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本文试从多媒体教学、问题设置、热点挖掘、活动开设等几个方面浅谈历史情境创设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全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
“情境”作为历史课程教学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亲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亲历那一场场清晰诱人,风光高远的思想智慧之旅。只有经历了,才能有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才能深谙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因此,让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经历历史”,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将结合一年来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以岳麓版历史教材为例浅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笔者认为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再现历史的真实性方面是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误区,例如: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顾及于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看个热闹,当看完之后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不仅提不出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因此说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在导入本课时只用了一张黑白图片和对图片的文字解释: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帶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同学们争抢着回答问题,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便导入本课第一个框题:“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表现”。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思维本质。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可见,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现。
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当务之急应以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尽全力发掘历史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素材,运用新颖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厌恶历史学科的状态。
“情境”作为历史课程教学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亲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亲历那一场场清晰诱人,风光高远的思想智慧之旅。只有经历了,才能有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才能深谙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因此,让学生借助特定的情境“经历历史”,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将结合一年来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实践,以岳麓版历史教材为例浅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如课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在讲到“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候,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也无法替代《大国崛起》中对“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段描述,因为它不仅仅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充满激情的解说,同时还配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和电脑制作的动画效果,将荷兰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即刻便让学生深深体会到17世纪中叶的荷兰当之无愧的获得“海上马车夫”的殊荣,学生不禁议论纷纷,自己便主动提问:曾经的荷兰为什么如此强大?后来为什么又被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赶超呢?
多媒体的直观性可视性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变抽象的语言表述为形象的音像展示,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一种参与的意向,因此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笔者认为多媒体创设情境在再现历史的真实性方面是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
二、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情境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误区,例如:并非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就一定有利于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短时间内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从长远看作用恰恰相反。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只顾及于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看个热闹,当看完之后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不仅提不出问题,连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回答不出。而在下次学习中学生习惯于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内容看,而对于历史学科真谛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肤浅。
因此说多媒体只是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它可以在同样的情境资料下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切合点,创设一个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真正有效的历史情境即便是简单的文字依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例《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在导入本课时只用了一张黑白图片和对图片的文字解释: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帝十分高兴地接见了马戛尔尼,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帶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看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乾隆帝如此傲慢?统治者的傲慢态度给中国的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同学们争抢着回答问题,看得出他们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便导入本课第一个框题:“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表现”。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思维本质。问题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够紧密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需要积极思考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思考中不断擦出火花。
三、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
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四、开设活动创设参与情境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历史活动的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教学这一有限的时间空间而言,开展讨论、辩论、知识抢答、模拟角色都是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从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的现象可见,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实际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史实、设计方案、评价历史事件等活动,也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先导和持续的驱动力,历史情境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升华为目标意识,让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习的过程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一旦学习摆脱了枯燥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精神便会进入新境界。这就要我们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