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很吃力,要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教师就得多动脑筋,肯下功夫,精心安排。那么怎样在汉语文课堂上巧妙设计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自读课设计练习激发兴趣
本学期我们开始正式学习说明文。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或阐明事理,它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如果设计恰当的练习题,不仅能巩固学习的重点,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维的能力。课文的内容比较深,如果单纯讲课文,既抽象又不能突出重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寓言来帮助分析课文。一则材料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于是,我给学生出示一则寓言《滥竽充数》,让他们提炼寓意。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明白了很多道理。有的从齐宣王的角度总结出“领导者如果不能明察秋毫就会使小人钻空子”;有的從齐泯王的角度总结出“领导者经常改变工作方法更能认清下属的本质”;有的从南郭先生的角度总结出“靠耍小聪明只能赢一时,不能赢一世,还是真才实学靠得住”。课堂上同学们一改学习说明文的被动,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练习课变老师讲为学生讲
以往讲练习卷时,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写,或学生回答老师更正,这样的课学生就会觉得上得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出了一套迁移训练题,要求学生仿造例句造句。这样的题以前学生没做过,他们感觉很新鲜,而且所给的例句既有哲理性又像诗句那样美,学生很喜欢,当然难度也是很大的,因此我留给学生们两天的思考时间。我站在讲台上拿着这张卷子说:“这套题我以前从没做过,真不知如何来做。这节课同学们来教我好吗?”同学们一听老师都不会做,再看看自己已经写了字的卷子,信心倍增,异口同声地说:“行!”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解题思路、答案。因为是仿句题,答案不是固定的,所以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答案甚至比我想的还要好。在同学们的“点拨”下,我把我的答案说出来,让同学们点评,他们的热情可高了。让我难忘的是我们班的金星同学,他偏爱数学,汉语文基础较差,但他在这节课上却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是从第九题开始举手的,题目是“凝望浩淼的银河,目光定格在那颗最亮的星,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他仿写的是“凝望诺贝尔讲台,目光定格在那个最大的奖杯,一个心愿在我心底埋下……”我不禁赞叹道:“太好了!”
三、 练笔课老师少讲学生多练
为了改变学生们一提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的情况,我平时注意让学生积累生活、积累语言。还在课堂上开辟时间让他们练笔。也许是讲惯了的缘故,不讲就不放心,于是练笔课往往变成作文指导课。结果是一写作文学生就拄拐杖,老师不领着审题就不会写。
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写开头,我狠了狠心,没有总结写法,学生的思路没有了限制,结果和我的担心完全相反。学生能把课上学的方法不知不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如写《植树造林的好处》的开头,赵春花同学是这样写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股股扑鼻而来的清新让同学们精神了许多,微风吹过窗外的几棵树,传来那沙沙动听的声音。是树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这段文字调动了嗅觉、听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植树的好处。朴光军同学的一段拟人更加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汛期到了,黄河卷着泥土,誓如千军万马向堤坝冲来,堤坝奋力抵挡,但终因寡不敌众被黄河冲垮了……”看着这一个个精彩的开头,我不禁想到了一位教授说的话“放手让孩子去做,别把孩子教残了。”
是啊,如果我们能解开自己禁锢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积极活动的氛围,那么,汉语课将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一、自读课设计练习激发兴趣
本学期我们开始正式学习说明文。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或阐明事理,它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如果设计恰当的练习题,不仅能巩固学习的重点,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维的能力。课文的内容比较深,如果单纯讲课文,既抽象又不能突出重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寓言来帮助分析课文。一则材料往往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于是,我给学生出示一则寓言《滥竽充数》,让他们提炼寓意。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明白了很多道理。有的从齐宣王的角度总结出“领导者如果不能明察秋毫就会使小人钻空子”;有的從齐泯王的角度总结出“领导者经常改变工作方法更能认清下属的本质”;有的从南郭先生的角度总结出“靠耍小聪明只能赢一时,不能赢一世,还是真才实学靠得住”。课堂上同学们一改学习说明文的被动,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练习课变老师讲为学生讲
以往讲练习卷时,经常是老师讲,学生写,或学生回答老师更正,这样的课学生就会觉得上得乏味。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出了一套迁移训练题,要求学生仿造例句造句。这样的题以前学生没做过,他们感觉很新鲜,而且所给的例句既有哲理性又像诗句那样美,学生很喜欢,当然难度也是很大的,因此我留给学生们两天的思考时间。我站在讲台上拿着这张卷子说:“这套题我以前从没做过,真不知如何来做。这节课同学们来教我好吗?”同学们一听老师都不会做,再看看自己已经写了字的卷子,信心倍增,异口同声地说:“行!”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解题思路、答案。因为是仿句题,答案不是固定的,所以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答案甚至比我想的还要好。在同学们的“点拨”下,我把我的答案说出来,让同学们点评,他们的热情可高了。让我难忘的是我们班的金星同学,他偏爱数学,汉语文基础较差,但他在这节课上却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是从第九题开始举手的,题目是“凝望浩淼的银河,目光定格在那颗最亮的星,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他仿写的是“凝望诺贝尔讲台,目光定格在那个最大的奖杯,一个心愿在我心底埋下……”我不禁赞叹道:“太好了!”
三、 练笔课老师少讲学生多练
为了改变学生们一提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的情况,我平时注意让学生积累生活、积累语言。还在课堂上开辟时间让他们练笔。也许是讲惯了的缘故,不讲就不放心,于是练笔课往往变成作文指导课。结果是一写作文学生就拄拐杖,老师不领着审题就不会写。
有一次,让学生练习写开头,我狠了狠心,没有总结写法,学生的思路没有了限制,结果和我的担心完全相反。学生能把课上学的方法不知不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如写《植树造林的好处》的开头,赵春花同学是这样写的“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股股扑鼻而来的清新让同学们精神了许多,微风吹过窗外的几棵树,传来那沙沙动听的声音。是树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这段文字调动了嗅觉、听觉,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植树的好处。朴光军同学的一段拟人更加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汛期到了,黄河卷着泥土,誓如千军万马向堤坝冲来,堤坝奋力抵挡,但终因寡不敌众被黄河冲垮了……”看着这一个个精彩的开头,我不禁想到了一位教授说的话“放手让孩子去做,别把孩子教残了。”
是啊,如果我们能解开自己禁锢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绪,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积极活动的氛围,那么,汉语课将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