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t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现性评价方法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其细致具体的评分规则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将表现性评价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数学认知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与价值;最后给出了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流程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21-02
  传统的书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整体的记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其所能评价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检测学生在课堂中基于真实情境的实操能力,难以作为调整小学数学教学方案的依据[1]。基于此,表现性评价应运而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面临的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即基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优劣势。教師可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数学教学方案。
  当前,小学生的学习评价仍旧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形式,本文在分析传统评价方式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并详细分析了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和实操能力,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支持。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仍旧采用传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这使得教师、学生、家长都为了考试能取得理想成绩,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并仅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优秀与否。这会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受到打击,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自视过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
  1.2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正是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仅用考试成绩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片面的,不利于发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由于考试区分了重点和非重点的考查内容,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错误认知,仅认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和考试重点,长此以往,学生便会缺乏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变为“高分低能”的解题机器。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展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却无法体现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更无法全面评价。过于重视考试结果会使学生忽视学习的探索过程,填鸭式教学导致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变得艰难,进而阻碍了教师有效调整教学方式。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意义
  不同于传统的标准化考试,表现性评价方法是通过设定一定的情境,观察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学习知识的过程等,从而进行全方位评价。
  表现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协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且可以关注到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根据表现性评价结果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特征来看,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表现出分析推理能力、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对于自己以及同伴的评价能力和数学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与理解的基础上的,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积累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人能力,这些能力即为数学高阶思维能力[2]。当前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将表现性评价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3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表现性评价方法下教师的教学策略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小学数学教师在呈现此类教学内容时,要尽可能地还原整个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并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知识框架[3]。
  (1)教师应以过程为导向,不能一味地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结果,还要鼓励学生展现不同的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在应用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水平差异,并及时调整教学
  方式。
  (2)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运用,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实操,内部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3)教师作为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者和研究者,应有目的地在数学课堂中观察学生,依照评分规则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继而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标准、有目标,把理念用于实践,以评促教。
  3.2  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实例
  在小学数学“度量”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体为例,如课本、桌椅等事物,让学生拿出直尺测量。然后分小组,引导学生总结出应当使用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物品,并讨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以及不同长度单位如何换算。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过程如下:   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目的,即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生的情感是否积极、态度是否认真等。
  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即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知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细化表现评价指标:①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测量。②学生能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实物,并能用度量单位表示物体长度。③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用数学语言表达测量的过程。④学生能够直接目测或者合理选择不同工具估测物体的长度。
  其次,根据指标设计合适、有效的任务,如解释型(通过让学生解释数学问题,考查其数学交流能力)、补充型(通过让学生补充条件,考查其在设定情境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型(让学生根据设定情境进行调查,考查其收集并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等。
  最后,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一般可选择分项量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全面、直观的评价。在教学前将评价量表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数学课前了解课程重点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修订、完善评分规则,从而使分项描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便于学生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并让小组内学生进行互评。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对知识、概念进行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通过对知识的建构,摸索出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表现性评价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有益处的。基于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尝试,证明了与传统的书面考试相比,表现性评价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赫,赵建梅.为发展而评价: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
  [2]郑庆全.表现性评价: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学报,2019,25(1).
  [3]徐宏达.基于小学数学课堂观察的表现性评价的探索——
  以“重叠问题”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1).
  【作者简介】
  宋丽丽(1983~),女,汉族,山东鱼台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趣味教学法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趣味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能让学生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197-02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新课改强调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且复杂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有不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屡遭挫折、不得要领,大大打击了其学习数学的信心。翻转课堂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模式之一,具体指的是学生通过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教师不再在上课时间讲授知识,由传统的单方面灌输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由于数学知识较强的抽象性而难以理解,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合理地构建教学情境,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其理解复杂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逐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基于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布局,在为学生课堂学习扫清障碍的前提下,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15-02  在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着育人重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链接补充式、问题驱动式、嵌入重构式、融入经典式等方法有机地引入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增加数学课堂思维的厚度。  【关键词】链接补充;问题驱动;嵌入重构;融入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32-02  数学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直观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数学分析能力等六大学科关键能力。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建构导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传统“教师牵引、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为目的的导学课堂的具体建构之法则可依托学生的能力形成规律等,包括导学案设计、导学案预习、小组化探究、小组化展示、习题化检测、多元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甚至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将其视为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期刊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为特点,成为当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微课的特性较好地贴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微课的概念,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应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实现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和操作性强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助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具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具;小学数学;分数;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
期刊
【摘 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状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集中思维,且教师未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式等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据此,笔者提出发散思维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丰富操作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绘制思维导图,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强化直觉训练,跳出定势思维模式;立足一题多解,提升学生发散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