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人格修养的塑造是高中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升学压力过大,独生子女性格孤僻、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加等社会现象凸显。为了能够让这些消极现象不影响高中学生的人格养成的过程,高中阶段教育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利用文化传统的教育价值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文言文;古诗词;人格;修养;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对于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养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教育作用。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能力,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养成。
一、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文言文和古诗词本身自带的局限性
文言文和古诗词主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智慧,但是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和人们的视野。现代生活中不会文言文和古诗词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白话文占生活的主导位置,不会白话文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难行。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程度基本成熟,学生自主意识加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对于自己不喜欢不爱好的知识,普遍认为文言文与当今时代不符,加之文言文和古诗词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的现状,学生不愿去阅读学习。因此,高中学生不愿学习和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所带的有限性。
(二)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兴趣的缺失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简单地认为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愿自主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主要原因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已经失去原有的使用环境和意境,其内容与现代生活差异甚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语义障碍,往往下了很大功夫去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下。
(三)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教学方法老旧、单一,致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枯燥和冗长,感觉文言文不适用于现代生活,逐渐形成学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无用论。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灌输法,只是将重点和难点简单地画出来让学生背诵。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教师由于年龄所限或省时省力,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养成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文言文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良好人格修养
高中语文教材是进行人格教育的基础,语文教材包括很多类型的内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散文等。文言文和古诗词不同于人格教育的专门教材,通常关于人格教育的内容隐藏在具体的课文之中。因此,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要想对高中学生的人格进行教育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每一篇教学内容的本质都有大致了解,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编写意图,挖掘文章中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人文因素。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者由兰亭集会想到在有限生命中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创造,了解作者在人生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又如教读《鸿门宴》时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性格、人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对比出刘邦、项羽各自身上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总结出刘邦必胜、项羽必败的历史必然性。
(二)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的人格修养
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素养,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语文理论知识。新时代语文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报纸杂志,钻研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争取早日把自己所教课程作为优质课。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对文言文和古诗词感兴趣想专研,文言文和古诗词基础扎实,才能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内涵由难化易,准确翻译,吸引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兴趣,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丰富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在文言文和古诗词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特点设定好预定的目标,还要心中有学生、依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设置出区分度,把文言文学习的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學习意识和自愿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内涵,侧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人格修养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要树立一定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附 注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建设”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632。
作者简介:张志高,1981年生,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教于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文言文;古诗词;人格;修养;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和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智慧,对于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养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教育作用。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不仅能够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能力,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养成。
一、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文言文和古诗词本身自带的局限性
文言文和古诗词主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思想智慧,但是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慢慢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和人们的视野。现代生活中不会文言文和古诗词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白话文占生活的主导位置,不会白话文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难行。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程度基本成熟,学生自主意识加强,受心理意识的影响对于自己不喜欢不爱好的知识,普遍认为文言文与当今时代不符,加之文言文和古诗词逐渐退出生活的舞台的现状,学生不愿去阅读学习。因此,高中学生不愿学习和阅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所带的有限性。
(二)高中学生对于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兴趣的缺失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爱好,简单地认为文言文和古诗词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愿自主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主要原因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已经失去原有的使用环境和意境,其内容与现代生活差异甚大,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语义障碍,往往下了很大功夫去学习,学习效果不明显,效率低下。
(三)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教学方法老旧、单一,致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枯燥和冗长,感觉文言文不适用于现代生活,逐渐形成学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无用论。大部分的教师都采用灌输法,只是将重点和难点简单地画出来让学生背诵。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教师由于年龄所限或省时省力,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对学生人格修养养成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文言文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良好人格修养
高中语文教材是进行人格教育的基础,语文教材包括很多类型的内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散文等。文言文和古诗词不同于人格教育的专门教材,通常关于人格教育的内容隐藏在具体的课文之中。因此,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要想对高中学生的人格进行教育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了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每一篇教学内容的本质都有大致了解,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编写意图,挖掘文章中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人文因素。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者由兰亭集会想到在有限生命中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创造,了解作者在人生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又如教读《鸿门宴》时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性格、人格。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对比出刘邦、项羽各自身上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总结出刘邦必胜、项羽必败的历史必然性。
(二)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的人格修养
作为一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素养,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语文理论知识。新时代语文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报纸杂志,钻研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争取早日把自己所教课程作为优质课。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对文言文和古诗词感兴趣想专研,文言文和古诗词基础扎实,才能将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内涵由难化易,准确翻译,吸引学生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兴趣,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丰富文言文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在文言文和古诗词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特点设定好预定的目标,还要心中有学生、依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设置出区分度,把文言文学习的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學习意识和自愿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内涵,侧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人格修养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还要树立一定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附 注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建设”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632。
作者简介:张志高,1981年生,甘肃省会宁县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任教于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文言文和古诗词。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