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会计人员都知道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所以会计凭证的真假与该单位的生死存亡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会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会计凭证的识别先要根据平时积累的专业经验,进行细致校验比对,就会发现虚假凭证的特点:
一是凭证的日期、数量、单位、单价、品种、规格、收款人、填写不规范,或干脆不填写,金额一般为某个整数,收款单位印章不清楚。
二是日期与发票的连续号码不相称,同一个单位开出的同一种发票,日期在前的号码却在后,日期在后的号码反而在前。三是工资、奖金或其他各种补助费表上领取人签字的字迹差不多,或一人代领多人,或人事工资部门下达的工资单与财务部门实际发放工资单不一致。四是发票的内容与相对应的科目不对路。五是大量的发票与该单位的正常业务不符。六是审批手续不齐全,有的是财务人员自行审批,有的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购买物品无仓库专门验收人签字等。七是内容、金额、时间、收入、支出违反一般常理。
因此不论原始凭证会计错弊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注意审查,都会在原始凭证上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以下特点中的一点或几点:(1)对刮、擦、用胶带拉扯过的原始凭证,其表面总会有毛粗的感觉,可用手摸,或背光目视的方法检查出来;对用“消字灵”等化学试剂消退字迹而后写上的原始凭证,其纸张上会显示出表面光泽消失,纸质变脆,有淡黄色污斑和隐约可见的文字笔画残留,纸张格子线和保护花纹受到破坏,新写的字迹由于药剂作用而渗散变淡等特征中的一条或几条。(2)对添加改写的原始凭证,其文字分布位置不合比例,字体不是十分一致,有時出现不必要的重描和交叉笔画。(3)对于冒充签字的原始凭证,其冒充签字常常在笔迹熟练程度、字形、字的斜度、字体的方向和形态、字与字的间隔、行与行的间隔、字的大小、压力轻重、字的基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时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4)对于伪造的原始凭证可以通过对比真原始凭证的防伪标志来鉴别。 对于以上四种舞弊手法,如过有必要的话,可请公安部门运用特定的技术进行鉴别。(5)凭证明显不规范,要素不全,经常缺少部分要素,其关键要素经常出现模糊,让人对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感到怀疑。例如购买办公用品(实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假凭证,往往只注明“办公用品”,而不注明到底购买了什么办公用品,其规格、型号、品种、数量如何。(6)其金额往往只有一个总数,而没有分项目的明细,经不起推敲。(7)原始凭证的经手人经常含而不露,有时有名无姓或有姓无名,如果仔细追问很可能查无此人。(8)原始凭证上的时间与业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以后的入账时间相距甚远。(9)主要业务凭证与其他相关的凭证不配套,有时只有其中一部分,而没有另一部分。如销售货物只有销售发票而无发货单据、托运证明、出门单、结算凭证等。(10)凭证的形式不规则,以非正规的票据凭证代替正规的原始凭证。例如用货币收付凭证代替实物收付凭证;以自制凭证代替外来凭证;以非购销凭证代替购销凭证等。另外,原始凭证的内容、结算方式、资金流向与对方单位等处都可能存在着异常,审查人员都要予以注意,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是舞弊的“障眼法”。
作为专业人员,在检验会计凭证真假时,应该遵循一下经验:一是在意识上,会计人员应做到凭借职业敏感大胆地假设联想,并能够集中精力仔细查阅凭证,不要因资料多等原因而急躁,确信自己在头脑中能够记得很多,要知道如能进入审计状态,自然会前后联想,融会贯通,效果才会较好。二是在查阅大量的凭证中要有侧重。应确定好审核、重点审核和抽样审核等多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凭证数量较少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逐一审核;若凭证数量较多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进行重点审核,重点是审核时间和金,时间的重点应放在年终或该单位重大事情的前后月份;金额的重点应放在连续、大额、几笔相加一个大的整数上。三是通过审核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凭证后,进行一套系统的核对。检验中我们也可以对于有关经办人员进行如下工作:第一、直接核对询问。即直接向财务、经办、审批人员及其有关人员提出询问,请其解释,直到解除疑点为止,但不要多说,尽量让对方多说,寻找突破口,一项经济业务的凭证签字人可能知情,也可能不知情,假凭据更是如此,先找谁,后找谁只能灵活对待,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单独核对询问。第二、走访,座谈核对,当场取证。即有针对性地走访有关单位或找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证,物核对。也就是按照所怀疑有问题凭证上标明的日期、品名、规格、数量、价格等来查看实物,看是否真实,核对可分买方或卖方,无论同哪一方核对,在核对前心中要有数,对核对的实物要有一定的了解,以防张冠李戴。第四、比较核定。就是将可疑凭证中所载明列支的项目、金额与前后年度、前后月份以及左右单位类似项目的金额发生情况进行核算比较,从而揭开虚假会计凭证的庐山真面目。在必要时,还可请有关专业人员,参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来确定。第五、快速,直接,不失时机地延伸审计或调查。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资产管理中心)
会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对于会计凭证的识别先要根据平时积累的专业经验,进行细致校验比对,就会发现虚假凭证的特点:
一是凭证的日期、数量、单位、单价、品种、规格、收款人、填写不规范,或干脆不填写,金额一般为某个整数,收款单位印章不清楚。
二是日期与发票的连续号码不相称,同一个单位开出的同一种发票,日期在前的号码却在后,日期在后的号码反而在前。三是工资、奖金或其他各种补助费表上领取人签字的字迹差不多,或一人代领多人,或人事工资部门下达的工资单与财务部门实际发放工资单不一致。四是发票的内容与相对应的科目不对路。五是大量的发票与该单位的正常业务不符。六是审批手续不齐全,有的是财务人员自行审批,有的只有审批人而无经办人,购买物品无仓库专门验收人签字等。七是内容、金额、时间、收入、支出违反一般常理。
因此不论原始凭证会计错弊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注意审查,都会在原始凭证上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以下特点中的一点或几点:(1)对刮、擦、用胶带拉扯过的原始凭证,其表面总会有毛粗的感觉,可用手摸,或背光目视的方法检查出来;对用“消字灵”等化学试剂消退字迹而后写上的原始凭证,其纸张上会显示出表面光泽消失,纸质变脆,有淡黄色污斑和隐约可见的文字笔画残留,纸张格子线和保护花纹受到破坏,新写的字迹由于药剂作用而渗散变淡等特征中的一条或几条。(2)对添加改写的原始凭证,其文字分布位置不合比例,字体不是十分一致,有時出现不必要的重描和交叉笔画。(3)对于冒充签字的原始凭证,其冒充签字常常在笔迹熟练程度、字形、字的斜度、字体的方向和形态、字与字的间隔、行与行的间隔、字的大小、压力轻重、字的基本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时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发现。(4)对于伪造的原始凭证可以通过对比真原始凭证的防伪标志来鉴别。 对于以上四种舞弊手法,如过有必要的话,可请公安部门运用特定的技术进行鉴别。(5)凭证明显不规范,要素不全,经常缺少部分要素,其关键要素经常出现模糊,让人对其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感到怀疑。例如购买办公用品(实为购买个人消费品)的假凭证,往往只注明“办公用品”,而不注明到底购买了什么办公用品,其规格、型号、品种、数量如何。(6)其金额往往只有一个总数,而没有分项目的明细,经不起推敲。(7)原始凭证的经手人经常含而不露,有时有名无姓或有姓无名,如果仔细追问很可能查无此人。(8)原始凭证上的时间与业务活动发生的时间及以后的入账时间相距甚远。(9)主要业务凭证与其他相关的凭证不配套,有时只有其中一部分,而没有另一部分。如销售货物只有销售发票而无发货单据、托运证明、出门单、结算凭证等。(10)凭证的形式不规则,以非正规的票据凭证代替正规的原始凭证。例如用货币收付凭证代替实物收付凭证;以自制凭证代替外来凭证;以非购销凭证代替购销凭证等。另外,原始凭证的内容、结算方式、资金流向与对方单位等处都可能存在着异常,审查人员都要予以注意,任何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是舞弊的“障眼法”。
作为专业人员,在检验会计凭证真假时,应该遵循一下经验:一是在意识上,会计人员应做到凭借职业敏感大胆地假设联想,并能够集中精力仔细查阅凭证,不要因资料多等原因而急躁,确信自己在头脑中能够记得很多,要知道如能进入审计状态,自然会前后联想,融会贯通,效果才会较好。二是在查阅大量的凭证中要有侧重。应确定好审核、重点审核和抽样审核等多种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凭证数量较少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逐一审核;若凭证数量较多而时间又允许的话,可进行重点审核,重点是审核时间和金,时间的重点应放在年终或该单位重大事情的前后月份;金额的重点应放在连续、大额、几笔相加一个大的整数上。三是通过审核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凭证后,进行一套系统的核对。检验中我们也可以对于有关经办人员进行如下工作:第一、直接核对询问。即直接向财务、经办、审批人员及其有关人员提出询问,请其解释,直到解除疑点为止,但不要多说,尽量让对方多说,寻找突破口,一项经济业务的凭证签字人可能知情,也可能不知情,假凭据更是如此,先找谁,后找谁只能灵活对待,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单独核对询问。第二、走访,座谈核对,当场取证。即有针对性地走访有关单位或找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证,物核对。也就是按照所怀疑有问题凭证上标明的日期、品名、规格、数量、价格等来查看实物,看是否真实,核对可分买方或卖方,无论同哪一方核对,在核对前心中要有数,对核对的实物要有一定的了解,以防张冠李戴。第四、比较核定。就是将可疑凭证中所载明列支的项目、金额与前后年度、前后月份以及左右单位类似项目的金额发生情况进行核算比较,从而揭开虚假会计凭证的庐山真面目。在必要时,还可请有关专业人员,参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来确定。第五、快速,直接,不失时机地延伸审计或调查。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资产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