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载体,交叉课程教学应当把专业课程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围绕着现实的难题给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视角,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有重新的认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力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交叉课程;专业创新;意识培养
专业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创新意识的渗透应当构建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切实给学生提升自主反思与实践的空间。
1.专业创新意识渗透的交叉课程特征
1.1尊重学生特征
现代交叉型的高职课程应当从学生兴趣需要出发,注重消除以往高职交叉课程存在的重专业与轻文化的现象,应当进一步通过交叉型的课程优化学生的基础素养,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交叉课程消除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应当基于学生的情绪体验需要与外界环境特征设置交叉课程。交叉课程的设置应当基于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交叉课程中消除学生互相推诿的现象,教师应当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达到课程内容的充分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共鸣,引导学生基于交叉课程发觉学习的闪光点,点燃学生进行探究的希望。交叉型的课程应当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出发,注重以创新意识渗透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空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1.2创新教学特征
高职教学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以有效的方式接受和领会知识的内涵。少讲、多练、多互动是当代高职教育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交叉型课程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价值,在交叉型的课程中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还要加大对学生考察力度,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空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在交叉课程的大背景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空间,在讲述完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情境化、直观化和互动化的命题中进行自主实践探索。首先,交叉型的学科课程教学应当指导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知。其次,应当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各学科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明确各學科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应用空间。第三,授课的形式应当轻松化,应当打破传统专业课堂教学正襟危坐的桎梏,能够运用主题讨论、讲座、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激发高职学生的灵活、创新、求证和大胆改革的意识。
1.3多重标准特征
高职课程考核不应当仅仅局限一种标准,不能仅以一种理论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应当采用多重考核机制,强调以丰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注重消除以往重课本、轻实践和重知识轻能力教学的问题,强调以丰富的形式达到优化教学体系目标。在交叉课程的考核中应当丰富考核的方式,注重以行动、实践、互动、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引导学生在团队型、竞赛性、实践型的活动中充分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考评方式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交叉学科课程学习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课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的对各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探索,在综合性的实践考题中达到综合运用目标。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科课程的特征,立足课题,积极寻找各学科课程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配置,达到优化教学框架体系目标。
2.交叉型课程培养专业创新意识的策略
2.1加大学生调查力度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开展交叉学科课程的目标,应当加大对学生调查的力度,切实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注重以良好的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设置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科课程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应当根据以往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学习状况,不断优化交叉课程的内容,分析以往课堂教学的问题,构建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体系。其次,还要发挥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提炼出符合学生需要的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课题。第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收集资料、慕课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运用丰富的PPT形式对学生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目标。
2.2构建知识供给平台
提高高职创新型意识培养的教学效率,发挥高职交叉型课程的指导作用,还要重点在交叉型的课程上补齐学生的知识短板,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有重新的认识。教师应当基于交叉课程构建一个专业的教学平台,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基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出教学命题,配置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有效积极探索。其次,教师应当优化教材的取舍,能够根据以往专业课程的结构找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的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台,促进学生在完善的案例体系下更好的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的反思,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视角。第四,为了达到促进学生知识飞跃的目标,还要以传授知识为辅,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探究的方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当下的热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达到提高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自学专业知识。
2.3落实学为中心模式
实现抽象与具象的有效转化,降低高职学科课程的难度,启发学生获得别样的学习思维,这是高职交叉课程的重要价值。构建以学生需要为主心的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价值,不断优化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是实现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当构建师生课上课下互动的模式,研发一套有效的互动讨论的机制,把在线课堂、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相联系,基于课前教学、课前准备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其次,以研究典型性的案例为导线促进学生掌握一类学科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在类型问题中学习分析、解决和重新优化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命题进行不断的深化和转变,促进学生各个角度的审视问题。第三,随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交流为核心,增加学生交流碰撞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新探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展示空间,达到优化教学体系目标。
结论:专业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从交叉课程的特征出发,基于交叉课程实现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充分整合,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究知识,达到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有效目标。
参考文献:
[1]牛庆玮,刘永红,黄保.以科教融合育人观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
[2]吴德星.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沈永红,李黎,王刚,等.微生物生理学与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扩展[J].河南农业,2014(1): 16-17.
关键词:高职;交叉课程;专业创新;意识培养
专业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创新意识的渗透应当构建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体系,切实给学生提升自主反思与实践的空间。
1.专业创新意识渗透的交叉课程特征
1.1尊重学生特征
现代交叉型的高职课程应当从学生兴趣需要出发,注重消除以往高职交叉课程存在的重专业与轻文化的现象,应当进一步通过交叉型的课程优化学生的基础素养,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交叉课程消除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应当基于学生的情绪体验需要与外界环境特征设置交叉课程。交叉课程的设置应当基于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交叉课程中消除学生互相推诿的现象,教师应当真正的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达到课程内容的充分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共鸣,引导学生基于交叉课程发觉学习的闪光点,点燃学生进行探究的希望。交叉型的课程应当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出发,注重以创新意识渗透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空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
1.2创新教学特征
高职教学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以有效的方式接受和领会知识的内涵。少讲、多练、多互动是当代高职教育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交叉型课程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价值,在交叉型的课程中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还要加大对学生考察力度,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空间,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在交叉课程的大背景下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空间,在讲述完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空间,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情境化、直观化和互动化的命题中进行自主实践探索。首先,交叉型的学科课程教学应当指导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有清晰的认知。其次,应当围绕着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各学科知识进行合理的渗透,明确各學科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应用空间。第三,授课的形式应当轻松化,应当打破传统专业课堂教学正襟危坐的桎梏,能够运用主题讨论、讲座、实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激发高职学生的灵活、创新、求证和大胆改革的意识。
1.3多重标准特征
高职课程考核不应当仅仅局限一种标准,不能仅以一种理论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应当采用多重考核机制,强调以丰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注重消除以往重课本、轻实践和重知识轻能力教学的问题,强调以丰富的形式达到优化教学体系目标。在交叉课程的考核中应当丰富考核的方式,注重以行动、实践、互动、创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引导学生在团队型、竞赛性、实践型的活动中充分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考评方式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交叉学科课程学习的态度,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课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的对各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探索,在综合性的实践考题中达到综合运用目标。教师应当了解不同学科课程的特征,立足课题,积极寻找各学科课程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配置,达到优化教学框架体系目标。
2.交叉型课程培养专业创新意识的策略
2.1加大学生调查力度
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开展交叉学科课程的目标,应当加大对学生调查的力度,切实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注重以良好的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设置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学科课程背景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应当根据以往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学习状况,不断优化交叉课程的内容,分析以往课堂教学的问题,构建综合性的教学实践体系。其次,还要发挥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注重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提炼出符合学生需要的交叉学科课程的教学课题。第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内容,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收集资料、慕课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运用丰富的PPT形式对学生指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目标。
2.2构建知识供给平台
提高高职创新型意识培养的教学效率,发挥高职交叉型课程的指导作用,还要重点在交叉型的课程上补齐学生的知识短板,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程有重新的认识。教师应当基于交叉课程构建一个专业的教学平台,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基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出教学命题,配置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有效积极探索。其次,教师应当优化教材的取舍,能够根据以往专业课程的结构找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运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的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台,促进学生在完善的案例体系下更好的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的反思,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视角。第四,为了达到促进学生知识飞跃的目标,还要以传授知识为辅,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探究的方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的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当下的热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达到提高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自学专业知识。
2.3落实学为中心模式
实现抽象与具象的有效转化,降低高职学科课程的难度,启发学生获得别样的学习思维,这是高职交叉课程的重要价值。构建以学生需要为主心的教学模式,切实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价值,不断优化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是实现学生专业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当构建师生课上课下互动的模式,研发一套有效的互动讨论的机制,把在线课堂、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相联系,基于课前教学、课前准备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其次,以研究典型性的案例为导线促进学生掌握一类学科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在类型问题中学习分析、解决和重新优化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命题进行不断的深化和转变,促进学生各个角度的审视问题。第三,随时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交流为核心,增加学生交流碰撞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新探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展示空间,达到优化教学体系目标。
结论:专业创新意识培养需要从交叉课程的特征出发,基于交叉课程实现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充分整合,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究知识,达到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有效目标。
参考文献:
[1]牛庆玮,刘永红,黄保.以科教融合育人观为指导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
[2]吴德星.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沈永红,李黎,王刚,等.微生物生理学与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扩展[J].河南农业,2014(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