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对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开展工程师资格认证的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开展这项工作能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能力,同时能为机械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取得技术资格的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培训从业能力
机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分布广、人才需求多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机械行业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我国目前培养的机制专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走向社会担任技术职务时,普遍存在着不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的情况,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经常因工程实践技能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面对经济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高校应审时度势,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基础、从业基础,而对在校生开展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认证,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了解和认可,而且还能为将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互认的机械工程师作好前期准备。
一、 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的重要作用
对机械工程师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通行,而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总结经验的初期阶段。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目前也在积极地探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可知,开展这项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可以面向企业的工程实际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到企业之后,应该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在得到基本的培训以后,就能够独立地解决企业设计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担得起企业交给的任务。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事事都能做到精通,但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具有某方面的技术特长,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能熟练地解决设计生产实践中的某一方面的技术问题,这应该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
第二,能够推进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高校的教育目前有些脱离实现际,学校不断地开设新课程,课程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知识面似乎非常宽广,但大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把所学的知识做深做透,往往只停留在表层上,博而不精,蜻蜓点水,似懂非懂,只能谈一些皮毛上的理论,尤其缺乏与企业之间有效的沟通,因而很少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改革,高校培养人才应回归教育为工程服务的方向,并尽可能地与国际培养模式接轨。
第三,能够推进企业积极地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一方面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对在校大学生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支持不够,而把培养人才的任务推给高校,这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与国际惯例格格不入。国家给大学的投入有限,大学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也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把每个专业都建设得十分完美,更何况企业的技术需求是多方面的,大学的师资再强、实验条件再完备,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全方位需求。只有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让学习、研究、生产更紧密地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不能只等人才,而更应积极地参与培养人才,担当社会责任。
第四,能够让大学生掌握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了解和认可。大学生在求职向社会推销自己时,单凭毕业证书和个人简历已远远不够,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参加必要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就能让用人单位通过资格证书这一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了解自己,认可自己,更有利于求职和就业。
第五,为机械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取得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才互动,技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迫切需求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职业资格”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认可,国际上通行的是职业资格认证。在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是国际上工程师互认体系的主流。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加入任何互认体系,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得不到国际上的双边和多边认可,这给技术服务、就业、流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与人才输出、工程项目承揽等构成一种国际屏障,给对外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压力和损失。我国正努力尽快地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也能为接下来的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
二、 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的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相关专业,应本着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提高毕业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的理念,对在校生进行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机制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对参加认证的学生在正常教学科目以外,进行了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以下因素:当前机械工程师面临着机械设计制造走向世界的竞争和挑战,其知识结构和能力应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接轨,必须追求创新设计和新方法、新理论的运用,为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当代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培训内容紧跟时代和企业需求,重点是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在开展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中,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必要的软硬件投入,精选师资,针对学校机制专业的教学计划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研究适合学校实情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案,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尤其针对企业的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实习、上机等实践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几年来,经过培训的学员认证情况见下表,共计培训学员661人,其中认证合格554人,认证通过率达到83.8%。
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及通过情况表
对在校生进行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大公司的认可,在机械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代表持有者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大大地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培训的毕业生在反馈信息中均表示,在培训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但使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强化,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更加了解企业、社会需要和注重的知识、技能。从学员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毕业生在求职时这些证件加重了求职者的份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特殊赏识,并且已经毕业的学生凭借自己的技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建议以后应该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加资格认证。
三、 总结与展望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是对机械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的创新,学生掌握的是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方法、设计手段和管理知识,培养的不但是未来的机械设计工程师,也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培训内容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这项工作让学生在没出校门前,就能体会到机械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感知国际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动态,认清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超前意识和实践技能,为走向从业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到走向世界大市场的新时期,机械工业必须与国际接轨,机械工程师必须走向世界,一方面使自己的从业资格和从业能力得到国际认可,另一方面参与国际的竞争和挑战,设计出科技知识含量高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械产品,这是当代机械工程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必须具备的素质。当今的企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企业,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无论何时企业都需要人才。大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技能,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就一定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对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工程师资格认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是高校机械类专业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注重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振莉.关于培养机械工程师的新教学内容.高等建筑教育, 2004 (1)
[2]张炳生,刘雪东. 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 (1)
[3]熊志卿.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练元坚.新时期我国机械工程师的历史使命和机遇[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2)
[5]郑江.机械工程师的创新素质与培养模式[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4(1)
【基金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金(zd06018)
【作者简介】 吴跃成,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机械可靠性设计研究。
(责编黎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培训从业能力
机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分布广、人才需求多的行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机械行业跨越式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我国目前培养的机制专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走向社会担任技术职务时,普遍存在着不能很快进入岗位角色的情况,在处理工程实际问题时,经常因工程实践技能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面对经济和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高校应审时度势,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基础、从业基础,而对在校生开展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通过认证,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掌握的知识、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了解和认可,而且还能为将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互认的机械工程师作好前期准备。
一、 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的重要作用
对机械工程师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通行,而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总结经验的初期阶段。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目前也在积极地探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可知,开展这项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可以面向企业的工程实际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到企业之后,应该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在得到基本的培训以后,就能够独立地解决企业设计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担得起企业交给的任务。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事事都能做到精通,但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具有某方面的技术特长,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能熟练地解决设计生产实践中的某一方面的技术问题,这应该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
第二,能够推进高校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改革,高校的教育目前有些脱离实现际,学校不断地开设新课程,课程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知识面似乎非常宽广,但大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把所学的知识做深做透,往往只停留在表层上,博而不精,蜻蜓点水,似懂非懂,只能谈一些皮毛上的理论,尤其缺乏与企业之间有效的沟通,因而很少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高校的教育必须改革,高校培养人才应回归教育为工程服务的方向,并尽可能地与国际培养模式接轨。
第三,能够推进企业积极地参与人才的培养。企业一方面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又对在校大学生进入工厂、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支持不够,而把培养人才的任务推给高校,这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与国际惯例格格不入。国家给大学的投入有限,大学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也是有侧重的,不可能把每个专业都建设得十分完美,更何况企业的技术需求是多方面的,大学的师资再强、实验条件再完备,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全方位需求。只有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让学习、研究、生产更紧密地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企业不能只等人才,而更应积极地参与培养人才,担当社会责任。
第四,能够让大学生掌握的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了解和认可。大学生在求职向社会推销自己时,单凭毕业证书和个人简历已远远不够,如果在校期间能够参加必要的培训和考试,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就能让用人单位通过资格证书这一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了解自己,认可自己,更有利于求职和就业。
第五,为机械工程师走向国际市场,取得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才互动,技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迫切需求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职业资格”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认可,国际上通行的是职业资格认证。在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是国际上工程师互认体系的主流。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还没加入任何互认体系,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得不到国际上的双边和多边认可,这给技术服务、就业、流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与人才输出、工程项目承揽等构成一种国际屏障,给对外开放的中国带来了压力和损失。我国正努力尽快地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也能为接下来的国际互认作好前期准备。
二、 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技术资格认证的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相关专业,应本着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提高毕业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的理念,对在校生进行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机制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对参加认证的学生在正常教学科目以外,进行了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以下因素:当前机械工程师面临着机械设计制造走向世界的竞争和挑战,其知识结构和能力应与国际上发达国家接轨,必须追求创新设计和新方法、新理论的运用,为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当代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培训内容紧跟时代和企业需求,重点是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在开展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中,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必要的软硬件投入,精选师资,针对学校机制专业的教学计划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研究适合学校实情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案,制订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尤其针对企业的实际工程需要进行实习、上机等实践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几年来,经过培训的学员认证情况见下表,共计培训学员661人,其中认证合格554人,认证通过率达到83.8%。
见习工程师资格认证培训及通过情况表
对在校生进行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大公司的认可,在机械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代表持有者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大大地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经过培训的毕业生在反馈信息中均表示,在培训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但使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强化,接触到了更深层次的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更加了解企业、社会需要和注重的知识、技能。从学员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毕业生在求职时这些证件加重了求职者的份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特殊赏识,并且已经毕业的学生凭借自己的技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建议以后应该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加资格认证。
三、 总结与展望
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是对机械设计类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向的创新,学生掌握的是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方法、设计手段和管理知识,培养的不但是未来的机械设计工程师,也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培训内容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这项工作让学生在没出校门前,就能体会到机械设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感知国际机械设计行业的发展动态,认清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超前意识和实践技能,为走向从业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机械工业发展到走向世界大市场的新时期,机械工业必须与国际接轨,机械工程师必须走向世界,一方面使自己的从业资格和从业能力得到国际认可,另一方面参与国际的竞争和挑战,设计出科技知识含量高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械产品,这是当代机械工程师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必须具备的素质。当今的企业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企业,人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无论何时企业都需要人才。大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技能,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就一定能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对机制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工程师资格认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是高校机械类专业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注重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振莉.关于培养机械工程师的新教学内容.高等建筑教育, 2004 (1)
[2]张炳生,刘雪东. 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3 (1)
[3]熊志卿.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练元坚.新时期我国机械工程师的历史使命和机遇[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2)
[5]郑江.机械工程师的创新素质与培养模式[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4(1)
【基金项目】 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金(zd06018)
【作者简介】 吴跃成,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机械可靠性设计研究。
(责编黎原)