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330654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情况。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并剖析了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41-02
  “教学评一致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原理,即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水平”。在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教、学、评”都指向学习目标,围绕具体目标开展教学,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小学生会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出现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教师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可以指引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小学数学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及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特别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教师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自豪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教、学、评”的良好结合能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确保“教学评一致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评”不会与课堂活动脱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1]。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教学评一致性”,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制约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活动应是教师、学生围绕知识点组织的相应活动,课堂上并不是简单的“教”知识,或者是“学”知识,而应该是“教、学、评”的综合体。“教、学、评”应该是一个整体,单独地看某一个部分,都会变成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或者是学生没有目的的探索,课堂互动性也会随之消失。“教、学、评”不一致会影响课堂有序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很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十分重要。
  2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
  2.1  共同指向学习目标
  为确保高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要保证“教、学、评”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评一致性”开展探究活动,为学生构建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指引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探索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构建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借助“教学评一致性”来引导学生学习[2]。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时,为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口算、笔算来完成有余数除法,并且能尝试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就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明确学习目标: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除法的意义及生活和除法之间的关联;在特定情境中感受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②能熟练应用口算、笔算来完成有余数除法计算问题;③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④关注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信心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整个教学活动都朝着既定目标进行,课堂活动有了明确指向,对学生知识学习及教师课堂教学都有极大帮助。
  2.2  结合实际调整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在教学计划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及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适时调整,避免“教、学、评”与实际教学情况出现偏差[3]。
  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探究活动,指引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如在教学“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时,在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①在上课前一天,教师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任务,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并通过照片或实物展示的方式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此外,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棒、一个钉子板、两张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等物品。②在进入课堂后,教师给出活动主题“图形王国”,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收集到的图形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各种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小棒构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构建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棒”,教师要加强课堂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针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活动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开展评价,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④教师指引学生通过“数一数、围一围”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认识图形中,强化学生对多边形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联。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图形有几个边就是几边形,让学生积累图形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3  创新评价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致性”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教学评一致性”的优势,教师还需创新评价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指引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开展相应的反思整理活动,学生在讨论评价结果时,会对评价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分析,这也需要学生对学习目标、自身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课堂回顾反思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还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点,做到“教、学、评”相统一,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打破以往的“整齐划一”思维,要关注个性化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个性化
  发展。
  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要特别注重加强教学、学习、评价之间的联系,因为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评价环节被忽略的情况,课堂上“教、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会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教师需注意在教学中合理融入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融入到“教、学”阶段。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差别,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如在教学“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时,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变化关系,也有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部分知识,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对已经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要求他们开展综合性习题练习活动;对没有完全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教师则要针对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然后再引导其进行相关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时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付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活动时,还应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哪个学生属于“好学生”,哪个学生则是“差学生”,这样的评价不客观,也会打击到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在课堂上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为主,以教师评价为辅,并兼顾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将评价全面融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引。
  总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自觉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科学设置学习目标。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策略,教师指引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静.小学数学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J].好家长,2019(40).
  [2]李佩莲.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J].小学数学教师,2016(6).
  [3]傅晓庆,吕宜忠.浅谈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与探索[J].河北农机,2020(2).
  【作者简介】
  师永帅(1990~),男,山東聊城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数学分析能力等六大学科关键能力。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建构导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传统“教师牵引、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目的的导学课堂的具体建构之法则可依托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等,包括导学案设计、导学案预习、小组化探究、小组化展示、习题化检测、多元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甚至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将其视为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期刊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为特点,成为当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微课的特性较好地贴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微课的概念,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应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和操作性强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助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具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具;小学数学;分数;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
期刊
【摘 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集中思维,且教师未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据此,笔者提出发散思维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丰富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直觉训练,跳出定势思维模式;立足一题多解,提升学生发散思维。
期刊
【摘 要】表现性评价方法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其细致具体的评分规则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将表现性评价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认知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价值;最后给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可采用课堂小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情景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本文以“认识浮力”这节内容为例,提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多个小实验辅助教学,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应加强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研究,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推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改革。本文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低年级学生;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物理是重要学科之一,力学属于高中物理的关键基础知识,对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对于高中物理力学问题,教师需关注学生对力学解题技巧的学习掌握,使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鉴于此,本文以高中物理力学为中心,对力学解题技巧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命题是教学重要的方向标,如何以命题为导向,促进“教”与“学”的转变,是教师命题设计时的目标。近几年来,在区域命题设计中,笔者持续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关键能力的考查。本文以瓯海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为例,谈谈关于命题整体结构、模块分析和命题设计的一些思考,力求在命题设计中凸显以下特点:关注“四基”,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注重探究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