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中的人性之美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叙事曲
  卢卫平
  九月的第一天,我在哭声里遇见世界
  这无法选择的哭声让九月
  成了我一生中泪水最多的月份
  八月有三十一天,我仍然和八月擦肩而过
  八月的最后一天为我的到来作了怎样的挣扎
  这漫长的一天没能在命运的暗夜
  点亮岁月的灯盏
  九月的一个傍晚,我骑在牛背上
  在最后一缕夕阳消逝在炊烟的瞬间
  我从广播里听见毛主席死了,在课本的第一页
  毛主席永远红光满面,对着孩子们微笑
  我哭了,是母亲和外婆一起哭我才哭的
  那夜的月亮在乌云里失明
  第二天早晨的太阳只有十五瓦的亮光
  正午的四等小站,我挤上梦想的火车
  妻子撑着雨伞站在站台
  车窗玻璃上的雨水是我愧疚的眼泪在流淌
  我在九月下海了,我的孤独
  从此成了岛屿的孤独
  海水包围着我,我听到的波浪
  都是一个异乡人梦醒时分的呜咽
  世贸大厦着火时,我刚洗完冷水澡
  女儿写完作业,打开凤凰卫视大喊了一声
  她害怕了,让我陪着她看电视直播
  这是我女儿第一次看见钢铁的美国在流泪
  在女儿的印象里,美国总是笑容满面
  两架美国自己制造的飞机让九月的墨水
  在报纸的头条用最大号的字体为美国哭泣
  黑白电影里,九月的黄河和长江是用来哭泣的
  硝烟远去了,但钟声不会沉寂
  九月十八日的南京,我看见的每一人
  都是悲伤的,每一块石头都浸泡着血泪
  三十万人的骨头面前,一群红领巾在宣誓
  几个日本老人,他们的白发和忏悔让我感动
  翻译告诉我,他们来自广岛和长崎
  母亲在九月上山了,草一样卑微的
  母亲,在九月站到了高处
  我哭干了今生剩下的全部泪水
  我从此看到的每一座山都像坟茔
  我在九月出生,母亲在九月死去
  里尔克在秋日里说,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我在内心默祷,九月上山的母亲四季平安
  卢卫平,1965年生,当代著名青年诗人,现居珠海。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参加《诗刊》第十五届“青春诗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获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出版《异乡的老鼠》等三部诗集,诗作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新诗年鉴》等。
  卢卫平的诗,让我们看到他与当下中国人生存状态的亲密关系,这种精神上的血肉相连,使我们看到的不是他已经走到什么位置,而是相信他能够走得多远。有评家说卢卫平的诗具有“草根性”,注重“向下写作”,既有现实关怀又有人生叩问。这种草根性体现在对底层人民生存境况及其命运的深切关怀上,在更高的层面上,也是对个体生命的体认、尊重和怜惜。
  这首《九月叙事曲》是他的代表作。诗人似乎有着九月情结,似乎与九月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与巧合。在九月里,诗人伴着啼哭带着泪水来到人世;在九月里,诗人少年时正赶上伟大领袖的逝世;在九月里,青年的诗人下海经商,去异国他乡闯天下;在九月里,“9·11”事件爆发,诗人为无辜的美国人民哭泣;在九月里,诗人为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们血泪迸流;在九月里,诗人为去世的母亲哭干全部的泪水。诗人用最简朴的文字表达出最深邃、最深沉的情感,诗人在看似不经意间架构了最丰富的社会人生的内涵。诗人个人的生命足迹见证着世事的风云变幻,诗人一己的情感体验融冶了对社会、对人生、乃至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实在的生命质感和深厚的生命体验之中,洋溢着一种人性之美。无论是对美国民众的同情、对死难同胞的悼念,还是对伟大领袖的敬仰、对卑微母亲的思念等,都彰显出浓浓的人性之美。这是大爱至爱的圣洁指向,这是一个正直诗人的良知,这是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展露,这是人文关怀光芒的闪耀。卢卫平以俯首的姿态,敏锐地在庸常的生活中捕捉唤醒血液或者彰显本相的事物,并以人性的火光把它们擦亮,从而为诗歌确立了崇高的精神向度,他总是站在生活的前景中,告诉人们诗人不能缺席的理由。
  卢卫平的诗往往是别具一格。他的诗的风格也如他的为人一样低调和不事张扬。他的语言是那样的平白如话,他的叙述也是那样的平静和素朴。他把内心深处的情感撞击,经过痛彻心扉的历练,然后冷静地一点一点地铺排出来,用技巧的娴熟驾驭形成对诗意价值的深化开发,从而使内心深处的诗意变得更为隽永绵长,让读者在诗意中分享人生和生活的种种际遇。有诗家说卢卫平的诗是“激情的平安大道和理性的四环路的结合体”,诚哉斯言。
  这首《九月叙事曲》正是卢卫平诗歌艺术风格的完美体现。这首诗时间、空间的跨度很大,情感内涵也相当复杂,但我们却没有看到诗人的大呼小叫和振振有词,看到的是地地道道的语言,简洁朴素而内涵深刻,娓娓道来而感人至深。著名诗人张洪波这样评价卢卫平:“他的诗文如其人,那种不动声色的写作,像一把看似钝其实锋利的刀子,经历了慢慢的磨炼,突然淬火,愈发炉火纯青,而作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他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考点阐释】  小小说因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独到的艺术构思、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因此,小小说已成为语文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语料。就小小说而言,设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三是探究小说深刻的主题,四是剖析小说语言艺术或表达技巧,五是联系实际发掘小小说的深层意蕴。  【阅读指津】  小小说阅读鉴赏的着眼点应
期刊
我虽不看电视,但也晓得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当下搅得举国谈舌尖——我仿佛看见13亿人正飞快掀动着13亿枚鲜红亮丽的舌尖大谈舌尖。刹那间我甚至产生一种恐慌感,觉得自己正在被无数舌尖包围和淹没……常言道,哪壶不开提哪壶,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忽然接到媒体电话,一位漂亮的女编辑轻摇舌尖,要我以“舌尖上的……”为主题写篇文章。我郑重地谢绝:“我是舌尖反对派,写来岂不扫人雅兴?何况所有市民正在兴头尖上……”
期刊
议论文是一种大众化的文体,也是高考作文写作相对稳妥的一种文体,但平时写作议论文时,很多学生只会正反举例,这样虽然也能够讲清道理,但往往给人一种平板单薄之感。所谓剪辑组合,就是在议论文写作中,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素材中择取符合需要的要素,通过对素材的概括、综合、浓缩等手段,巧妙地组合成相关文段,以达到“多材合用”论证中心的效果。剪辑组合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强化的功能,这种方式可以使文章内容厚重,观点鲜明,
期刊
一顶金黄的草帽,是父亲刚从集市上买来的,还带着干燥的草香。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在夏天枕着父亲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麦场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了饭,聚集到这里,一边看守麦子,一边聊天,望着满天眨眼的星光,一盏茶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口水溢湿了父亲的草帽,抖一抖,像荷叶上的水珠。  白天的草帽多半属于父亲,父亲要么用他来遮挡毒辣的阳光,要么扬场时用它来遮挡被风吹散的麦糠。
期刊
《拍卖灵魂》这篇小小说在精心规划结构上的意图十分明显,目的是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抓住读者的阅读期待。主人公林子宇这个人物形象带给读者的客观感受,历经了书画拍卖师、推崇母爱者、拍卖灵魂者的逐一升华,这样一种塑造人物的策略挑战着读者的阅读期待,使得作为一种自由活动的阅读行为获得牵引式的调整。阅读的意义既是在享有自由与并有责任中产生的,而小说作为最能彰显人类社会学的艺术门类,这份对意义的责任自然落在小说创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作文比作“炊”的话,那么写作的素材就可以称得上是“米”了,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一些同学虽然也积累了一些“米”,但因不善“厨艺”,没能将“生米煮成熟饭”,更不用说酿造出什么“米酒”这样高难度的技术活了。在议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同学往往是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讲理”,只是堆
期刊
极喜欢一句有趣、空灵的佛语,叫“掬水月在手”。曼妙夜空,皓月高悬,近之又非嫦娥吴刚,于是慧心一闪,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庞就灿烂在手掌心里,一片禅心也在月色里氤氲开来……  有月当空,有水可掬,有月盈手,虚实相映,虚幻缥缈。掬之趣,趣在一念之转,趣在一掬得月,趣在有月映心。  每每品味“掬水月在手”,脑中总浮现这样的场景:万里春江,一片空明,水光月色,交相辉映。在澄明迷幻的色调中,在幽邃渺远的意境
期刊
古代人物传记是高中语文学习和考查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古代人物传记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那么,怎样做好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这一块的复习备考,并在高考中有效提高得分率呢?  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把握一类文章的基本写法,从这方面入手去解读文章,一般地就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熟悉一下人物传记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
期刊
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即景  叶庆瑞  即使30万株树木  砍伐 也是一项浩繁工程  30万具身躯倒下  一夜的年轮  是一圈坚固的南京城  即便30万块岩石滚落  也是一次巨大的山崩  30万颗头颅落下  迸不出火花  唯溅出一片哭声  即便30万美元  半个世纪的欠空  也该偿还一个民族的血本  并非在留言簿上  签一个合资的梦  前来凭吊的丰田轿车  依然开出战车的威风  我担心那揿动快门的手 
期刊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