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音乐鉴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音乐鉴赏不仅仅是听歌,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下面我就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为例,谈一谈我个人关于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看法:
一、 风趣幽默的导课环节增加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歌唱家定调,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也一样讲求的就是“一锤定音”,像磁石一样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自然就顺了。而且不同的导课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成败与否导课是关键。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音响播放了歌曲《最炫民族风》,并在多媒体上循环播放具有各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景、人文等图片,在律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我登上讲台,开始了导课“这首歌曲大家能齐声告诉我它的名字吗?”通过动感的音乐声和精美的图片使“民族风”这个词语深入了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 综合性讲授新课使学生收益丰厚
1. 结合地理知识整体把握本节课。
本节课主要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其次在欣赏民歌的同时对这三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做简要的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的理解。所以在课程一开始我就在ppt上展示了一张中国地图,并做出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蒙古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那个省份吗?”。用地理知识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直观的在地图上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从侧面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培养的同时,也使课程的讲授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2.多角度欣赏三首作品增加学习趣味性。
在欣赏第一首歌曲《辽阔的草原》时,一方面做好课内关于歌曲背景、演唱者、歌曲风格、歌词欣赏的讲解,同时加入蒙古族特有唱法“呼麦”歌曲的欣赏。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蒙古族的认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对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作了一定的铺垫,一举四得。听完《辽阔的草原》之后,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我亲身为学生演唱这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并为学生进行教唱。使学生在问题中欣赏歌曲,并了解长调和短调的区别。教师自己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标》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音乐欣赏与不同艺术学科的综合,源于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虽然艺术种类繁多,如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每一门艺术既有自身特点,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三、 精彩而巧妙的小结使学生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好坏结尾也很重要,在这节课上我布置的作业是学唱《嘎达梅林》和拓展与探究的第四题(图片题)。课后作业一直是授课老师比较忽视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却是上好一堂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虽然很简单,但却要求学生利用图书和网络去查找答案,通过答题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下课的时候再次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风》,让这节课结束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相信学生的能力吧!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欣赏课中得到升华!以上是我对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做法和看法。我的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在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思考和研究,充实和丰富自己。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编辑 张晓楠
一、 风趣幽默的导课环节增加学习兴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歌唱家定调,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也一样讲求的就是“一锤定音”,像磁石一样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自然就顺了。而且不同的导课方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成败与否导课是关键。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音响播放了歌曲《最炫民族风》,并在多媒体上循环播放具有各民族风情的建筑、风景、人文等图片,在律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我登上讲台,开始了导课“这首歌曲大家能齐声告诉我它的名字吗?”通过动感的音乐声和精美的图片使“民族风”这个词语深入了学生的心中,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 综合性讲授新课使学生收益丰厚
1. 结合地理知识整体把握本节课。
本节课主要欣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其次在欣赏民歌的同时对这三个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文化交流等方面做简要的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多元文化的理解。所以在课程一开始我就在ppt上展示了一张中国地图,并做出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蒙古族主要生活在我国的那个省份吗?”。用地理知识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直观的在地图上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从侧面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培养的同时,也使课程的讲授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2.多角度欣赏三首作品增加学习趣味性。
在欣赏第一首歌曲《辽阔的草原》时,一方面做好课内关于歌曲背景、演唱者、歌曲风格、歌词欣赏的讲解,同时加入蒙古族特有唱法“呼麦”歌曲的欣赏。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蒙古族的认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对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作了一定的铺垫,一举四得。听完《辽阔的草原》之后,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拓展与探究的第二题,我亲身为学生演唱这首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并为学生进行教唱。使学生在问题中欣赏歌曲,并了解长调和短调的区别。教师自己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标》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趋势。”音乐欣赏与不同艺术学科的综合,源于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心灵的艺术”。虽然艺术种类繁多,如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每一门艺术既有自身特点,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三、 精彩而巧妙的小结使学生回味无穷
一节课的好坏结尾也很重要,在这节课上我布置的作业是学唱《嘎达梅林》和拓展与探究的第四题(图片题)。课后作业一直是授课老师比较忽视的一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却是上好一堂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虽然很简单,但却要求学生利用图书和网络去查找答案,通过答题的过程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在下课的时候再次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风》,让这节课结束在动感的音乐声中,前后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总之,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相信学生的能力吧!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在音乐欣赏课中得到升华!以上是我对如何上好一节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做法和看法。我的任教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在音乐鉴赏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思考和研究,充实和丰富自己。
作者单位 陕西省旬邑县中学
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