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行为,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关键词】品社学科学习方法归纳引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就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作为学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行为,抓住有利时机,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做孩子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1.探究前温馨提示,奠定探究基础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为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要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探究前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邻居》时,第二个活动是小组合作找寻邻国,在找前,教师让孩子们相互进行温馨提示:“为了又快又准地找出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认真仔细,不能找多,也不能找漏,所以一定要细心;有的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就会节省时间,还会提高正确率;有的说要看清每个国家的边界线等,孩子们没说到记录的问题,因此老师追问了:“邻国有20个,有的名字还很长,怎样记录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呢?”,孩子们又出了一些好点子,有的说记录时只写前面一个字,有的说用首字母代替,有的说就在图上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如陆上邻国用横线画出,海上邻国可以圈起来,还有的说小组内可以分工合作,一人记录几个,然后汇报时再合起来就行了……,教师对这些锦囊妙计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前面提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找出我们的邻国,有了探究前的方法指引,孩子们找时顺畅多了。这样小组合作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让孩子们相互提醒,远比教师强制性的要求易接受得多,为学生成功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交流中渗透点拨,强化学习方法
我们在课堂中用的较多的学习方法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后通常又要经历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哪种形式,我们都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因为此时归纳或强化学习方法可谓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某种学习方法的妙处,知识学习水到渠成。如教学《我们的邻居》一课,孩子们在交流汇报找寻到的邻国时,老师追问学生是怎么找的,小组内是怎么合作的,进一步强调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并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走进邻国”环节,孩子们自主介绍感兴趣的邻国时,教师做出如下提示:“老师希望大家介绍时语言要简炼,要抓住这个国家的特色有条理地介绍,可以模仿教师开课时介绍印度的方法。”并且在学生介绍完后,开展各种评价与提问反馈,如“刚才他的介绍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国家的特色是什么?你认为他介绍的好吗?好在哪里?或者是问:你对这个国家有了什么了解?你觉得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是什么?”无论是生生评价、或是师生评价,还是小导游检测游客倾听得怎么样,都紧紧抓住一个国家的特色来进行,在种种互动中学生意识到以后介绍一个国家或事物要抓住特色与亮点来展示,并且要做到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提高实效。又如在教学《家乡的美食佳肴》时,孩子们对家乡的特色食物进行探究汇报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图示教给他们所用的就是四维导图法,通过画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形成原因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必要的探究方法。
3.引领后学法迁移,提高探究能力
迁移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它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尝试性应用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正迁移现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探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民族歌舞》时,教师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在课堂内主要研究四个民族的歌舞特点,首先教师带领孩子们总结出藏族舞蹈的特点,即“一顺边、甩袖子、弓腰屈背”等,并从藏族人生活的地理位置高,自然环境寒冷、恶劣,只有“一顺边”的姿势才安全、稳当,“甩袖子”则与民族服饰的长袖子有关,“弓腰屈背”则与献哈达与信仰佛教朝拜有关,即上升到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得出舞蹈动作均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教师并告诉学生本课研究的主题与这四个方面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后面三个民族的教学就让学生利用刚才探究藏族舞蹈的特点来进行自主探究,并出示自学提纲进行导学,主要弄清两个方面的内容,你所研究的民族舞蹈的特点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从先前发现的四个方面来作分析,探究时分成三个小组同时进行,各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各组相互补充,结果将蒙族、傣族和维吾尔族的舞蹈特点与形成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让人震撼孩子们的探究能力,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种高效率的探究活动都源于教师所采用的学法迁移,即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在相同或相类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让孩子们亲自尝试到此种学习方法的好处。
4.结束时拓展延伸,开放探究空间
品社学科的教学时空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因此我们应将课内学习延伸至校外、家庭、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它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我们的邻居》教学,在邻国找到后,怎么记住它们也是个难题,为此,教师将网上找到的故事资料出示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中记住了邻国,并且告诉学生下去后也可仿照这样编儿歌或顺口溜来帮助我们记忆,因为这也是在教给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并不枯燥。又如在教学《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时,最后推荐自选超市:一是看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了解当代军人风采,二是看刘猛的军旅小说,体验军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三是去认识“蓝盾之师”,了解他们的名称、职责和发生的故事,将教学时空开放,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社会与生活中有兴趣地学习。再如《民族歌舞》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以后学会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再去探究其它民族歌舞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将本课学到的探究方法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让孩子们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就会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学与探究能力,让他们具备将来适应社会挑战的各种学习能力,这才是我们放眼远眺的大目标。
【关键词】品社学科学习方法归纳引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就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任务情境,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归纳,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作为学科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行为,抓住有利时机,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做孩子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1.探究前温馨提示,奠定探究基础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为他们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要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因此,在探究前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邻居》时,第二个活动是小组合作找寻邻国,在找前,教师让孩子们相互进行温馨提示:“为了又快又准地找出它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认真仔细,不能找多,也不能找漏,所以一定要细心;有的说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就会节省时间,还会提高正确率;有的说要看清每个国家的边界线等,孩子们没说到记录的问题,因此老师追问了:“邻国有20个,有的名字还很长,怎样记录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呢?”,孩子们又出了一些好点子,有的说记录时只写前面一个字,有的说用首字母代替,有的说就在图上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如陆上邻国用横线画出,海上邻国可以圈起来,还有的说小组内可以分工合作,一人记录几个,然后汇报时再合起来就行了……,教师对这些锦囊妙计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前面提示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中找出我们的邻国,有了探究前的方法指引,孩子们找时顺畅多了。这样小组合作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让孩子们相互提醒,远比教师强制性的要求易接受得多,为学生成功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2.交流中渗透点拨,强化学习方法
我们在课堂中用的较多的学习方法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后通常又要经历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哪种形式,我们都不要忘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因为此时归纳或强化学习方法可谓是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某种学习方法的妙处,知识学习水到渠成。如教学《我们的邻居》一课,孩子们在交流汇报找寻到的邻国时,老师追问学生是怎么找的,小组内是怎么合作的,进一步强调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并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走进邻国”环节,孩子们自主介绍感兴趣的邻国时,教师做出如下提示:“老师希望大家介绍时语言要简炼,要抓住这个国家的特色有条理地介绍,可以模仿教师开课时介绍印度的方法。”并且在学生介绍完后,开展各种评价与提问反馈,如“刚才他的介绍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国家的特色是什么?你认为他介绍的好吗?好在哪里?或者是问:你对这个国家有了什么了解?你觉得这个国家最了不起的是什么?”无论是生生评价、或是师生评价,还是小导游检测游客倾听得怎么样,都紧紧抓住一个国家的特色来进行,在种种互动中学生意识到以后介绍一个国家或事物要抓住特色与亮点来展示,并且要做到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提高实效。又如在教学《家乡的美食佳肴》时,孩子们对家乡的特色食物进行探究汇报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图示教给他们所用的就是四维导图法,通过画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形成原因联系起来,教给学生必要的探究方法。
3.引领后学法迁移,提高探究能力
迁移教学法是教师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新知识的生长提供联系的“认识桥梁”,通过迁移来发挥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铺垫作用,它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尝试性应用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正迁移现象。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探究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民族歌舞》时,教师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在课堂内主要研究四个民族的歌舞特点,首先教师带领孩子们总结出藏族舞蹈的特点,即“一顺边、甩袖子、弓腰屈背”等,并从藏族人生活的地理位置高,自然环境寒冷、恶劣,只有“一顺边”的姿势才安全、稳当,“甩袖子”则与民族服饰的长袖子有关,“弓腰屈背”则与献哈达与信仰佛教朝拜有关,即上升到地域特点、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得出舞蹈动作均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教师并告诉学生本课研究的主题与这四个方面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小结。后面三个民族的教学就让学生利用刚才探究藏族舞蹈的特点来进行自主探究,并出示自学提纲进行导学,主要弄清两个方面的内容,你所研究的民族舞蹈的特点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从先前发现的四个方面来作分析,探究时分成三个小组同时进行,各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各组相互补充,结果将蒙族、傣族和维吾尔族的舞蹈特点与形成原因分析得非常透彻,让人震撼孩子们的探究能力,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而这种高效率的探究活动都源于教师所采用的学法迁移,即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在相同或相类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让孩子们亲自尝试到此种学习方法的好处。
4.结束时拓展延伸,开放探究空间
品社学科的教学时空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因此我们应将课内学习延伸至校外、家庭、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它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我们的邻居》教学,在邻国找到后,怎么记住它们也是个难题,为此,教师将网上找到的故事资料出示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中记住了邻国,并且告诉学生下去后也可仿照这样编儿歌或顺口溜来帮助我们记忆,因为这也是在教给学生记忆的有效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并不枯燥。又如在教学《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时,最后推荐自选超市:一是看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了解当代军人风采,二是看刘猛的军旅小说,体验军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三是去认识“蓝盾之师”,了解他们的名称、职责和发生的故事,将教学时空开放,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拓展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社会与生活中有兴趣地学习。再如《民族歌舞》课堂教学结束时,让学生以后学会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再去探究其它民族歌舞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将本课学到的探究方法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中,让孩子们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就会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学与探究能力,让他们具备将来适应社会挑战的各种学习能力,这才是我们放眼远眺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