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一类社会实体,主要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举办的,不直接从事劳务或货物的生产和流通,能够为国家的上层建筑提供良好的服务。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探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管理,以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管理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会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明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性保障不足
事業单位的会计核算多以现金管理方式,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流量管理,将本期现金作为实际收入,但是,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不能完整反映出来;由于结算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以半年一算或是一年一算,这就造成阶段性的资金控制不规范,造成信息收集完整度不高,进而影响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事业单位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事务较多,且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完善,事业单位收支资金并不是每一笔都落实,这就往往导致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强,造成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季候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随意安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或是财务人员身兼数职,财务之外的工作繁重琐碎;其原因主要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人手缺乏以及基层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只要认真细心,谁都可以做得好。从而长期忽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工作基础,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大额现金支付现象多发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一千元,超过限额部分应当以支票、银行本票或转账方式支付。虽然这个结算起点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不一定相符,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只图方便在可以通过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与大额现金支付同时衍生的问题有部分单位存在超限额提取现金、月末或年末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甚至存在白条抵库现象等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四)财务管理落实程度不高
会计核算涉及到资金收入、支出,资产处理以及负债等问题,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并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其具体表现在:其一,在事业单位中,很多支出并没有列入开支范围,这就造成资金支出片面性增加,进而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随着时间延长,资金短缺问题便会浮出水面。其二,在资产管理上,往往定格于固定资产账面上,而对实际价值并没有进行合理核算,这就以静态化管理取代动态管理,影响了核算信息的指导作用。其三,在负债管理上,由于借款项目的明确度不高,没有分清借款期限等,造成核算中的时间性不准确,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1]。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管理
(一)健全法规体系
虽然《规范》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但由于部门规章相较于行政法规、法律等的法律位阶靠后,效力等级较弱,其知名度及在老百姓的认知程度中均不及《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规范》的了解远不如《会计法》,更别提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了。事实上,一个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单位对其他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质量。故重新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其法律位阶,更加明晰地确定单位领导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是解决领导重视的根本途径。
(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一些专项培训,多为解决应急性事务,如某年度预算编制培训、某年度决算审核培训等。要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上级财政部门年初制定覆盖管辖范围内全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列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拨出专项教育经费制作网络课件,适时邀请专家授课,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听课时间作出硬性规定,利用信息化管理监督课时完成情况,学分计入个人年度考评项目。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要着重抓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财务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
(三)完善会计监督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业务,整合单位财务管理的每一环节,认真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予以落实,筑牢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机制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涉及的改进措施着重需注意以下几点:按规定设置财务岗位,选拔专业人才,建立牵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对会计原始单据的填写、审核、保存;严格控制使用现金,加强资金管理;认真吃透规范精神,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资产管理闭合环;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四)落实方位管理
在收入管理上,要进行“凭据”性管理,落实“收付实现制”原则,借助相关的收款凭据、发票凭据进行核算,对每一笔收入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分录工作,力求实现每一笔款项都明晰、准确;力求核算实现部门化管理,对各种款项收入进行成本核算和非成本核算,将不同的项目收入按照部门进行细化,并根据不同的记账环节和记账凭证进行账户核算,并对收入和支出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现收支核算信息相对应,减少不记账或是记错账现象的发生,实现收入全面化核算[2]。
在支出核算上,采用阶段性管理的方式,坚持短期核算和长期核算相统一。在费用核算中,出现没有实际支付的和本期预付费用两种,由于不被计入或是延迟计入,往往会出现核算信息缺失或是不准确,这就要求在核算费用中设置支付环节和计提环节的账户,实现开支具备原始凭证,同时,将每一阶段的实际开支进行记账,以防凭证缺失,造成后期核算不准确。
结语: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其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为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经营状况、资产流动的信息支持,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只有处理好现存核算问题,以制度性保障、预算性支持、环节性管理为手段,以员工素质为支撑,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建萍.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西藏科技,2017(02):3-4.
[2]毋海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J].中国外资,2013(13):107.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创新管理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会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会计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力度,明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性保障不足
事業单位的会计核算多以现金管理方式,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流量管理,将本期现金作为实际收入,但是,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并不能完整反映出来;由于结算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以半年一算或是一年一算,这就造成阶段性的资金控制不规范,造成信息收集完整度不高,进而影响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事业单位所涉及的部门较多,事务较多,且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完善,事业单位收支资金并不是每一笔都落实,这就往往导致财务管理的随意性强,造成资产流失问题的存在。
(二)机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季候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随意安排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或是财务人员身兼数职,财务之外的工作繁重琐碎;其原因主要是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紧张,人手缺乏以及基层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只要认真细心,谁都可以做得好。从而长期忽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健全。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工作基础,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资金管理不规范
大额现金支付现象多发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一千元,超过限额部分应当以支票、银行本票或转账方式支付。虽然这个结算起点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不一定相符,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实际工作中,有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只图方便在可以通过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支付。与大额现金支付同时衍生的问题有部分单位存在超限额提取现金、月末或年末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甚至存在白条抵库现象等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四)财务管理落实程度不高
会计核算涉及到资金收入、支出,资产处理以及负债等问题,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并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其具体表现在:其一,在事业单位中,很多支出并没有列入开支范围,这就造成资金支出片面性增加,进而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随着时间延长,资金短缺问题便会浮出水面。其二,在资产管理上,往往定格于固定资产账面上,而对实际价值并没有进行合理核算,这就以静态化管理取代动态管理,影响了核算信息的指导作用。其三,在负债管理上,由于借款项目的明确度不高,没有分清借款期限等,造成核算中的时间性不准确,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1]。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创新管理
(一)健全法规体系
虽然《规范》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但由于部门规章相较于行政法规、法律等的法律位阶靠后,效力等级较弱,其知名度及在老百姓的认知程度中均不及《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规范》的了解远不如《会计法》,更别提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了。事实上,一个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单位对其他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质量。故重新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其法律位阶,更加明晰地确定单位领导在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是解决领导重视的根本途径。
(二)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一些专项培训,多为解决应急性事务,如某年度预算编制培训、某年度决算审核培训等。要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必须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上级财政部门年初制定覆盖管辖范围内全体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列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拨出专项教育经费制作网络课件,适时邀请专家授课,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听课时间作出硬性规定,利用信息化管理监督课时完成情况,学分计入个人年度考评项目。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要着重抓好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财务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
(三)完善会计监督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业务,整合单位财务管理的每一环节,认真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予以落实,筑牢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机制基础。在具体操作层面,涉及的改进措施着重需注意以下几点:按规定设置财务岗位,选拔专业人才,建立牵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对会计原始单据的填写、审核、保存;严格控制使用现金,加强资金管理;认真吃透规范精神,科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资产管理闭合环;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四)落实方位管理
在收入管理上,要进行“凭据”性管理,落实“收付实现制”原则,借助相关的收款凭据、发票凭据进行核算,对每一笔收入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分录工作,力求实现每一笔款项都明晰、准确;力求核算实现部门化管理,对各种款项收入进行成本核算和非成本核算,将不同的项目收入按照部门进行细化,并根据不同的记账环节和记账凭证进行账户核算,并对收入和支出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现收支核算信息相对应,减少不记账或是记错账现象的发生,实现收入全面化核算[2]。
在支出核算上,采用阶段性管理的方式,坚持短期核算和长期核算相统一。在费用核算中,出现没有实际支付的和本期预付费用两种,由于不被计入或是延迟计入,往往会出现核算信息缺失或是不准确,这就要求在核算费用中设置支付环节和计提环节的账户,实现开支具备原始凭证,同时,将每一阶段的实际开支进行记账,以防凭证缺失,造成后期核算不准确。
结语: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其通过资金管理的方式,为事业单位提供生产经营状况、资产流动的信息支持,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只有处理好现存核算问题,以制度性保障、预算性支持、环节性管理为手段,以员工素质为支撑,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建萍.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西藏科技,2017(02):3-4.
[2]毋海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问题[J].中国外资,2013(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