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说,在企业宣传系统干摄像好多年了,通常传统的拍摄会使用单位的松下P2肩扛大机器,但那个头和分量适合大型的新闻和宣传片,有时候,拍些纪录片风格的影片,实在是有点累,而且,大机器拍摄纪录题材,会因为外形太过“彪悍”,也会对被摄对象产生压力,导致画面不够真实生动。
但对小型机一直缺乏信任,直到领导把一台松下AG-AC-90放到我们摄像组,经过实际使用,套用比较时尚的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服气了!”,呵呵,那就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使用体会吧。
轻巧灵便的机身
AC-90是小巧可爱的,做工很精致,拿在手里,重心平衡很好,试着长时间连续拍摄,并没有觉得怎么累。左面是简单的面板按键功能区,刚开始还不适应,觉得怎么这么少的按键,用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很多菜单和功能的深入设置都放在了触摸屏里,露怯了,原本习惯了密密麻麻的机身按键,实际上,这种小机身的设计也有它的道理,把更多不常用的功能转移到触摸屏上,主要常用的关键功能放置在机身上,这样既快捷,又能方便操作。
其实想想也是这么回事,大型机很多的功能并不常用,或者说不是每次拍摄都要随时调整所有功能,常用的无外乎那对焦、白平衡、斑马纹、时码和音频设置几项而已。突然感觉,小机器上手真简单,印象不错。
虽然AC90的机身比较小,但依然使用了大型机习惯的三环式操作镜头,变焦、对焦和光圈,左手就可以单独全部掌控,这是很有用的,在拍摄活动跟踪时,对焦和光圈,要是进入菜单或者繁琐操作,是耽误事的,影响抓拍的效率。在拍摄过程,只使用这三环的操作,基本就能够完成大部分场景的控制。
优秀的画质表现
如果说操作是第一感觉,那么对于摄像师来说,更要注重机器的画质表现力,我迫不及待地拍摄了一些日常的多种场景,在灯光、日光等一般经常遇到的环境下体验了AC90的性能,之后,马上把记录的SD卡插到笔记本上观看,这一点很方便,不必需要专业一点的后期平台,就能轻松观看AC90的素材,尽管我的笔记本电脑不是最新的。
拍摄之前,我已经把格式设置为1080/50P,使用最高的28Mbps码率,这也是AVCHD格式最佳的画质表现了,我习惯使用一台机器的顶级的性能指标,即使播出或者制作不需要,也要这么做,为后期留出更大的余地。在50P的模式下,左右摇摄镜头显得更加轻松随意,不会出现以往50i格式的扫描场的锯齿现象,尤其是做后期的时候,静帧或者慢动作特效,也很平滑流畅,清晰度比隔行扫描好很多,也可以大大减轻以往25P逐行拍摄时,那种画面的微微闪烁感,50P的AC90画面几乎感觉不到这种闪烁。
从原始的AC90画面来看,色彩和锐度都很令人满意,获得的素材和P2的素材混编,给领导审片,他们没有提出任何有关画质方面的问题,这样是最好的,以后可以在大机器和小机器之间混合使用,不同拍摄环境和题材,使用不同的机器,在不牺牲画面质量的情况下,突出各个机器的性能特长,在大机器不方便使用的环境下,小机器依然能够胜任。
关于色彩
AC90的色彩和其他松下机型相似,还原真实稳定,自动白平衡也很实用,我在各种复杂光线环境下一个长镜头拍摄,色温一直能够恒定不变,这对于后期剪辑来说,不必要再调色,而前期拍摄中,也不需要频繁手动调整色温,只要是场景色温差距不大,不会出现较大的色彩跳跃。在纪录片拍摄中,如果色彩漂移非常大,只能不断调整白平衡数据,这就大大降低了纪录片抓拍的效率,从AC90的实拍中,对于环境颜色的准确把握是可以信赖的,就像紫色这种较短波长的颜色也是能够准确记录的,而大红大绿这种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也没有出现“自以为是”的调整,色彩的锁定是可靠的。
关于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功能一般在肩扛机型上是没有的,按部就班地手动对焦工作方式对焦点的精度是很有把握的,如果能够又快又准地自动对焦,对于摄像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利。AC90的自动对焦性能还是很理想的,构图中想要得到的主体,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全高清的要求,使用时间长了,几乎开始完全信赖这个功能,这对记录题材来说,相当实用,不必再手忙脚乱地手动对焦了。某些场景下,即使动态物体很多,自动跟焦功能也可以准确地锁定焦点,对于干扰对焦的物体适当给予忽略,这点很好。
关于光学防抖
由于是小机器,当然更习惯手持拍摄,不需要三脚架等辅助设备,随身带着,随手就拍,这是小机器先天的优势,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和压力,不知不觉中就能捕捉生动真实的影像,而手持拍摄时,晃动对画面的危害显然很严重,我几乎在所有的拍摄中都要打开机器的OIS防抖功能,实践证明,AC90的光学防抖性能真的不错,在行走和车辆中拍摄,环境其实一直是晃动不定的,而用这个机器拍摄,在适当练习把握的力度之后,画面在光学防抖的帮助下,长焦和广角端都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性,广角端时候,横移或者跟拍,甚至有一种斯坦尼康减震器一样的感觉,或者像小轨道在移动拍摄。尽管开启防抖会消耗多一点电池能量,但现在的电池很便宜,我一般常规的一天记录拍摄,两块国产加厚电池,足够应对了。
关于录制模式
AC90双SD卡槽的设计也很贴心,拍比较重要的活动,我一般使用双卡同步复制模式,这样的安全性最高,确保录制内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有时候一整天的普通会议记录,我则使用双卡连续录制,不需中断,就能完整记录下来,前提是尽量使用适配器电源,避免更换电池时间导致领导的重要讲话遗漏。
关于录音系统
个人对标准的广播级音频要求很高,比如在各种仪式场景或者人物采访中,对于同期音和采访指向性录音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没有采用DSLR作为辅机的原因。AC90在这么小的机身上,也提供了标准的广播级规格的双路XLR接口的MIC输入,和大型机一样的幻相电支持和手动双路调整,即使和大机器组成多机位同步录制,它的音频质量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也无缝支持我们既有的广播级录音话筒和无线MIC,更加方便出镜记者在快速机动和运动中的专业采访。
但对小型机一直缺乏信任,直到领导把一台松下AG-AC-90放到我们摄像组,经过实际使用,套用比较时尚的话,“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服气了!”,呵呵,那就简单说一下我的个人使用体会吧。
轻巧灵便的机身
AC-90是小巧可爱的,做工很精致,拿在手里,重心平衡很好,试着长时间连续拍摄,并没有觉得怎么累。左面是简单的面板按键功能区,刚开始还不适应,觉得怎么这么少的按键,用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很多菜单和功能的深入设置都放在了触摸屏里,露怯了,原本习惯了密密麻麻的机身按键,实际上,这种小机身的设计也有它的道理,把更多不常用的功能转移到触摸屏上,主要常用的关键功能放置在机身上,这样既快捷,又能方便操作。
其实想想也是这么回事,大型机很多的功能并不常用,或者说不是每次拍摄都要随时调整所有功能,常用的无外乎那对焦、白平衡、斑马纹、时码和音频设置几项而已。突然感觉,小机器上手真简单,印象不错。
虽然AC90的机身比较小,但依然使用了大型机习惯的三环式操作镜头,变焦、对焦和光圈,左手就可以单独全部掌控,这是很有用的,在拍摄活动跟踪时,对焦和光圈,要是进入菜单或者繁琐操作,是耽误事的,影响抓拍的效率。在拍摄过程,只使用这三环的操作,基本就能够完成大部分场景的控制。
优秀的画质表现
如果说操作是第一感觉,那么对于摄像师来说,更要注重机器的画质表现力,我迫不及待地拍摄了一些日常的多种场景,在灯光、日光等一般经常遇到的环境下体验了AC90的性能,之后,马上把记录的SD卡插到笔记本上观看,这一点很方便,不必需要专业一点的后期平台,就能轻松观看AC90的素材,尽管我的笔记本电脑不是最新的。
拍摄之前,我已经把格式设置为1080/50P,使用最高的28Mbps码率,这也是AVCHD格式最佳的画质表现了,我习惯使用一台机器的顶级的性能指标,即使播出或者制作不需要,也要这么做,为后期留出更大的余地。在50P的模式下,左右摇摄镜头显得更加轻松随意,不会出现以往50i格式的扫描场的锯齿现象,尤其是做后期的时候,静帧或者慢动作特效,也很平滑流畅,清晰度比隔行扫描好很多,也可以大大减轻以往25P逐行拍摄时,那种画面的微微闪烁感,50P的AC90画面几乎感觉不到这种闪烁。
从原始的AC90画面来看,色彩和锐度都很令人满意,获得的素材和P2的素材混编,给领导审片,他们没有提出任何有关画质方面的问题,这样是最好的,以后可以在大机器和小机器之间混合使用,不同拍摄环境和题材,使用不同的机器,在不牺牲画面质量的情况下,突出各个机器的性能特长,在大机器不方便使用的环境下,小机器依然能够胜任。
关于色彩
AC90的色彩和其他松下机型相似,还原真实稳定,自动白平衡也很实用,我在各种复杂光线环境下一个长镜头拍摄,色温一直能够恒定不变,这对于后期剪辑来说,不必要再调色,而前期拍摄中,也不需要频繁手动调整色温,只要是场景色温差距不大,不会出现较大的色彩跳跃。在纪录片拍摄中,如果色彩漂移非常大,只能不断调整白平衡数据,这就大大降低了纪录片抓拍的效率,从AC90的实拍中,对于环境颜色的准确把握是可以信赖的,就像紫色这种较短波长的颜色也是能够准确记录的,而大红大绿这种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也没有出现“自以为是”的调整,色彩的锁定是可靠的。
关于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功能一般在肩扛机型上是没有的,按部就班地手动对焦工作方式对焦点的精度是很有把握的,如果能够又快又准地自动对焦,对于摄像师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利。AC90的自动对焦性能还是很理想的,构图中想要得到的主体,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全高清的要求,使用时间长了,几乎开始完全信赖这个功能,这对记录题材来说,相当实用,不必再手忙脚乱地手动对焦了。某些场景下,即使动态物体很多,自动跟焦功能也可以准确地锁定焦点,对于干扰对焦的物体适当给予忽略,这点很好。
关于光学防抖
由于是小机器,当然更习惯手持拍摄,不需要三脚架等辅助设备,随身带着,随手就拍,这是小机器先天的优势,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和压力,不知不觉中就能捕捉生动真实的影像,而手持拍摄时,晃动对画面的危害显然很严重,我几乎在所有的拍摄中都要打开机器的OIS防抖功能,实践证明,AC90的光学防抖性能真的不错,在行走和车辆中拍摄,环境其实一直是晃动不定的,而用这个机器拍摄,在适当练习把握的力度之后,画面在光学防抖的帮助下,长焦和广角端都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性,广角端时候,横移或者跟拍,甚至有一种斯坦尼康减震器一样的感觉,或者像小轨道在移动拍摄。尽管开启防抖会消耗多一点电池能量,但现在的电池很便宜,我一般常规的一天记录拍摄,两块国产加厚电池,足够应对了。
关于录制模式
AC90双SD卡槽的设计也很贴心,拍比较重要的活动,我一般使用双卡同步复制模式,这样的安全性最高,确保录制内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而有时候一整天的普通会议记录,我则使用双卡连续录制,不需中断,就能完整记录下来,前提是尽量使用适配器电源,避免更换电池时间导致领导的重要讲话遗漏。
关于录音系统
个人对标准的广播级音频要求很高,比如在各种仪式场景或者人物采访中,对于同期音和采访指向性录音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没有采用DSLR作为辅机的原因。AC90在这么小的机身上,也提供了标准的广播级规格的双路XLR接口的MIC输入,和大型机一样的幻相电支持和手动双路调整,即使和大机器组成多机位同步录制,它的音频质量也是毫不逊色的,当然也无缝支持我们既有的广播级录音话筒和无线MIC,更加方便出镜记者在快速机动和运动中的专业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