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魅力的载体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byqjkw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语文课“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第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主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为教学起点,以学生主体在自学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为重点。一篇文章从哪儿讲起,重点讲什么,不应该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的程度。
  第二,课堂教学要凸现学生“独特体验”得以形成和深化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多次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又是最能体现学生成长的过程。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出现错误,又不断消除错误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把错误呈现出来,然后帮助学生纠正它修改它完善它,逐渐走向正确走向全面甚至走向深刻。这堪称课堂教学的要义与精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最有效的积累,习惯方法得以最有效的习得,心灵和精神得以最有效的充实。
  二、“有效性”策略的实施
  1.强化“导读”,培养学生新颖独特、敢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一点对欣赏文学作品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文学作品大多篇幅比较长,容易将学生的思绪搅乱;有些写得较含蓄,为学生理解全文的主旨带来了难度。所以,教师梳理课文,应从课文整体出发,设计出能贯穿课文内容,支撑全文的提问来引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读书时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由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受自身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新颖独特的见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敏于发现,勇于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
  (1)巧设“主问题”导读,抛砖引玉,培养学生的分析处理能力
  所谓“主问题”,是指问题群中最重要的,最能拨云见月、道破天机的那一问。特级教师顾德希说过:“凡是好的阅读课,能给学生以启发的是一句话或几句话的理解。”恰到火候的高明一问,才是“主问题”设计的关键。教师涵咏课文,巧设一组“主问题”贯穿课文,适时抛砖引玉,引导学生阅读,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体悟与感受。
  (2)采取“一句话概括”导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师设计从整体上能根据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等多角度的对课文阅读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检查。如在教学《七根火柴》,导入课文后,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读完后补充:这是一个____的故事。这种对课文整体阅读的检测能让学生表达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调动学生对课文多角度的理解,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优化“比读”,训练学生开阔视野、细致辨识的思维能力
  比较历来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有效方法。文学鉴赏的“比较法”侧重于客观的理性评价。把一些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拿来,从不同的侧面,认真加以对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
  教材中的《荷塘月色》,有一大段被编者删去: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的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益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的敛裙。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这真是有趣的事了,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从资料中得知,对于本文的删节,不少专家学者已作过精辟的论述。于是,笔者抱着尝试一下的心理,让学生比较的“读”。在课堂上,学生思想交汇时放射出的异彩使人为之振奋,为之惊讶。
  生1:作者本是江南人,熟悉那里的生活和自然风光,因此,由荷塘想到江南的采莲,原也是情理中的事。按江南的风俗,采莲是一种热闹而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和热闹是作者可想而不可求的,这正应了作者在前面所说的话:“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以及后文的“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更反衬出朱自清先生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孤独。
  生2:《采莲赋》里的诗句描写的是一幅愉悦、嬉戏的景象,与作者的心情形成强烈对比,这虽然也写采莲,却是另一番情景,就是采莲女子心事重重,也很孤寂。这恰恰类似于作者当时心境。所以作者引用《西洲曲》,无疑是为进一步表现落寞的情怀,虽然有些婉转而隐约。这样层层深入,先与作者的心情形成强烈对应,接着又类似于作者的心情,无非都是想从时间和空间上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所以我觉得原文较好一些。
  3.深化“研读”,激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1)放手学生自己评点,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评点是一种最传统的整体解读法。说它传统,是因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记载了不少成功的评点范例和出色的评点大师;说它是整体解读,是因为它的解读思路截然不同于条分缕析。评点追求的是阅读初感,它是真实的;追求的是总体印象,它是整体的,而且评点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如《曹刿论战》第二课时,由于笔者开始对这一名篇有些不以为然,所以没多久就进行总结:课文用对比的手法,以鲁庄公之愚昧昏庸,反衬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卓越的指挥才能。没想到,一个学生突然冒了出来,他说:“我认为这样评价鲁庄公是不公正的,如果他是一个愚昧昏庸的人,就不可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笔者趁机引导:现在我们对鲁庄公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有道理,请结合课文、结合历史和社会知识来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重新审视课文,并以课本的语句为本,结合一些课外的知识,得出一条一条的鲁庄公并非昏庸的理由。
  生1:鲁庄公好学善问,一问就能问到妙处。作为一国之君,能如此不耻下问,实在是今天一些领导同志的榜样。
  生2:鲁庄公礼贤下士,与曹刿同坐一车,听其教导,用其计谋,细问缘由,这实在是历代君王少有的行为。
  生3:正因为鲁庄公慧眼识英雄,曹刿才能脱颖而出。
  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让几十个人成为积极的思索者,让思维在问题的天空进行一次自由自在的飞翔。而这一场讨论又把师生从课文带向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书本世界,引发了一场场新的阅读、思索与讨论。
  (2)设置实证场境,帮助学生品味文本
  文本解读忌讳贴标签,千篇一律。“实证”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去理解较抽象的地方。这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再补充、再完善。因为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因实例的加入,他们会找到思考的“抓手”,或某种理念的具象,以实证虚,原先的模糊就会明晰,抽象就会具体。
  文本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存在,与世界、作者和阅读构成了复杂的多元关系。它要求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构造自己的新意义;要求读者把握文笔中隐含的信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它鼓励读者使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阅读,说到底是阅读者与被阅读者进行心灵交流时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的过程。只有真正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自己的生存发展能力才会不断地成长。
其他文献
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形成和发展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特色的校园育人氛围  把显性教育与隐
期刊
课堂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构建更高效的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因而,教师在提倡创新、鼓励创新的同时,应牢固树立和坚持学生本位、学科本位、教材本位和双基本位的教学思想,离开了这些根本,无论怎么创新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一、创新的前提——学生本位  创新不能脱离“本”。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
期刊
摘 要:作业是检测学生知识落实的手段,同时也是联络师生间感情的一种方式。也正是以作业为媒介,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融洽双方的关系。但能否发挥出作业的最大功效,主要还是取决于作业批改的方法。作业批改的艺术就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条件,那就是使用生动的批语,而不是简单的冰冷的符号。  关键词:职高英语;作业批改;批改语    作业是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落实的一种小型检测,通过这种
期刊
因材施教,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每一位施教者都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体会。但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仅有此是不够的。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个性特征的同时,更应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情感特征,才能取得较好的施教效果。  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现和发展。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并抓住学生的情感特征,为学生营造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氛围,进而
期刊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教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改后农村小学教师将逐步趋向老龄化,而且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向城镇流动、外调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结构失衡;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举步维艰,培训条件欠缺滞后。普通农村小学应立足学校实际,以校为本,加大力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期刊
【案例背景】  在芙蓉镇,每年的冬至前后,各家各户都做年糕。学生基本上都吃过自己家做的年糕,或许个别人还参与过做年糕的工程,但很少去发现该工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笔者用DV录下年糕制作的整个过程与学生共享,并一起复习《物质的特性》一节内容。  【教学过程】  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年糕制作的种种情景:抬米、淘米、称米、碾米、撒盐、烧锅炉、修鼓风机等。一会儿浓烟滚滚、一会儿充满“白雾”。学生看到看
期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本文以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的教学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如何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及专题网站的设计等问题。  一、选择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本节
期刊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更追求高效率,笔者在授课中推行学案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首先,高效课堂应该是“三不讲”,一是学生自己通过预习能会的不讲;二是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是偏离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讲,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给学生留出能力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但要真正处理好这“三不讲”,教师要做好前期工作,我坚
期刊
这学期在组织小学低年级优质课竞赛时,选的课文是《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此次活动,我有幸担当了一名评委。虽然参赛教师个个基本功扎实,极富亲和力的语言、教态,使我身心倍感愉悦;各种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运用,令人赏心悦目,优美的音乐配合着灵动的画面,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低年级学生那可爱的面容、稚嫩的语言、天真的想象,也一直感动着我,使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热热的生命力量在身体里涌动。然而,在感动的同时,头脑
期刊
一、教材背景分析  《3.4圆周角(2)》为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很重,在展开对第二课时新知的探讨之前,必须对第一课时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教学目标有: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并掌握定理内涵,会运用此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其中,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