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护理模式探讨

来源 :医学与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un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护理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智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认知、情感、人格及语言障碍,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识别力明显减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患者的饮食起居调养、心理疏导、行为照料、智能训练等多方面护理,对延缓病情,维持认知及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2004年05月至2008年7月之间笔者对我中心60例中、重度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在醒脑静(麝香、栀子、郁金、冰片)、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精心护理。
  
  1饮食起居调养
  
  饮食血管性痴呆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所以喂食时液体和固体食物要分开,嘱患者坐起,1次不要喂太多,速度不宜过快,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咀嚼,细嚼慢咽,避免呛咳,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留心患者的饮食习惯,尽量迎合患者口味,保证营养丰富,品种多样以提高食欲。多食谷物、瘦肉、豆类、海产品等,禁食黏性食品。对情绪烦躁的患者,尽量少食油腻煎炸食品,避免生热助火,多食蔬菜、水果及流质食物,有助于稳定情绪。对不知饥饱,进食不主动,喂食不合作的痴呆患者,更要耐心设法劝喂,保证每餐入量。
  起居调整患者Et常活动的生物钟,安排好作息规律,定时起床,按时休息 夏季06:00、冬季07:00定时起床,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60分,避免白天睡觉,夜间吵闹。晚饭后陪患者散步20~30分,21:00就寝。
  
  2心理疏导
  
  尊重理解千万不要因患者智力障碍,就对其斥责、讥笑,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自卑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对患者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等,应充分理解,耐心解释和劝导。
  鼓励安慰对待痴呆患者精神上要鼓励安慰,以减缓痴呆的进展。痴呆患者除出现智力衰退外,常可发生情绪变化,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行为散漫或不稳定,甚至出现暴怒等冲动行为,故此类患者除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及护理也不可缺少。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更多的耐心、关心、爱心、细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训练,争取患者的合作与理解,避免情绪波动或忧郁,鼓删患者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心情愉快,安度晚年。
  
  3行为照料
  
  指导人的大脑、身体、四肢的功能都是用则进,不用则废。对轻度痴呆患者,要督促其自己料理生活,动手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参加社会活动,安排一定时间看报纸、看电视,使其与周围环境有一定接触,减缓精神衰退。
  协助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花一定时间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如梳洗、进食、叠衣被、如厕及认路、认病室门;带领患者整理病室内务,如擦桌子、扫地。坚持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基本自理。切不可图省事,事事包办,反而会加速患者痴呆的发展。
  
  4智能训练
  
  往事回忆鼓励患者回忆一些趣事和让患者有成就感的事,这样可驱走患者哀伤、抑郁的情绪。与患者心平气和的交谈,对于患者的提问,应给予简单明了的回答,不要敷衍了事,不要和患者发生争执。通过记忆训练,帮助患者记住居住环境、周围的人、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让患者看电视新闻,然后提问新闻的大概内容,可以经常询问,让患者回答。
  具体训练由于多梗死性痴呆患者多有明确急性脑血管病病史,不少患者遗留语言障碍,因此要耐心训练患者发音,指导其多动脑,用记忆、计算、读书方法刺激大脑,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或计算,改善患者思维能力;定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声波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调节人体内各个器官的节奏;找一些有益于智力锻炼的玩具,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经常让患者对一些图片、实物、单词归纳和分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可教他们记一些数字,从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亦可利用玩扑克牌、智力拼图、练书法等,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5其他护理
  
  5.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有效地延缓大脑衰老,对早期多梗死性痴呆患者尤为有利。运动方式要因人而异.可以进行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舒缓运动,运动量应循序渐进。身体轻松,精神舒畅,食欲增进,睡眠平稳,可作为运动效果良好的标志。
  5.2安全护理
  对中、重度痴呆患者要事事处处留意其安全,不要让其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行走时应有人扶持或关照,以防跌倒、摔伤、骨折,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对居住在高层病房的患者,更应防止其不慎坠楼。对患者情绪波动异常,要加强看护,并及时与家属沟通,防止发生意外。
  
  6结语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躯体和精神共同障碍的疾病,患者多有语言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加之智能、情绪变化,使护理工作更加繁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亲切、温暖的关怀,待患者如亲人,使患者感到住院如在家,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预见患者的需求,在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简介:
  穆汉丽女(1970-),主管护士,从事老年病及康复科护理工作近二十年。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9岁,因怀疑腹膜后实性肿块,给予增强CT检查鉴别。 首先,给予静脉试验3%碘普罗胺注射液1毫升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检查者诉无不适,再给予增强CT检查。一般常规检查前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再以每分钟90ml碘普罗胺注射液静脉高压注射完毕后,CT扫描检查,检查完结束后,患者诉恶心,四肢发麻,即予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患者诉感觉好了许多,但浑身无力,即予以
期刊
怎样观察护理分娩疼痛,使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疼痛感觉减轻,减轻产妇紧张,恐惧感,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已成为产科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导如下。    1疼痛的观察     1.1评估产妇的一般情况  首先在产妇入院时通过与临产孕妇进行交谈,了解产妇的文化水平及分娩态度,孕期接受健康教育情况,对分娩过程的了解认识程度,观察分析产妇精神状态。判断产妇是否紧张对分娩疼痛的看法,其次监测产妇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的观察效果。方法:对514例早孕终止妊娠患者,药流后阴道出血量、持续时间及流产后是否感染等临床应用中效果情况回顾。结果:药流后10天,阴道流血量少,复查子宫附件B超,流产率90%,尿HCG为阴性或弱阳性;30天再次复查B超,完全流产率为95%,尿HCG均为阴性,无阴道流血。结论:米非司酮片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率为90%~95%,药物流产已被认定
期刊
人的体温超过正常高限的现象。又称发烧。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的影响。因此判定是否发热,最好是和自己平时同样条件下的体温相比较。如不知自己原来的体温,则腋窝体温(检测10分钟)超过37.4℃可定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传染病),其次是结缔组织病(胶原病)、恶性肿瘤等。发热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
期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因上腹痛、憋胀不适3个月,行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后壁黏膜皱壁有一半丘状隆起,直径约0.5cm,表面光滑,钳取稍脆,取活检4块,送病理切片检查。2天后病理报告:小块黏膜重度非典型增生局灶区癌变。1周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胃壁柔软体上部后壁可见肿块约0.5cm,大、小弯侧及贲门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术后大体标本见胃体上部后壁见一隆起型肿物,大小0.6×0.7×0.3cm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可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可控释地诺前列酮栓阴道栓剂而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样条件的孕妇用常规小剂量催产素静滴促宫颈成熟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效果和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达91%,24h临产率明显增高,阴道分娩率上升,剖宫产率下降,新生儿结局无影响。结论:
期刊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护理    近年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推广,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骨科从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疾患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观念也在进步,目前,社会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人性化护理即“以人为本”,目的是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最终提高护理质量。作为一名中医医院心内科的护士,在工作中我发现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尤为重要,现在此做一些浅谈。  关键词中医;心血管疾病;人性化;护理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于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人们日益要求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护理部主任在改变工作模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护理部主任;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问题一直以来是政府机构和护理领导者们关注的问题。护理机构,尤其是老年病房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患者需求的变化、工作人员短缺、经济拮据和大众对服务质量的理解等问题,是对护理工作的挑战。面对如此的
期刊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结核病人中,复治病人的比率逐年增高。这不仅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对结核病的预防将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通过对2007年至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56例复治病人的初治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对象,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护理对策,坚持对住院病人的防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临床质料    56例患者中,性别,男38例,女18例。年龄,40岁以上25例,4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