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生物教师的教学研究素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的背景下,生物教育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显得十分迫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以研究者的心态去从教,就会对教育的变化更加敏感,对教育的发展更有创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育;研究素养
  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新的课程目标对于生物学教师是个挑战,它要求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生物学教师要摆脱仅带着书本走向学生的观念,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物素养,将生物学研究方法引入教学,并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学》课程的特点要求生物学教师不仅要成为所教学科的带头人,而且要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做到任课上能一主多副。因此在课程教学研究中需要生物学教师具备下列素质:
  一、生物教师的现代教育观
  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完全是受教育思想或者说是受教育观念支配的。因此,为了造就大批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各类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理想和远大目标,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教育新观念的基础。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时代,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加强师生感情交流。生物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树立新型的教师观
  教师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习型的社会里,生物教师不再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该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转向做组织者、帮助者、激励者;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垄断者转向做学习者、探索者、引导者;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做研究者、创造者。生物教师的职业价值追求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使自身成为学者、专家、研究者、反思者,成为生物学的体现者和创造者。
  (三)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学只是围绕课本知识,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一味地进行“满堂灌”“一言堂”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及个性特点。只是单纯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等。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学、厌学,更谈不上爱学、会学。在这种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现在我们强调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发展的教学观。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观。③重视教学过程的过程教学观。④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课改形式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志是: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形成;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的提升与创新;专业思想与知识结构的深化与完善。这三个方面构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
  (四)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无法重复的个体。生物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生物课程标准》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理念”和“ 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三大理念。教师只有对新课标理念有了充分的了解,以三大理念为指明灯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符合新课标要求,才能使生物学教学走向成功。
  二、生物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教师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巧,是决定教师劳动成果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生心理学和教材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教育规律,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艺术,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计划性、自觉性,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作为生物课程的教师,应该具备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知识。
  (一)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是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改革的专门理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是人们对于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通常由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题目,以及相应比较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理论性观点及其说明、论证构成;第二个层面,是关于课程设计和编制方面的探讨,这通常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要求、步骤、原则、方法等的说明和规则构成。只有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才能使教学走上正确的科学轨道,少走或不走不必要的弯路。因此,学习、理解和贯彻《生物课程标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的一整套理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对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如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80年代以后普遍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三、掌握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认识系统科学方法论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20世纪40年代以来,现代化科技革命催生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即“三论”)等关于系统科学方法。“三论”成功地沟通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根据系统理论的原理,我们可以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可分为三个系统:教法系统、学法系统、教学反馈系统。方法上,系统论要求把对象作为整体,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研究其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影响,并用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用量的方法去研究系统的信息变换过程,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储存、加工处理、传播和控制,以实现有目的运动的一种方法。
  控制论是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以达到最优化的一种方法,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方法。可见,把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引进《生物学》教学研究中来,是有实践指导价值的。
  (二)学会利用多种信息资源
  处于信息时代的生物学教师,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利用信息能力,教师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掌握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新的论点、新的发明创造,掌握有价值的第一手信息资料,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研究,使自己的教学研究工作始终站立在学科的前沿。
  (三)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在教学之外去做另外一件事,而是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成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就是教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室,学生就是教学研究的对象,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学研究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生物学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化处理方式,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也会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和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研究,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其所依据的理论的一种思考性探究。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是生物学教师深入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式。
  四、生物学教师应主动积极参加校本教研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教研工作方式应当随之发生改变。变革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的校本教研模式,这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教师教学研究应以师生共存的课堂教学生活世界为基础,实践性是其根本特征,这也是教师教学研究区别于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理论研究的关键之处。一旦教师教学研究离开了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就会丧失其固有的特性和品质。校本研究的实质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校本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
  教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推进教学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改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显然,理论研究的着眼点是揭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实践研究的着眼点是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教师立足自身,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为出发点,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归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二)校本研究以学校为基础和前提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或进行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走向校本是新世纪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校本”的基本含义是以学校为基本,基于并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没有校本,就不可能有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以研究者的心态去从教,就会对教育的变化更加敏感,对教育的发展更有创见。在对教学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经验,探究规律性认识。在课外,我们必须刻苦钻研业务,善于总结、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到“为教而研”,使自己的知识深广化,把知识内化为对教育真谛的深刻理解,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这种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更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汪忠,刘恩山.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创造力的主要源泉。体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新课标指引下,体育教师要积极发挥创造精神,做好创新教育排头兵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应用途径  1 前言  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开阔的学习与活动环境,相对充分的思维、观察、操作、实践机会
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对NDV Lasota株的全长F基因进行了扩增与克隆,并对其进行测序.扩出的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664bp,单一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53个氨基酸的长肽,序列中有6个糖基
我国出版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具有一定的特点.在产业环境变革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便政府及相关企业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本文就出版企业边界、出版
每一个历史故事都是由曲折而生动的真实情境组成的,历史教师如果可以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用真实的情境展现出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丰富的历史故事的
课程改革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几年,2011年版新修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中,提出了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综合训练”的教学目标。器乐教学成为了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
广义线性模型是一类有着广泛应用的统计模型,可适用于连续数据和离散数据。而logistic模型作为广义线性模型的一个特例,在实用上,尤其是医药、生物、保险和经济社会数据的统计分
【摘 要】高中学生普遍对流行歌曲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但是以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却不能完全赏鉴此类歌曲。因此,积极、正确引导高中学生欣赏流行歌曲,成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努力培养学生甄别流行歌曲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流行 音乐 鉴赏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思想及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疯狂地追求时尚与潮流。流行音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