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作品展总是带着一种让人激动和充满希望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作为我国主要的艺术教育基地——美术院校,不管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还是在引领国内艺术之潮中,都是最重要的一片沃土和发源地,学生们承载着前辈艺术家和教师的希翼。因此其毕业作品也成为界内最为关心和热议的一个主题。毕业生作品直接反映了院校近年来的教学方向和成就,也透射着这个时代新生的艺术力量最强劲的进发状态,并毫不客气地碰触着艺术界最敏感的神经。
因而,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4届即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活动应运而生,这次展览在有着“雕塑城”美誉的长春拉开了序幕,于8月27日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雕塑艺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主办方自2006年开始组织筹办“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本届展览由《雕塑》杂志社、长春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自6月底截止征稿,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35家院校300余件来稿。并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严格的遴选,按专家投票数,从中挑选出86件优秀作品参加实物展,它们分别来自全国20余所院校。
展览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殷小烽主持,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章瑞安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史主任刘冬辉先生、《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尚熹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副主任景育民先生、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毅夫先生、长春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天府先生、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教授,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鲍海宁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董书兵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吴雅琳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纪连路教授、河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黄兴国教授。
在开幕式上,朱尚熹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以及《雕塑》杂志社,对举办这次活动的主办和承办单位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毕业生雕塑作品实物展以外,他说:“考虑到网络平台的便捷和广泛性,7月我们在雕塑在线网站举办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展出作品291件,这次展览是国际性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评选出了86件作品参加了今天开幕式,与此同时,我们又与福建惠安石雕基地的泉州鼎立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结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一个服务对象为高校毕业生的雕塑展派生出三个活动,容广泛性、精品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立体地,生动地履行了我们对雕塑未来的责任。”“青年学生的独特视角决定了展览的鲜活性质,其生命力非常旺盛,这是别的展览无法相比的。”章瑞安则从展览的目的和意义角度向在场的师生说:“我们举办这样一个雕塑展是为中国雕塑教育成功地设置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展示我们大学生的艺术才华和这几年学习的成果。以促进中国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其次举办这个展览是为了使得高校的雕塑专业之间有个交流的机会,以推进中国雕塑事业改革与发展。”长春在雕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这座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建设于城市市中心的现代雕塑艺术博物馆和世界雕塑公园,每_二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雕塑大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优秀的雕塑艺术家。徐毅夫对毕业生展给予了评价:“青年学子的雕塑作品在长春展览,为其增添了清新的艺术之风。”并“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愿意为雕塑艺术的同学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希望大家创作更多更好的雕塑精品,利用长春雕塑公园这个舞台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作为此次展览承办方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展览的组织筹备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其得以顺利进行。
本次展览由评委亲临展览现场,共同投票,认真地对所有展出的作品进行反复思考和斟酌,最终选出《雕塑》杂志学术奖4名以及优秀奖9名。在开幕式中,范伟民社长宣读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获奖名单。在长春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天府先生宣布展览正式开幕后,毕业生展拉开序幕。
教学状态与作品解析
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征稿范围有来自国内备院校雕塑专业的学生,此外还有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毕业生作品,范围包括了华东地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等高等院校。除了国内的学生作品,主办方还收到了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土耳其密玛希南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韩国全州大学的毕业生共49件作品来稿,其作品形式和观念均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如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作品多为装置、多媒体艺术,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作品多为具像写实类架上雕塑,韩国全州大学学生作品偏向现代工艺,而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形式更为自由。
从国内各院校来稿情况看,中国美术学院其毕业生作品主要来自雕塑系具像雕塑工作室、公共空间艺术工作室、材料视觉工作室、形态与观念工作室、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这5个工作室,以及公共空间艺术系城市雕塑专业。从中国美术学院5个工作室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该学院雕塑专业教学的体系特征,具像雕塑工作室的作品坚持一贯的写实风格,力求在对具像造型的捏塑中体现直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力度。公共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体现了对物体与空间的思考和塑造,作品中呈现了大的空间,也有小的空间,有触手可得的具体空间,也有心理想象的虚拟空间。材料视觉工作室作品则突出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媒介作用,在10件来稿中,有5件作品均选择了主要以木这种传统材料作为表现语言,突出木头的语言特性,回归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形态与观念工作室作品主要以装置作品为主,用切割、锻造、拼贴、影像等手法再现物质的另一种可能的形态。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多为软雕塑,用柔软的织物和纱线突破传统雕塑坚硬的性质。公共空间艺术系城市雕塑专业作品则主要探讨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有些作品体现自然界的动物与人类关系问题。有些作品体现消费与“暴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的作品体现当今社会公共空间中不同角色的代表者形象;西装革履的投机商、前卫时尚年轻网虫、都市女白领,还有作品在关于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之中寻找答案等。
同处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来稿的学生作品无论是从作品的基础功底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较往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京津地区主要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作品。中美的几件作品跟往年相比,多数学生逐渐在创作中摆脱了导师的风格束 缚,而呈现出自己的审美特质,并且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市场定位。天津美术学院的作品显示出一种传统和现代表现方式的结合,并尤为关注现代人内心的变化,其构建方式较为丰富,如给传统雕塑材料石头穿上各种人为雕琢的现代外衣,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还有依靠门前的女孩雕像,作者用写实的手法精心刻画人物面部表情,表现了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感受与理解,以及我们对身边发生的情感的体验。独坐船头的满身刻着水纹的人物雕像自驾一只经历无数旅程、已扭曲变形的小舟自由逍遥地行游于天地之间,低头看着自己的掌纹若有所思,若欲看透自己的内心、灵魂,过去和明天……对古代题材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进行重新解读的组雕着重刻画古典精神对现代人的启示等。
东北地区的鲁迅美术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作品体现了东北地区的雕塑实力,如同一股理性之潮。鲁迅美院几件作品体现了学生对人和人性的认知和挖掘。巨大的人物由不同颜色的方块组成,立于狭小的空间中,不仅表现了环境对人的压抑,也从另一面体现了人物“欲望”的不断膨胀。三张迎风而前的面孔在强风中扭曲变形,看不清每个人真实的面容,外来的力量早已模糊了本真的脸孔。另一件作品则把人体表现成像生物标本切片式的状态,成为显微镜下的观察对象,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与自然的美系的失衡状态被一览无余。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来稿中有5组作品均带有高高的基座,其雕塑艺术如同王广义的油画《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一样透出着对精神的祭奠。
西南地区的四川美术学院的作品则主要来自雕塑系景观雕塑专业和景观设计专业。具像写实仍是学生作品的主要风格,多为学生个人体验,几乎没有宏大叙事的主题性创作。卡通的形象也在这些作品中有着较多的体现。
华中地区的湖北美术学院,其作品多以写实具像雕塑为主,并显示了较强的木雕创作水平。如用木雕刻的蔬菜系列,其利用材料和对材料理解的能力在作品中有着较好的表现,有着平淡天真的质感。还有取材于京剧人物的一组术雕作品《粉墨春秋》,通过大刀阔斧的手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当代造型的表现。如果说表现京剧人物的木雕是浓墨重彩,那么另一组木雕《潮》则朴实淡雅,作品造型洗练,手法感性,颇有刀斧趣味。同样是表现人物的两组木雕,一个取材于传统文化,一个则表现现代文化;一组身着传统戏曲服饰,以戏曲动作亮相,而另一组则着重刻画时下穿着前卫的年青人。引申出意义:时尚与传统的对比。
然而遗憾的是较少有石雕,现代陶艺、青铜铸造、金属焊接、综合材料,环境艺术类的作品。
这一问题引起了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的注意,作为关注整个雕塑专业和雕塑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意识到将学院的雕塑教学和雕划企业相结合,能使两者相互取经、相互交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不足以及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8月3日在福建惠安这个雕刻之乡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主办方特意组织专家从来稿小挑选了15名优秀毕业生参加为期15天的石雕创作营。通过实践,使得毕业生们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尝到了在书本中没有尝试到的感觉,增强了其信心,提高了其动手能力。
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其相异的地域文化以及与外界的联系程度都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然而从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代学生在面对自我和现实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关心、思考、追问,反映了他们积极主动介入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人文主义情节是一致的,而这种情节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拥有的品质和职责。他们的思索由内向外扩散,触及到自我的内心世界,关注到人的存在本身,发展到对他者的深度观察,拓展到社会的结构和关系……冷冰冰的作品消逝了,映入眼小的是充满热情和执着的用心之作。
《本命年》,将4头牛进行拟人化的塑造,展示人生的不同状态和阶段。作品《我的梦》,让人联想到中国台湾的一首学生励志歌《蜗牛》,唱出了小人物渴望实现梦想,努力争取的大精神。而《消逝的光年》充满青春的气息,女孩美好而又青春地沐浴着阳光,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叹青春的短暂。《E小调的随想》则是一组正在舞蹈的5对人,把小资情调体现至极。而作品《潮》中,我们看得出作者对材料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能力,除了那些沉重的主题,冷静的思索以外。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小的事情和生活变化值得关注。这件作品就是有着现代精神和题材的一组小木雕,让人细心品味木雕的魅力。还有《秀·哉》这件作品,几个含笑可掬的娃娃,塑造到位,人们逐渐怀念过去的纯真和童趣……这些都是对个人的自我关照和周围生活表现的优秀作品。
当然,还有一些作品显示出这个年龄的青年人在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和各种文化交融、冲突中理性和严肃的思考。在《三元论的圈套》中,作者试图描述人类在寻找答案的解读中,呈现出作者的质疑态度,或许这些人为创作出来的理论和认知是揭示真相过程中的一道迷雾,兴许应该像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静静地矗立着,冷静地思考着。而这样面对冷静的还有《观望者》,他在圈套中冷静观望。逐渐失去灵魂被悬挂的木雕作品《被悬桂的灵魂》,表现作者在这种矛盾和无奈中不放弃,苦苦寻找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雾露坛霞》将人物失重和无助的状态表达得更为彻底,各种失衡问题困扰现代人们。尤其是起着净化人类灵魂作用的艺术家。《欲望——惑》中将人类的欲望进行了具体化的揭示。《穿帮》一作之意,也是和欲望有关,作者将奢华与暴力联系,暗示人们不应盲目追求奢华,更不必用奢华做伪装来隐藏现实的真相。《弱者的衣装》则是失去灵魂弱小的人类躯壳,在不断反省和追问中寻找到的一种赖以武装自己,像刺猬般钉满铁钉的衣裳。《七个小矮人的危机》这件作品显示了作者在洞察社会巨变中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人们积极地期待着美好事物,等待着希望,在《浮世·日出》之前,人们不断追求着,都想努力到达峰顶。《骁》这件作品取材一位古代武士形象,以木材、金属为主要材质,造型粗旷豪放,手法简练,表现其骁勇善战,威武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民族理想的英雄气概。
不足与期望
然而,这次展览也呈现了毕业生作品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在这次作品征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学生的画稿,其绘画水平、塑造能力令人堪忧,甚至有些来自国内知名的美术学院,一些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不扎实,对作品的描绘不到位,体现不出在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在一些具像写实雕塑作品创作中,形体表现不准确,而在非具像写实雕塑作品把握上,后劲又不足。对基本功训练不重视已经成为现代在校艺术生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参与国内外大型重要展览活动的有名的中青年雕塑家,其作品以非写实具像为主,作品多为结合了中国主题和题材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思想的装置,或者观念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在这些作品中似乎 不那么明显,或者说观念和思想成为这些作品的重点。另外现在仍然被较多关注的波普艺术,其对现成品的挪用、拼贴、剪切,更是将体现基本功的写实塑造抛向一旁。这些艺术似乎在高校中更受学生的追捧和关注,许多艺术网站也多刊登着非具像写实类的作品及相关的资讯和概念的阐释,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其知识结构的组成更多地倾向于这方面。
这一问题引起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教学研讨会”上多位老师的讨论,很多老师都在带毕业生,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虽然为关注毕业生的就业与素质教育问题,但却引起老师们广泛注意的是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漠视,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次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谈到了带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思虑,一致认为扎实的基本功、正确的心态以及优秀的品格是以后工作生活的根本。研讨会上许多观念碰撞在一起,这一年来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教学经验及对雕塑艺术发展事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讨论,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所说:“研讨与观摩作品相结合,不仅对于发现优秀人才,推动全社会关注雕塑艺术,为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们搭建就业的良好平台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开阔雕塑专业师生艺术视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雕塑创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的具体内容请见本期“学生就业与素质教育研讨——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教学研讨会发言摘要”。)
当天下午,主办方安排领导、专家、师生共赴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参观,在院长殷小烽的陪同下,大家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一进门,走廊上的雕塑以及挂在墙上的作品照片迎面而来,直观地展现了该校雕塑系老师和学生的创作。大家参观了三个工作室,走进了每层楼的学生教室。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雕塑系教学老师都对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近年来的雕塑教学及所得成就产生兴趣,并就各个院校雕塑系的在近年来的建设和变化,以及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后面的话
不能否认,社会对这批走出院校的毕业生的界定和评比,是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向标。因为,这些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在校学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从另外一层含义看,则是他们跨出校门刚走向社会时自我展示的一个最主要的载体。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正在调整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就是在从前就业形势非常好的艺术院校,到了近几年其情况也不容乐观。加之当代艺术鱼龙混杂,艺术发展的一些表面现象经常模糊人们的视线,对于这些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信心的建立,以及与社会应该怎样进行更为规范的联系?这都需要艺术组织和机构来为这些毕业生搭建平台和建立社会联系。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作品究竟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反映出哪些问题?又反过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触?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本次展览中寻找,去追问。
这次展览和研讨会在长春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长春的文化艺术生活,使得长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全国各高校雕塑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也给高校雕塑教学带来一个更为直接的交流平台。毕业生作品在近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个文化、艺术机构的重视,今年许多组织机构包括民间的官方的都纷纷举办综合性的大学生作品展,反映出这一活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作为举办“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的社会力量之一,一直伴随和关心着这些毕业生的成长,并为他们在即将走出校门时给予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比如在今年的全国美展雕塑展区中,我们就发现了许多熟悉的作品,他们都是前几届“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中获奖的作品。包括由“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引申而出的“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和“全国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中获奖的作品,而他们又在全国美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对于举办“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的主办方来说,令人感到欣慰。
因而,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4届即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活动应运而生,这次展览在有着“雕塑城”美誉的长春拉开了序幕,于8月27日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雕塑艺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主办方自2006年开始组织筹办“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本届展览由《雕塑》杂志社、长春城市雕塑规划管理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自6月底截止征稿,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外35家院校300余件来稿。并组织专家对来稿进行严格的遴选,按专家投票数,从中挑选出86件优秀作品参加实物展,它们分别来自全国20余所院校。
展览开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殷小烽主持,参加开幕式的领导有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章瑞安先生、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史主任刘冬辉先生、《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尚熹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副主任景育民先生、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毅夫先生、长春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天府先生、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教授,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鲍海宁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董书兵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吴雅琳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雕塑系主任纪连路教授、河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黄兴国教授。
在开幕式上,朱尚熹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以及《雕塑》杂志社,对举办这次活动的主办和承办单位表示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毕业生雕塑作品实物展以外,他说:“考虑到网络平台的便捷和广泛性,7月我们在雕塑在线网站举办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展出作品291件,这次展览是国际性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评选出了86件作品参加了今天开幕式,与此同时,我们又与福建惠安石雕基地的泉州鼎立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结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一个服务对象为高校毕业生的雕塑展派生出三个活动,容广泛性、精品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立体地,生动地履行了我们对雕塑未来的责任。”“青年学生的独特视角决定了展览的鲜活性质,其生命力非常旺盛,这是别的展览无法相比的。”章瑞安则从展览的目的和意义角度向在场的师生说:“我们举办这样一个雕塑展是为中国雕塑教育成功地设置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展示我们大学生的艺术才华和这几年学习的成果。以促进中国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其次举办这个展览是为了使得高校的雕塑专业之间有个交流的机会,以推进中国雕塑事业改革与发展。”长春在雕塑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这座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建设于城市市中心的现代雕塑艺术博物馆和世界雕塑公园,每_二年举办一次的世界雕塑大会,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优秀的雕塑艺术家。徐毅夫对毕业生展给予了评价:“青年学子的雕塑作品在长春展览,为其增添了清新的艺术之风。”并“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愿意为雕塑艺术的同学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希望大家创作更多更好的雕塑精品,利用长春雕塑公园这个舞台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作为此次展览承办方之一的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展览的组织筹备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其得以顺利进行。
本次展览由评委亲临展览现场,共同投票,认真地对所有展出的作品进行反复思考和斟酌,最终选出《雕塑》杂志学术奖4名以及优秀奖9名。在开幕式中,范伟民社长宣读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获奖名单。在长春城市规划局副局长刘天府先生宣布展览正式开幕后,毕业生展拉开序幕。
教学状态与作品解析
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征稿范围有来自国内备院校雕塑专业的学生,此外还有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毕业生作品,范围包括了华东地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等高等院校。除了国内的学生作品,主办方还收到了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土耳其密玛希南大学、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韩国全州大学的毕业生共49件作品来稿,其作品形式和观念均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如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作品多为装置、多媒体艺术,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的作品多为具像写实类架上雕塑,韩国全州大学学生作品偏向现代工艺,而巴黎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形式更为自由。
从国内各院校来稿情况看,中国美术学院其毕业生作品主要来自雕塑系具像雕塑工作室、公共空间艺术工作室、材料视觉工作室、形态与观念工作室、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这5个工作室,以及公共空间艺术系城市雕塑专业。从中国美术学院5个工作室作品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该学院雕塑专业教学的体系特征,具像雕塑工作室的作品坚持一贯的写实风格,力求在对具像造型的捏塑中体现直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力度。公共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体现了对物体与空间的思考和塑造,作品中呈现了大的空间,也有小的空间,有触手可得的具体空间,也有心理想象的虚拟空间。材料视觉工作室作品则突出材料在雕塑创作中的媒介作用,在10件来稿中,有5件作品均选择了主要以木这种传统材料作为表现语言,突出木头的语言特性,回归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形态与观念工作室作品主要以装置作品为主,用切割、锻造、拼贴、影像等手法再现物质的另一种可能的形态。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作品多为软雕塑,用柔软的织物和纱线突破传统雕塑坚硬的性质。公共空间艺术系城市雕塑专业作品则主要探讨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有些作品体现自然界的动物与人类关系问题。有些作品体现消费与“暴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的作品体现当今社会公共空间中不同角色的代表者形象;西装革履的投机商、前卫时尚年轻网虫、都市女白领,还有作品在关于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之中寻找答案等。
同处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来稿的学生作品无论是从作品的基础功底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较往年有了较大的进步。
京津地区主要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北京服装学院雕塑系作品。中美的几件作品跟往年相比,多数学生逐渐在创作中摆脱了导师的风格束 缚,而呈现出自己的审美特质,并且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市场定位。天津美术学院的作品显示出一种传统和现代表现方式的结合,并尤为关注现代人内心的变化,其构建方式较为丰富,如给传统雕塑材料石头穿上各种人为雕琢的现代外衣,表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还有依靠门前的女孩雕像,作者用写实的手法精心刻画人物面部表情,表现了当代年轻人对爱情的感受与理解,以及我们对身边发生的情感的体验。独坐船头的满身刻着水纹的人物雕像自驾一只经历无数旅程、已扭曲变形的小舟自由逍遥地行游于天地之间,低头看着自己的掌纹若有所思,若欲看透自己的内心、灵魂,过去和明天……对古代题材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进行重新解读的组雕着重刻画古典精神对现代人的启示等。
东北地区的鲁迅美术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作品体现了东北地区的雕塑实力,如同一股理性之潮。鲁迅美院几件作品体现了学生对人和人性的认知和挖掘。巨大的人物由不同颜色的方块组成,立于狭小的空间中,不仅表现了环境对人的压抑,也从另一面体现了人物“欲望”的不断膨胀。三张迎风而前的面孔在强风中扭曲变形,看不清每个人真实的面容,外来的力量早已模糊了本真的脸孔。另一件作品则把人体表现成像生物标本切片式的状态,成为显微镜下的观察对象,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与自然的美系的失衡状态被一览无余。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来稿中有5组作品均带有高高的基座,其雕塑艺术如同王广义的油画《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一样透出着对精神的祭奠。
西南地区的四川美术学院的作品则主要来自雕塑系景观雕塑专业和景观设计专业。具像写实仍是学生作品的主要风格,多为学生个人体验,几乎没有宏大叙事的主题性创作。卡通的形象也在这些作品中有着较多的体现。
华中地区的湖北美术学院,其作品多以写实具像雕塑为主,并显示了较强的木雕创作水平。如用木雕刻的蔬菜系列,其利用材料和对材料理解的能力在作品中有着较好的表现,有着平淡天真的质感。还有取材于京剧人物的一组术雕作品《粉墨春秋》,通过大刀阔斧的手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当代造型的表现。如果说表现京剧人物的木雕是浓墨重彩,那么另一组木雕《潮》则朴实淡雅,作品造型洗练,手法感性,颇有刀斧趣味。同样是表现人物的两组木雕,一个取材于传统文化,一个则表现现代文化;一组身着传统戏曲服饰,以戏曲动作亮相,而另一组则着重刻画时下穿着前卫的年青人。引申出意义:时尚与传统的对比。
然而遗憾的是较少有石雕,现代陶艺、青铜铸造、金属焊接、综合材料,环境艺术类的作品。
这一问题引起了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的注意,作为关注整个雕塑专业和雕塑产业发展的组织机构,意识到将学院的雕塑教学和雕划企业相结合,能使两者相互取经、相互交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不足以及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8月3日在福建惠安这个雕刻之乡举行了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主办方特意组织专家从来稿小挑选了15名优秀毕业生参加为期15天的石雕创作营。通过实践,使得毕业生们学到了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尝到了在书本中没有尝试到的感觉,增强了其信心,提高了其动手能力。
这些学生学习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其相异的地域文化以及与外界的联系程度都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然而从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代学生在面对自我和现实世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关心、思考、追问,反映了他们积极主动介入生活、思想和情感的人文主义情节是一致的,而这种情节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拥有的品质和职责。他们的思索由内向外扩散,触及到自我的内心世界,关注到人的存在本身,发展到对他者的深度观察,拓展到社会的结构和关系……冷冰冰的作品消逝了,映入眼小的是充满热情和执着的用心之作。
《本命年》,将4头牛进行拟人化的塑造,展示人生的不同状态和阶段。作品《我的梦》,让人联想到中国台湾的一首学生励志歌《蜗牛》,唱出了小人物渴望实现梦想,努力争取的大精神。而《消逝的光年》充满青春的气息,女孩美好而又青春地沐浴着阳光,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叹青春的短暂。《E小调的随想》则是一组正在舞蹈的5对人,把小资情调体现至极。而作品《潮》中,我们看得出作者对材料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能力,除了那些沉重的主题,冷静的思索以外。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小的事情和生活变化值得关注。这件作品就是有着现代精神和题材的一组小木雕,让人细心品味木雕的魅力。还有《秀·哉》这件作品,几个含笑可掬的娃娃,塑造到位,人们逐渐怀念过去的纯真和童趣……这些都是对个人的自我关照和周围生活表现的优秀作品。
当然,还有一些作品显示出这个年龄的青年人在新的时期,社会转型和各种文化交融、冲突中理性和严肃的思考。在《三元论的圈套》中,作者试图描述人类在寻找答案的解读中,呈现出作者的质疑态度,或许这些人为创作出来的理论和认知是揭示真相过程中的一道迷雾,兴许应该像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静静地矗立着,冷静地思考着。而这样面对冷静的还有《观望者》,他在圈套中冷静观望。逐渐失去灵魂被悬挂的木雕作品《被悬桂的灵魂》,表现作者在这种矛盾和无奈中不放弃,苦苦寻找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雾露坛霞》将人物失重和无助的状态表达得更为彻底,各种失衡问题困扰现代人们。尤其是起着净化人类灵魂作用的艺术家。《欲望——惑》中将人类的欲望进行了具体化的揭示。《穿帮》一作之意,也是和欲望有关,作者将奢华与暴力联系,暗示人们不应盲目追求奢华,更不必用奢华做伪装来隐藏现实的真相。《弱者的衣装》则是失去灵魂弱小的人类躯壳,在不断反省和追问中寻找到的一种赖以武装自己,像刺猬般钉满铁钉的衣裳。《七个小矮人的危机》这件作品显示了作者在洞察社会巨变中的心理状态。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人们积极地期待着美好事物,等待着希望,在《浮世·日出》之前,人们不断追求着,都想努力到达峰顶。《骁》这件作品取材一位古代武士形象,以木材、金属为主要材质,造型粗旷豪放,手法简练,表现其骁勇善战,威武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民族理想的英雄气概。
不足与期望
然而,这次展览也呈现了毕业生作品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在这次作品征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学生的画稿,其绘画水平、塑造能力令人堪忧,甚至有些来自国内知名的美术学院,一些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不扎实,对作品的描绘不到位,体现不出在专业美术院校学习后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在一些具像写实雕塑作品创作中,形体表现不准确,而在非具像写实雕塑作品把握上,后劲又不足。对基本功训练不重视已经成为现代在校艺术生较为普遍的现象。一些参与国内外大型重要展览活动的有名的中青年雕塑家,其作品以非写实具像为主,作品多为结合了中国主题和题材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思想的装置,或者观念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在这些作品中似乎 不那么明显,或者说观念和思想成为这些作品的重点。另外现在仍然被较多关注的波普艺术,其对现成品的挪用、拼贴、剪切,更是将体现基本功的写实塑造抛向一旁。这些艺术似乎在高校中更受学生的追捧和关注,许多艺术网站也多刊登着非具像写实类的作品及相关的资讯和概念的阐释,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其知识结构的组成更多地倾向于这方面。
这一问题引起了“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教学研讨会”上多位老师的讨论,很多老师都在带毕业生,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虽然为关注毕业生的就业与素质教育问题,但却引起老师们广泛注意的是学生对基本功训练的漠视,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次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谈到了带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对毕业生未来发展的思虑,一致认为扎实的基本功、正确的心态以及优秀的品格是以后工作生活的根本。研讨会上许多观念碰撞在一起,这一年来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教学经验及对雕塑艺术发展事宜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讨论,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治国所说:“研讨与观摩作品相结合,不仅对于发现优秀人才,推动全社会关注雕塑艺术,为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们搭建就业的良好平台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于开阔雕塑专业师生艺术视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雕塑创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的具体内容请见本期“学生就业与素质教育研讨——2009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教学研讨会发言摘要”。)
当天下午,主办方安排领导、专家、师生共赴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参观,在院长殷小烽的陪同下,大家进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和讨论。一进门,走廊上的雕塑以及挂在墙上的作品照片迎面而来,直观地展现了该校雕塑系老师和学生的创作。大家参观了三个工作室,走进了每层楼的学生教室。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雕塑系教学老师都对东北师范大学雕塑系近年来的雕塑教学及所得成就产生兴趣,并就各个院校雕塑系的在近年来的建设和变化,以及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后面的话
不能否认,社会对这批走出院校的毕业生的界定和评比,是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向标。因为,这些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在校学业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从另外一层含义看,则是他们跨出校门刚走向社会时自我展示的一个最主要的载体。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正在调整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就是在从前就业形势非常好的艺术院校,到了近几年其情况也不容乐观。加之当代艺术鱼龙混杂,艺术发展的一些表面现象经常模糊人们的视线,对于这些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学生来说,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信心的建立,以及与社会应该怎样进行更为规范的联系?这都需要艺术组织和机构来为这些毕业生搭建平台和建立社会联系。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的作品究竟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反映出哪些问题?又反过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思考和感触?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本次展览中寻找,去追问。
这次展览和研讨会在长春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长春的文化艺术生活,使得长春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全国各高校雕塑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也给高校雕塑教学带来一个更为直接的交流平台。毕业生作品在近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个文化、艺术机构的重视,今年许多组织机构包括民间的官方的都纷纷举办综合性的大学生作品展,反映出这一活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作为举办“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的社会力量之一,一直伴随和关心着这些毕业生的成长,并为他们在即将走出校门时给予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比如在今年的全国美展雕塑展区中,我们就发现了许多熟悉的作品,他们都是前几届“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中获奖的作品。包括由“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引申而出的“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和“全国毕业生石雕创作营”中获奖的作品,而他们又在全国美展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对于举办“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的主办方来说,令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