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俄罗斯人的眼光看俄罗斯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俄罗斯。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俄罗斯是一个样子,对于中国人来说,俄罗斯是另一个样子。这“两个俄罗斯”在某些情况下是近似的,甚至是重叠的。但是,在更多的情况和条件下,这“两个俄罗斯”又是大不相同的。在这里,传媒的报道和宣传起着极大的作用,人们会因为一则新闻,甚至一则简短的消息,而对一国的整体现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会赞同领导者的决策、政府的措施,并由此出发来看待对方的事务与发展。这在大的方面就决定了大多数普通人看问题的角度、态度和立场。现在,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对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认同、肯定就是这种情况。但是,总的认同和肯定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就是俄罗斯人眼中的俄罗斯,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就是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了。差异、分歧和疑惑依然存在。
  
  
  俄罗斯人眼中的俄罗斯
  
  现在,俄罗斯人对自己国家国情的看法和判断,与我们一些人对俄罗斯的看法和判断就不尽相同。比如对生活现状的看法,俄罗斯一家有影响的咨询调查机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06年底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52%的被调查者对俄罗斯的现状表示满意,而在2005年的相同调查中,该比例是39%。另一家咨询机构——列瓦达中心2006年9月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在2000多名被调查者中有76%的人认为,“生活是难,但是还可以”,“一切并不是这么糟糕”。该中心还通过数字的对比,指出近两年来,俄罗斯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上升了7%,而不满意度下降了5%。
  对生活和现状的满意度的上升也表现在对普京总统的支持上。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资料,2006年被调查者对普京的支持率达到了56%。对普京的支持,是对他进行的改革的支持,他们支持这种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而在我国,还是有人认为俄罗斯经济没有什么进展,只是在靠石油的世界市场价格上涨过日子。
  又如,对俄罗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不少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看法是有分歧的。根据俄罗斯另一家有影响的咨询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心2007年2月对2000人的调查,7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是欧洲人,也不是欧亚人,他们认为俄罗斯是个特殊的国家,因此要走特殊的发展道路。而列瓦达中心在“俄罗斯与西方”这一问题上的调查显示,约半数以上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是“西方人”。当然,这是积极意义上的“西方人”。在俄罗斯,对俄罗斯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基本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欧洲国家,二说是欧亚国家;而在我国对这一问题也基本上有两种看法,一是欧洲国家,二是亚洲国家,或者至少是受亚洲影响极大极深的国家。
  
  俄罗斯人怎样看苏联历史
  
  再有就是对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的看法。2007年3月5日,在斯大林逝世纪念日的这一天,俄罗斯的社会舆论基金会就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功过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是约半数的人认为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是积极的,而持相反意见的人占了1/3;但18岁~35岁的年轻人认为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起了积极作用的只有39%,持相反意见的为30%。列瓦达中心也进行了一次以“当今的俄罗斯需要斯大林这样的政治家吗”为题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52%的人认为不需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俄罗斯人来讲,对前国家领导人功过的调查并不是一种有特别含义的举动,因为,一是在俄罗斯评论过去的领导人是一种传统,人们并不因为领导人下台了(无论是被赶下台的,还是正常离任的)就不再提起,甚至噤若寒蝉;二是近年来时值卫国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日,人们更多地谈起斯大林是一种正常现象。
  在俄罗斯当今众多的社会调查中,还有一个重大的议题,那就是“你满意苏联历史上的哪个时期”。结论是,约有26%~31%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满意勃列日涅夫时期。这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个时期苏联开发了多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始大量产出,其产品的出口换回了源源不断的美元,这无疑给一蹶不振的苏联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日用品和食品;二是表明斯大林时期苏联国内市场上没有什么商品,人们在凭证供应的状态下艰难度日,渴望着丰富的食品和日用品。
  很明显的是,俄罗斯人并没有将对斯大林某个时期功过的评价和回到斯大林时代联系起来,也从未出现过自上而下的全面重新评价斯大林的运动和“斯大林热”。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人却肯定地将俄罗斯人的“当今的俄罗斯需要不需要斯大林这样的政治家”和“回到斯大林时代”联系在了一起,并且还得出结论,俄罗斯出现了要回到斯大林时代的“斯大林热”。我曾经就此问题询问过俄罗斯不同阶层的朋友,他们都极其明确地说:“在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热’!当然,渴望回到斯大林时代的人是有的,但他们构不成一种‘热’。”连俄罗斯共产党人也不曾说在俄罗斯出现了运动般的“斯大林热”。2007年1月20日,俄罗斯召开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联盟委员会”会议,与会者呼吁重建苏联。但是连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也只是承认,这是一个需要奋斗的目标。
  
  缩短距离 减少差异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要求俄罗斯人眼中的俄罗斯和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完全吻合,求同存异、寻求合作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也不是我们想像与愿望的那样。在最近十几年的个体贸易问题上,俄罗斯人和我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们有人认为,中国人的个体贸易拯救了处于危机边缘的俄罗斯经济,对俄罗斯人处于困境的生活起了极大的改善作用。然而,俄罗斯人却对中国“倒爷”的劣质商品和“不文明”的经商方式一直耿耿于怀,那种对中国商品质量的怀疑以及“我们的钱都被人赚走了”的逻辑依然在影响中俄贸易的扩大和深化。
  还有相当数量的俄罗斯人对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甚了了,总是认为中国还很落后,不可能生产出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在他们眼里,中国还很穷,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这种陌生既是由于这些俄罗斯人对中国现实情况缺乏了解,也源于历史上“老大哥”对“小弟弟”的传统偏见。
  与此同时,一些对中国现状有所了解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崛起的中国对俄罗斯是潜在的威胁。在上述几家咨询公司所作的调查中,一个普遍的结果是:被调查的多数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最可靠的盟友是德国,最大的对手是美国,在那些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国家里就有中国,这些人占被调查人总数的14%。这样一种对中国的误读导致一些决策在现实中搁浅。
  其实,凡此种种,在中俄交往史上并不是什么奇特现象,在人类交往史上这也不属非正常现象。当然,除了政治上的分歧、观念上的不同、行为准则的相左,还有人们在文化、传统、习俗和道德准则方面的差异。
  比如说,我们请俄罗斯人吃饭,往往都是盛宴,极尽待客之道。而俄罗斯人的待客之道,却不如我们复杂。对此,我们很不习惯,总是责怪俄罗斯人“不平等”的待客之道。我们总喜欢说,中国的美食享誉世界,对此俄罗斯人也很赞同,但实际上在美食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西方,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快餐。
  再比如,中国人习惯了白菜豆腐保平安的饮食原则,而在莫斯科要找白菜豆腐是找不到的。这只是饮食习惯的差异,不能说明其他问题。俄罗斯人从小习惯了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而我们的一些同胞在生活中已经习惯于高声谈笑,认为朋友见面、亲友相聚就图个热闹,而俄罗斯人则视之为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举动。
  当然,还有偏见的存在。我曾写过一篇短文,其中提到“西伯利亚寒流”这个自然现象。每到秋冬季节,来自北方的西伯利亚寒流总是频繁南下,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刮风降温。其实,“西伯利亚寒流”这个词本身毫无任何国家和政治含义,它所表达的只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个别俄罗斯人却提出,寒流就是寒流,为什么要说是“西伯利亚寒流”。说这种话的人肯定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偏要认为“西伯利亚寒流”是被人为地政治化了的现象,这就是偏见了。
  中俄友好是符合两国最大的民族利益和最大的政治利益的决策。只有人民间真切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不断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其他文献
海底会议与高山会议:气候是最主要的议题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开了一次堪称前无古人的内阁会议。这一天,数名内阁部长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戴着潜水镜,潜入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海底会议。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尼泊尔也宣布尼内阁全体成员定于本月底登上喜马拉雅山一处海拔5360米的营地召开会议。  专家们从这两则消息中悟出了暗含的深意。在即将挂上电话结束采访的那一刻,翟崑再一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的动向愈发引人关注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股民来讲,国际资本如何运动将别有意味本文作者是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的分析师,他的研究结论可能会让中国股民“心情不错”作者在文中指出:  沪深300指数在今年2月份的走势与非贸易外汇储备的增长出现了背离这种方向上的暂时性分离,可能意味着新进入境内的资金正处在潜伏状态,正处在逐步对人民币资产建仓的过程中两者趋势不可能长期背离,必
如果将2007年俄罗斯一系列强势举动仅仅理解为是俄罗斯向世界炫耀武力是要重新回归“冷战”,那就过于简单了英国《泰晤士报》在评论普京赤裸上身这个生活细节时称,“这是1939年苏德条约签订以来,俄罗斯领导人最大胆地表现政治自信”实际上,普京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健壮的肌肉,更是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的内外诉求,以及俄罗斯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思考    走上复兴之路    俄罗斯著名诗人丘特切夫有一句名
新中国在成立后,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努力,但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阻挠,长时间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1949年~1956年间,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不但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搞了一系列反华决议和活动。对此,中国政府严予驳斥,坚决斗争,捍卫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和尊严。  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当日关于以武力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的声明和公然命令美国海军侵入台湾和台湾海峡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外交中得到延伸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出发,准确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大棋局中的战略位置,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体现中国新外交智慧,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塑造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合作民主进步力量的良好形象,丰
翟 崑[email protected]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女娲补天是因为天有缺口。由此延伸,我们会发现“缺口”是个多么吸引人的本源性话题。缺口展现着世界的若干本质特征,比如说挑战、危机、灾难。人类对待缺口的方式,比如填补、绕开、陷入等,则展现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或改造世界的。  缺口无处不在。在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惟一曾三次获
1994年,刚刚40出头的托尼布莱尔当选英国工党领袖,而在保守党长期执政的英国,变革呼声正在日益高涨,有人预言,布莱尔将成为下届英国首相就连保守党内元老级的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对他赞许有加果然,1997年5月1日,44岁的布莱尔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成为了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年轻帅气潇洒,在担任首相期间还添了个儿子,这些都使布莱尔在许多国家公众中都挺有人缘,包括在中国身为左翼政党领袖,又
2009年9月22日,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和国际研究学部主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25届国际论坛一“展望日本新内阁的内政与外交”在京召开。来自国内的50余位知名日本问题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过去五年,是日本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华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五年:从小泉时期不接受快速上升的中国,到安倍时期逐步认识历史、小心翼翼地接受中国,到福田时期比较肯定地认可历
美国和西方媒体并不能提供确凿证据,缅甸本身既不存在研制实力,也无此政治环境。但是猜测和传闻已将缅甸置于核问题笼罩之下。    最近一段时间缅甸的核问题尤其是缅朝核合作成为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缅甸真的在发展核武器,还是西方世界对缅甸军人政权的再次妖魔化?由于缅甸的长期封闭,世人对缅甸核问题犹如雾里看花,难以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由“江南”号引发的    联合国安理会今年6月通过对朝鲜
张群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知日派”,在蒋介石对日外交的决策中。扮演了“苏秦”、“张仪”的角色,故人称其为蒋对日外交的“怀刀”。    留学日本,与蒋“一见如故”  张群,字鹤军(后曾改称“岳军”)。1889年5月生于四川。其父供职于衙署,一生以“作幕”为业。张群耳濡目染,很早便熟悉官场内幕和运作方式。16岁时,张群考入华阳中学堂。由于受反清革命思潮的影响,1907年,张群考人“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