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艺术水平。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情感心理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位声乐教师应该去关注它,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
中职音乐 情感培养 声乐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声乐艺术简称为歌唱艺术。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和其他音乐表现方式不同的是其建立在人声基础上的特殊性。声乐技巧中的发声技术是为歌唱内容服务的,表现出的情感、思绪和作品精神才是歌唱的实质。因此,声乐中的情感运用都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反复强调。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习声乐技巧,重视技巧的训练,更要追求精神表现,用声音去表现心灵,让每一个音符、词语都变得动人、感人。
一、教师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明确具体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容,明确歌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因为每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以及每一小节的旋律,都能表现词曲作家的情绪并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比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们在战场上的机智和勇敢;歌曲《歌唱祖国》则是一首豪迈、雄壮的祖国赞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革命激情,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歌曲。其次,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
二、在课堂上注重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培养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应该语言优美、亲切,抑扬顿挫,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投入进去。在课堂上,教师应从歌曲的内容出发,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正确地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与思想内容,使歌曲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另外,还要从整体出发,对歌曲进行细微、局部的处理,使歌曲的基调和整体形式达到协调和统一。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教师应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主动性,使作品鲜活而生动。如在处理歌曲《黄水谣》时,1~16小节是对日寇侵略中国之前黄河两岸人民和平生活的描述,要求情绪平稳,声音自然流畅;在唱到“自从鬼子来”到“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时要稍慢,最后一段要求速度更慢;“黄水奔流哦日夜忙”到“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要求唱得非常沉重,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如对歌曲《江河水》的艺术处理,歌曲以悲愤、凄楚、激越的音乐旋律,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和深刻感人的形象,表现了一位妇女的悲惨境遇和对统治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全曲由引子加再现两部分构成。引子采用散板,节奏自由,以一字多音结合为主,加上拖腔的运用,表现出一种悲伤愤恨之情。第一部分以缓慢的速度、起伏曲折的旋律、哭泣顿挫的节奏,显示了妇人凄凉悲怨的心情;第二部分吟诵性的音调,表达了妇人对幸福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下,学生的心灵同样会受到震撼,用歌声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牵着学生走,而应该做一位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鼓励创造性、发散性与个性化的思维,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插上翅膀,最终达到与歌曲情境交融的境界。
三、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来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应该以情带声,这样声音才能更动听,歌曲才能更打动人心,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技巧训练与情感培养缺一不可。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古人说“未曾开口先有情”,“先要心里有,才能嘴里有”。我们这里强调的真实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而不是片面地理解为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表面上的乐感。观众大多不喜欢演唱时矫揉造作的歌手,比如有的人演唱一首特别悲伤的歌曲时,就会刻意表现出万分痛苦、痛心疾首的样子,但他们用声音传达出的悲痛效果却远不及面部表情。也就是说,他做出了悲痛,但没唱出悲痛。要达到闭着眼睛倾听也可以听出歌曲的悲喜的境界。歌唱时,情感就好比是内心最深的点,你动了真情,那么你的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也就跟着自然地表现出来了!歌唱不是为了表现那些所谓的外表的“情”而刻意地做出那些其实很肤浅很“乐感”的表情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①歌词的情感体验。②旋律的情感体验。③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真实的感情。
四、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在情感培养过程中,可以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同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被尊重。此外,教师应把自已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让自已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谈心、一起唱歌,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才有利于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在声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培养可以启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应用多种情感培养的手段来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声乐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中职音乐 情感培养 声乐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声乐艺术简称为歌唱艺术。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和其他音乐表现方式不同的是其建立在人声基础上的特殊性。声乐技巧中的发声技术是为歌唱内容服务的,表现出的情感、思绪和作品精神才是歌唱的实质。因此,声乐中的情感运用都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反复强调。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习声乐技巧,重视技巧的训练,更要追求精神表现,用声音去表现心灵,让每一个音符、词语都变得动人、感人。
一、教师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明确具体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容,明确歌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因为每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以及每一小节的旋律,都能表现词曲作家的情绪并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比如贺绿汀的《游击队歌》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们在战场上的机智和勇敢;歌曲《歌唱祖国》则是一首豪迈、雄壮的祖国赞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革命激情,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歌曲。其次,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寻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
二、在课堂上注重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培养学生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讲解作品时,应该语言优美、亲切,抑扬顿挫,学生才会情不自禁地投入进去。在课堂上,教师应从歌曲的内容出发,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正确地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与思想内容,使歌曲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另外,还要从整体出发,对歌曲进行细微、局部的处理,使歌曲的基调和整体形式达到协调和统一。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教师应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主动性,使作品鲜活而生动。如在处理歌曲《黄水谣》时,1~16小节是对日寇侵略中国之前黄河两岸人民和平生活的描述,要求情绪平稳,声音自然流畅;在唱到“自从鬼子来”到“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时要稍慢,最后一段要求速度更慢;“黄水奔流哦日夜忙”到“妻离子散天各一方”要求唱得非常沉重,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又如对歌曲《江河水》的艺术处理,歌曲以悲愤、凄楚、激越的音乐旋律,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和深刻感人的形象,表现了一位妇女的悲惨境遇和对统治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全曲由引子加再现两部分构成。引子采用散板,节奏自由,以一字多音结合为主,加上拖腔的运用,表现出一种悲伤愤恨之情。第一部分以缓慢的速度、起伏曲折的旋律、哭泣顿挫的节奏,显示了妇人凄凉悲怨的心情;第二部分吟诵性的音调,表达了妇人对幸福往事的回忆以及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下,学生的心灵同样会受到震撼,用歌声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牵着学生走,而应该做一位引导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鼓励创造性、发散性与个性化的思维,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插上翅膀,最终达到与歌曲情境交融的境界。
三、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来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应该以情带声,这样声音才能更动听,歌曲才能更打动人心,使歌者和听者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技巧训练与情感培养缺一不可。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古人说“未曾开口先有情”,“先要心里有,才能嘴里有”。我们这里强调的真实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而不是片面地理解为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表面上的乐感。观众大多不喜欢演唱时矫揉造作的歌手,比如有的人演唱一首特别悲伤的歌曲时,就会刻意表现出万分痛苦、痛心疾首的样子,但他们用声音传达出的悲痛效果却远不及面部表情。也就是说,他做出了悲痛,但没唱出悲痛。要达到闭着眼睛倾听也可以听出歌曲的悲喜的境界。歌唱时,情感就好比是内心最深的点,你动了真情,那么你的肢体语言、表情语言也就跟着自然地表现出来了!歌唱不是为了表现那些所谓的外表的“情”而刻意地做出那些其实很肤浅很“乐感”的表情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①歌词的情感体验。②旋律的情感体验。③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真实的感情。
四、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在情感培养过程中,可以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实施开放式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同学生的不同见解、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被尊重。此外,教师应把自已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让自已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谈心、一起唱歌,与学生同欢乐共悲伤。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愉快,从而才有利于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在声乐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培养可以启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应用多种情感培养的手段来建立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声乐教学获得最佳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