后期仍存在很大的防汛压力,防汛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台风给防汛带来挑战
今年第1号强热带风暴“尼伯特”加强为超强台风,国家防总7月6日连夜会商,启动防台风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6个工作组。
防御“尼伯特”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可能形成强风、暴雨、巨浪、高潮“四碰头”局面,不利因素相互叠加。“尼伯特”势头猛、风力强,30小时完成从热带风暴到超强台风的4级跳,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9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沿海登陆,最大风力可达12至14级。二是台风登陆后北上,带来的降雨将导致太湖水位快速上涨,加之风浪作用,加大太湖流域的防洪压力。三是河湖底水高,水库蓄水多,土壤饱和度大。台风深入内陆后,局部超强降雨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四是暑期旅游流动人口多,台风登陆时恰逢周末,转移避险任务重。
Ⅱ级应急响应意味着什么?张家团说,国家防总Ⅱ级应急响应启动后,有关流域防总、省市防指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相关部门强化监测预报,及时向社会公告防风避险预警信息,提醒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开展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增加抢险救援力量,及时处置突发险情。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丁留谦说,我国防汛抗旱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国家防总是主要指挥决策机构,七大流域机构设立防总、防办,负责流域内防洪管理;各省、市、县均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从中央到地方,责任逐级明晰。“按照各级防汛预案,什么时候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如何调度,怎么防御,都有章可循、有序应对。”
全力做好汛期地灾防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7月8日在2016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全力做好汛期地灾防治。
今年以来,国土资源部组成工作组先后到湖北、湖南等12个重点省份,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联合国家气象局启动国家、省、市、县四级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03个市、1578个县。目前全国已有3000名应急专家在各地分区指导和驻守。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43起,避免人员伤亡3497人。
今年受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极端天气频现。入汛以来已经出现22轮强降雨过程,降雨量为1954年以来最大,降雨区范围广、强度大,导致部分省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232起,造成191人死亡失踪,比去年同期增加75%。
王广华说,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精度、广度、深度不够,隐患认识不清、判断不准。部分企业、施工单位对防灾重视不够,工作中还存在灾情险情分析判断不够准确、报告不及时、防灾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防灾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县(市、区),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等情况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少地方防灾经费没有得到落实,对如何主动防灾研究不够,对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重视不够,防灾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王广华称,做好临灾应急避险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对威胁10人以上的隐患点,必须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一旦监测和预警信息显示有险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避险转移的要求通知到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撤离路线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并且坚决防止群众在转移后再擅自进入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