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秀在骨 悲慨在心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 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因官职卑微,宋史无传。生平资料散见在宋人诗文集、笔记和地方志内。经近代人考证,他大约生于公元九八七年,卒于公元一○五三年。在北宋词人中,行辈最早,和张先、晏殊同时。
  柳永专力作词,有《乐章集》,存词近二百首。宋李清照《词论》曾尊他为本朝第一词人,他的词居重要奠基地位:“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为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柳永吸收了民间作品的营养,制作大量慢词,在变旧声为新曲方面,确有开拓之功。但也应该注意到在词的内容方面,他同样具扩展之力;在词的艺术方面,他也为后人开辟新途,做出样范,所以,应该全面地估量他对词的贡献。
  柳永出身仕宦世家,原来准备进身仕途,济民用世。但由于性格浪漫,又有音乐天才,少年时代在繁华的帝都,经常出入歌楼伎馆。“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不久,他的词名誉满京华,甚至传入宫内。在考试不中时他做了《鹤冲天》词一首,里面说:“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狂放不羁,蔑视功名,竟得罪了皇帝。皇帝不给他官做,他只有潦倒一生。直到近五十岁,更改了名字,才得中进士,做了几任余杭县令、盐场大使、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他喜做艳词,毫不顾及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和贵族士大夫的艺术趣味,所以为封建士大夫所不齿。如今且不论怎样评价他的艳词;只看他在役于口腹,流落江湖,饱尝宦游和漂泊的酸辛的情况下写出的羁旅行役词,那才是真正体现作者价值的作品。这类词中的两首名篇——《雨霖铃》和《八声甘州》,便是柳词精华中的精华。它们森秀在骨,悲慨在心,既表露了作者的精神世界,又具备慢词的艺术特征。看《雨霖铃》词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晩,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雨霖铃》不仅是柳永的代表作,是婉约词史上一颗璀璨的夜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的一朵芬芳四溢的奇葩。该词上片实写离别时情景,下片虚写设想离别后的孤独寂寞,全篇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体,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
  上阕:冷清秋之景 离情别绪 归期渺茫
  下阕:伤离别之情 前途黯淡 命运难测
  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情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情景合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帐饮”、“无绪”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炼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蒙眬,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更显苍茫、孤独意味。
  “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采用白描式的写法,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糅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杨柳、晓风、残月,表到离人的离愁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楚天下暮生离愁”,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渺、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漂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聚?便忍不住愁上心结。配画注意色彩的苍凉和意蕴的凄美。
  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画可配诗。该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抓住词中特征化的意象,从“都门外怅饮浇愁”、“长亭处泪眼执手”、“杨柳岸晓风残月”、“楚天下暮生离愁”四幅场景。
  本篇表面采用诗词的传统题材——伤别;实际是作者为衣食所迫,离开汴京,告别情人的实录。他仿江淹《别赋》,刻画了“行子”、“ 居人” 两个形象,明写居人送别自处的哀伤,暗寓行子浪迹江湖的悲慨。,   上半阕,先为离别渲染气氛:开始以景物导入:“寒蝉”, 点明节令。《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寒蝉鸣”。“ 长亭”, 加上后句的“都门”, 标出地点。都门以外,驿路之上,五里短亭,十里长亭,是行子居人相别的地方。“骤雨” 加上前句的“晩”, 表示时间。黄昏一阵急雨,雨刚才停住。再以细节点染别离:“帐饮无绪”, 是一个细节。“帐饮”, 自然是长亭设帐的饯别酒。为什么“无绪”? 这不是一般的别离,行子被迫离乡,漂泊异地,前无好景,后无归期,因此只有薄醉无欢了。“兰舟催发”, 又是一个细节。正在惜别,被一场雨留住了行子。偏偏雨停歇,酒也饮过,舟子催促行程,再没有理由推迟了。这两个细节真切、形象地透露他们的伤别与惜别心情。下面作者以白描笔法,近摄镜头,显现了送别的场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坦率、细致之至。这时,行舟解缆离岸,在水雾迷漫的江面上缓缓淡没。居人空自含泪望着江面,似以呜咽之声,吐出沉重之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 沉沉” 是重音,又是叠字,“暮霭” 是去声,而且是“骤雨”、“ 帐饮”、“ 泪眼” 之后第四个“去上。“天阔” 是平入,而且是“凄切”、“初歇”、“催发”、“凝咽”之后的第五个“平入”。 这一串谐婉的音律,流利的语言,细致的描写,凄清的感情,把别离的情、景、事织成一片森秀幽微的词境。
  下半阕,节奏由缓转促,笔调由密转疏,明写居人的内心活动,暗写行子的无限悲慨。笫一层写居人为行子设想,用大开大合之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淸秋节”, 先兜住上半阕的伤别悲秋,再把笔锋推开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立刻加重感伤色调,还把笔锋合拢来。本自宽解,离情转甚。想那舟中行子天明醒来,舟行已远,不见居人泪眼盈盈,只有岸边杨柳在晓风残月中飘拂,情何以堪!这里作者借重居人对行子的深情与体贴,透露行子的寂寞与淒凉。“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景交融,情寓于景,是词人擅长,词家高境。第二层写居人的内心活动,用且展且收之笔。“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从联想行子的“今宵”“ 何处”, 到预想行子的“此去经年”。 居人行子都将白白地辜负了青春芳华;两人也再无欢乐时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行子消失在“千里烟波”, 居人空自有“千种风情” 。别时“竟无语凝咽”, 别后“更与何人说”, 彼此将再无知音之人。铺叙委婉,余音未尽。前后呼应,章法井然。最后还要补充一点:这首词在句式方面,颇有独到之处,就是单式(一句中最后一个字是单)和双式(一句中最后一个字是双)的结合,造成了音节上的参差错落,抑扬可诵,体现了长调的特点和柳词的艺术。
  作者单位 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幼儿教师的发展!作为幼教教研员,笔者在与幼儿园交流的时候,讨论话题最多、感觉矛盾相对较为突出的,往往也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大力度与举措来促进全体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整个幼教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对其内涵的理解  笔者在一些活动中经常有接触幼儿教师的机会,对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佼佼者,笔者经常问她们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这么看重自己
期刊
一、 学校现状分析  我校是西安市阎良区一所街道办中心小学,距离阎良区城区中心5公里左右,下辖三个教学点,其中一所为完全小学,另两所只有1—3年级。虽然近几年国家在设施设备上不断加大对各校的投资,如给几个教学点添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接通了网线,增添了不少体音美教学仪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1.教师同伴合作少。2.教师任课多。3.杂务工作多。此外,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不少教师
期刊
新课标中倡导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光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我们总是认为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时间、交流的时间、思考探索的时间,这样就是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固然是一个很直接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可是我认为,还有一个与它同样举足轻重的途径,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那就是课前预习。今天我们来谈谈预习的重要性。  一、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离不开预
期刊
高中地理绪论课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课,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学生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
期刊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听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下面我就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为例,谈一谈我个人关于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看法:  一、 风趣幽默的导课环节增加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歌唱家定调,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也一样讲求的就是“一锤定音”,像磁石一
期刊
《怀念母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中一篇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文章。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愧疚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这篇课文的用意,旨在紧扣“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体会关键词句的同时,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文理解教材真谛,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在“品词析句”
期刊
古代诗歌诗犹如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大都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小学生毕竟理解、想象能力有限,那么如何反客为主,变被动讲授为主动探索,从而完美完成古诗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探索出一套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古诗的方法,收获颇多。  一、以趣引导,完成铺垫  作
期刊
两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偏辟的农村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平安、稳定,未出现不安全事故和教学事故,这也正体现了两河镇中心小学的精细化管理特色。质量是天,安全是福,管理是维系二者平衡的天平。  一、精细化管理,让教育思想内化为行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树立“教学为中心,安全为保障”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千斤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服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而主要依靠直接灌输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面临社会实践的挑战时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德育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成分较重。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无孔不入的各种媒体,事实上
期刊
编者按:  教无定法,在真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遇到的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处理方法自然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本期我们推出一系列看似无关却又内在关联的文章,以期广大的教师能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启示,用实用、灵活、贴切的方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