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的必修课程中,数学是其中的一门,并且在中考中占据着较高的分数比重。但正常情况下,数学以抽象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出其中的知识,导致学生在该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中掌握能力较弱,以致于在考试中获得的分数较低。而在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能够将复杂以及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这门课程。本文基于此,对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06-02
  前言
  初中数学知识,一直都是抽象性以及復杂性的结合体,要想能够较好的掌握该门课程,需要将其转化成具体的较为简单化知识予以掌握,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数形结合,其思想的应用范围较广,而要想能够自如的应用该方法,则需要具有极强的思维创新以及逻辑思考能力,将数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数轴以及多边形的知识与函数表达式中的内容相互结合理解,从而事项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熟练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逻辑思考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
  1.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解题思路得到不断开阔
  初中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借助于较为简单而又直观的图像进行形象而真实的表达(数形结合)[1],让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点,从而能够较好的解答相关的问题。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已知信息将文字转化形成图形,从图形中将具有较大难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列出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程的成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学习的效率。
  2.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信得到不断增强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受到较大影响。学生仅仅凭借有限的思维想象力去解答问题还远远不够,同时,在解答的过程中容易遗漏重要条件,从而无法解答。将问题转化成为直观而形象的图形,学生的推理过程以及运算步骤获得有效的简化,从而有效降低的解题难度,学生能够快速解答问题。学生在该过程中,体验到解题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起解题信心。数形结合模式在解题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忱。
  3.学生全面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创新思维以及思考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对待数学问题的思考,从数与形的角度进行思考,在该基础上,向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问题思考的全面性,在较大程度上,对雪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从而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提高其适应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倡导要学以致用,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亦如此。数形结合借助于图形信息解决数量问题,或应用数量关系探究图形问题,即在具体的问题中结合实际提供的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转换,从而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应该怎么应用呢?
  1.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参与
  教师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穿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并将其进行具体的落实,引导学生在面对数学中难度较大的问题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以便快速、准确解答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应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对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对其进行思考,并在讲解过后,安排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办法完成相应的习题,提高该方法的应用能力[2]。如学生在对一次函数以及二次函数进行的问题进行解答时,画出其图形,并进性比较以及分析,找出其共同点以及不同点,并针对其不同点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最终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局有促进作用。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勇于配合
  学生从踏入初中校园的那一刻起,便离不开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初数学教学的初始就应将数形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贯彻执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传统解题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具有定向性,教师要根据数学中的知识点,将教学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例如在对与路程相关的学习中,将学生作为题目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有效还原,让学生在该体验过程中,能有效掌握到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最终提高数学中应用数形结合解题的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的数学问题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予以解决,能有效的将复杂的知识点向简单化的方向转变,将抽象化的内容向具体化的方向转化,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最终提高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召光.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2):42.
  [2]吕正乾.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7(01):2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03-02  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教育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的效果。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艺术地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班主任长期关注的课题。  在教育管理中,我认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责任,对学生来
期刊
【摘要】本文以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总结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从而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策略,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培养大批实用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04-02  职业学校的学生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
【摘要】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过程中,师生关系经常出现剧烈的冲突,这些情况的出现也都暴露出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性关怀作为师生之间沟通平台形成的心理基础,应当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性关怀的渗透,才能有效缓和师生关系之间的隔阂,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到初中阶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长和发展,有效完善初中教育体系。  【关键词】初中
【摘要】从2015年开始,马蹄营子中心校就开始积极推进师生阅读活动,经过深入的探索实践,师生阅读活动得到了长足发展,学校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经过认真的筹划和组织,提出了以“书香伴我行,师生共成长”为主题的师生阅读工程,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工程实施两年来,学校通过创设浓厚的读书环境与氛围,精心编写阅读教材,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了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部门多年来所进行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源泉。在此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1]。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活动质量效果的具体表达,其形式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效益三个方面的理解吸收程度。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进程中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就此提出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03-01  素质教育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困生一直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头疼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学困生的成因  第一,当今社会外出打工成为主流,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关爱,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这是当前教
期刊
【摘要】小学班主任既是学生们的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同时小学班主任还需要管理着一个小学班级大大小小的事务,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兴衰荣辱,关系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为学生们建设好班级,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
【摘要】所谓创造力,就是不墨守成规,不按照正常思维方式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创造力是一个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初中是学生成才之路的关键时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不仅要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其思维的核心,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
【摘要】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抽象性,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大大加深,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越来越吃力,数学学困生也越来越多。找到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与策略,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16-02  数学是基础学科,对于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