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上课听得懂,考试却犯难”的原因和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数学时“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这种现象在普通中学中尤为普遍,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其实很多学生只是貌似听瞳或只是听懂了具体的某个问题或部分,对所学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根本不会做题。
  
  一、“上课听得懂,考试却犯难”的原因
  
  学不得法。对所学数学概念、定量、定义、性质等理解不透彻。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许多学生,特别是成绩中下的,上课时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或不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时,一部分学生只知道若f(-x)=f(x)则为偶函数,f(-x)=-f(X)则为奇函数,事实上,函数存在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对称。如判断的奇偶性,很多同学会答成是偶函数。
  不能发现隐含条件,不能熟练运用数学工具。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不是真“懂”。
  没有及时做相应练习来加以理解。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在老师的备课上。在备课过程中,仔细思考和认真研究分析了教材,却忽视了学生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备课,忽略了备学生。
  
  二、“上课听得懂,考试却犯难”的对策
  
  听得懂,跟会思考,会做题是完全不同的层次。这与会看小说,看懂小说,就不一定会写小说一样的道理。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合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栩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不要害怕学习,更不要畏惧考试,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要知道,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的要素即知识点再分析这些知识点针对哪些问题。其次,要注意知识的整合学会“从点到面”一个大题往往由几个小题(知识点)组成。第三,要有毅力,学习既艰苦,又有乐趣。所谓艰苦,就是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进步,说它有乐趣,就是成功时的喜悦。第四,要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把把要学习的内容分化到每个学习日,做到每事每日完成。此外,要注意学习技巧,要遵循学习规律,对学过的知识做到经常复习,而不要看~遍就万事大吉,或者隔好长时间才去复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对学过的内容看完一遍后,隔三五天再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通过不断的复习,就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题,多问,多动手多复习,多总结,一定会成功。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学习理论为指导,关注学生内部动力的生成,形成课外阅读场。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题,以大量的背诵和笔头练习为中心,整个过程老师处于主体位置,而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难于展开思维与想象,发挥创造力,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最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变成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对象”变为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导”使“主体”活跃起来,自觉自愿地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我们在
成功的阅读教学应遵循汉语言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对话中。亲身经历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的全过程,这样一来一往两个不同层次的阅读过程,实现在阅读中思维的两次飞跃,激活学生思想火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鼓励质疑,开肩思维之门    “学起源于思,恩起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欲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良好的语文素养使人终身受益。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迫在眉睫,一线语文教师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不管你在课堂上采取什么先进的教法,试图让学生单凭课堂上的45分钟学习,就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那是肯本行不通的。而应该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的说,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除了课堂学习必不可少,在很大程度上更得益于课外多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即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又能提高“提问”能力是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急需关注的焦点。本文展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提问、小组分析问题、组织解决问题到初步成果的显现,经历一次全过程。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中,找到学生“提问”的突破口。  【课前思考】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开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摘 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学生独特的经历等多种因素促成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己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兴趣的动力,变“厌学”为“乐学”,化外在的“动机”为自学的“探求”。  [关键词]学习兴趣 激发 教育教学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从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49-01  摘要:当前,小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快、更多地获取信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也对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因此,网络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网络 思想品德    一、网络教学推进了小学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笔者以为,在习作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强烈的开放意识,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习作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
时光如梭,从我初踏教育岗位至今已有两年余光阴。作为教学新手,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收获不小,需要总结的东西也太多太多。手执教鞭需要的是真才实学,成绩取得讲求的是实践的检验,教学骨干离不开在问题与反思中千锤百炼,而要真正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践行素质教育精神和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非得做教育事业上的“有心人”不可。  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经常不由自主的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总担心学生不明白,总忘记自己应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体验式教学法,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处理语言信息,通过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